促进沈阳市旅游休闲消费培育消费增长点对策探讨

2015-04-02 03:1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沈阳市沈阳消费

张 岩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促进沈阳市旅游休闲消费培育消费增长点对策探讨

张 岩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044)

从供给的角度分析影响沈阳市旅游休闲消费的因素,并探讨通过提高沈阳市旅游休闲目的地形象,打造旅游精品和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旅游购物、完善旅游休闲要素等措施,为外来游客与本市居民打造一个高品质共享旅游休闲空间,提升沈阳市的旅游休闲消费水平,使其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旅游休闲;消费;目的地形象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提出:“不断促进国民旅游休闲的规模扩大和品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生活质量”,表明我国进入了一个国家主导、倡导国民旅游休闲的新时代,对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扩大消费和经济转型都将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沈阳市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没有根本摆脱粗放发展的格局。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既要让外来游客满意,又要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休闲需要,努力为外来游客与本市居民打造一个高品质共享空间,扩大沈阳市旅游休闲市场消费,使之培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精神,促进沈阳市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转方式调结构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事业”[1]的必由之路。

一、旅游休闲与旅游休闲消费市场

1.旅游休闲的内涵

休闲就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居住地或到异地进行的相关活动,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如今时尚的休闲方式主要有:保健性休闲、娱乐性休闲、知识性休闲和旅游性休闲四大类。

旅游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活动,具有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的基本特点。按照时间属性,旅游活动分为工作旅游和休闲旅游。工作旅游也可称事务性旅游,包括会议旅游、商务谈判、展览和贸易活动、奖励旅游等,具有旅游的表象,缺少旅游的实质。休闲旅游包括观光旅游、康体健身旅游、探亲访友旅游、文化旅游等在内的一切非事务性旅游或消遣性旅游,反映了旅游的本质属性[2]。但是在国内,有将“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类型,将其与“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康乐旅游”相并列的错误现象。

关于旅游休闲的含义,尽管《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已经出台两年了,但是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或明确的表述。根据研究目的,笔者将旅游休闲界定为人们以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依托,而开展的消遣性的旅游和休憩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时尚休闲方式,可称为旅游性休闲。

2.旅游休闲消费市场

目前,我国旅游学术界和旅游统计部门将国内游客分为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国内一日游客界定为: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设施过夜的国内居民[2]。但是还有一些居民的近距离、短时间的游憩行为达不到一日游的标准,比如不足6小时,例如居民在本地游览当地景点、参加庙会活动、农家乐等休闲活动。在研究和实践中也必须考虑这种休闲行为,因为这种休闲行为和旅游行为之间密切联系,比如在空间和设施方面二者存在重合,这种休闲行为也可被看作旅游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将本地居民的近距离、短时间的游憩行为,不管是否离开常住地10千米以上,出游时间是否超过6小时而不足24小时,都称其为本地居民的具有旅游属性的户外休闲活动。

从旅游目的地角度看,旅游休闲活动既包括外地游客以观光、度假、娱乐等为目的消遣性旅游活动,也包括本地居民的具有旅游属性的户外休闲活动。因此,该地旅游休闲消费市场包括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两个方面。例如,沈阳市的外部市场是指来沈的外国游客和外地游客消费需求市场,包括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内部市场是指沈阳市居民在沈阳市本地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市场。依据旅游的距离衰减规律,即旅游客流量一般会随着与目的地经济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规律。内部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力量。激活内部市场旅游休闲消费,形成乐游家乡热潮,提高旅游休闲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的比重。

旅游休闲消费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优势特征还在于,旅游休闲消费的综合性、多层次性,消费总量庞大,对扩大内需的贡献比较直接,属于非基本消费,具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休闲消费增长的背景分析

1.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为国家层面规划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充分传达了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的明确信息。

2.积极引导和推动旅游休闲消费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由外转内,其中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鼓励旅游休闲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建设。这是国家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强决心向全社会做了充分而明确的传达。可以说,中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到了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机。该《纲要》强调旅游休闲发展要注重民生性,即兼顾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和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让亿万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3.优化沈阳市经济结构的现实需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只是对总量增长的拉动,消费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内需转型升级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沈阳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转型期。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 01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6∶50.7∶44.7。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 60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77∶51.3∶43.9。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 158.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69∶51.8∶43.5①数据来源,2010、2012年、2013年《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我们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的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已经到了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时代。而沈阳市的产业结构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而迫切。

三、沈阳市旅游产业的总体状况和影响旅游休闲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1.总体状况

沈阳作为“活力之都”,是国家首批旅游城市,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及社会旅游资源。近年来,沈阳市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良好,例如,方特欢乐世界、小韩村温泉会所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沈阳市沈北蒲河生态廊道、辽河滩地生态景观带、浑南新城三大公园与景观水系等设施的建设,形成了以水域为轴心的城市风貌旅游休闲带。沈阳沈北新区摘得“2012亚洲金旅奖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名区”桂冠,成为辽宁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市)。总之,沈阳市旅游休闲产品正在得到日益丰富,结构也日趋不断完善。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成功举办,沈阳作为主办城市,切实提高了城市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展现出沈阳人热情好客的形象,沈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扩大。

沈阳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指标持续增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沈阳市共有旅行社199家,旅游星级饭店9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65家,旅游普通高校16所,旅游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3]。2012年,沈阳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为6 947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6 872万人次,海外游客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826.6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88.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的12.5%。2014年,沈阳旅游收入达到1 065.6亿元,相当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4%,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 305.6万人次[2]。“十二五”以来,沈阳市旅游总收入以年均17.1%的速度增长[3]。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产业增加值占到一国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从以往全国游客满意度来看,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年(列入抽样调查的60个样板城市)国内市场游客满意度,沈阳为81.78分,位居13位,高于大连的80.59分(20位),哈尔滨的79.73分(28位),长春的75.76分(48位)。2012年,在东北居首,游客满意度名列前茅。2014年,城市游客满意度得分和排名,沈阳市名列39位,低于大连、哈尔滨,无论是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和游客满意度,沈阳市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影响沈阳市旅游休闲消费的主要供给因素

影响沈阳市旅游休闲消费的因素,既有市场需求者方面的,也有供给方面的。本文主要分析供给因素。

(1)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不鲜明。依照旅游决策理论,游客的旅游决策是建立在个体特有的动机以及目的地的特征之上的,也就是所谓的“推拉”因素。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是“拉动”潜在消费者最终确定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目的地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形象,以区别于其他或邻近的竞争性目的地。

长期以来,探索打造出“活力之都 中国沈阳”这一城市总体品牌形象,公众对其有所认知,但是对其内涵理解不深刻。2013年,“活力之都”沈阳城市旅游标志设计完成,相关推介和应用也不够。近年来,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开展的“微笑沈阳”行动,积极打造自信、礼貌、热情、友善、文明的沈阳人新形象,“时尚辽宁,微笑沈阳”的宣传口号已深入人心。但是“微笑沈阳”与“活力之都中国沈阳”的城市总体品牌形象缺少对接。2015年3月,沈阳市政府发布的《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15—2020年)》将沈阳市形象定位为“传奇盛京、福运沈阳”。

(2)高质量旅游休闲产品相对匮乏。近年来,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倾向日益增强,对于旅游品质的要求更高。一个城市,如果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没有声誉、没有影响、没有精品旅游区(点)作为“领头雁”,“力争5年把沈阳市“建成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4]是难以实现的。

沈阳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国家A级旅游景区65家,近年来,重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议商务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温泉旅游等旅游产品业态的日益丰富和结构不断完善。目前,以“一宫两陵”、张氏帅府等为代表的观光文化产品已经成为沈阳市最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同时,棋盘山、植物园等旅游景区正在朝着休闲度假产品转化。然而,从开发状况来看,仍以基础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观光型普通产品为主,高端休闲、体验参与型等产品不多。除了少数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外,有些资源虽已开发但尚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进一步开发的空间较大。

(3)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散客和自助旅游在旅游市场的比重迅速增加,进入高度散客化时代。旅游公共信息、旅游集散、交通、咨询中介、引导标志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散客旅游对各服务信息的需要,游客在消费体验不同旅游项目的时候没有明确的导向和指示,对旅游消费项目、时间和路线的安排往往只能盲目选择,大大降低了旅游休闲消费的质量和乐趣,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对沈阳市丰富旅游休闲项目,许多市民都不甚了解,制约着沈阳旅游的发展。

(4)旅游要素尚不够完善。旅游休闲消费是综合性消费,要素不均衡,影响总体消费水平。在沈阳市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在“吃、住、游、行、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对“购、娱”要素重视不够,特别是“购”这一要素一直是沈阳市旅游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旅游购物、娱乐不发达,外地游客在沈阳游览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而这恰恰是制约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沈阳市旅游休闲消费,培育消费增长点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完善“大旅游”管理协调机制

确立大旅游发展观,就是明确“只有大融合才有大旅游”,树立“旅游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观点。旅游休闲业具有“两大发展取向”,也就是旅游和城市互动、游客与市民共享。将城市发展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实现从旅游城市到城市旅游的跨越。

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建议成立由市长牵头负责的沈阳市旅游休闲发展指导委员会,成员有各个部门和各县市区的主要负责人,尽快形成旅游休闲业“全市一盘棋”的新局面。

2.明确宣传主题,提高沈阳目的地整体形象

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的打造,依赖政府主导下完成。多年以来,把“活力之都中国沈阳”作为城市旅游总体品牌形象,尽管很多人对其理解还不够,但“活力之都”一词已深入人心,并据此设计出独特的形象标识。在此基础上,可组织推出“一句好的旅游宣传主题或口号”。建议积极开展“畅游沈阳、乐享沈阳、福运沈阳”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活力之都,微笑沈阳,福运沈阳,欢迎您”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沈阳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宣传主题:“畅游沈阳、乐享沈阳、福运沈阳”。“畅游沈阳、乐享沈阳、福运沈阳”,这也应是沈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畅游包括三层含义:信息通畅、交通顺畅、心情舒畅。对外地游客来说,旅游信息愈丰富、准确、及时,愈能增进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以国民大众为参与主体的散客旅游时代,散客市场的形成、游客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增强。完善沈阳旅游网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抓紧建设跨市和区、县(市)旅游信息共享平台,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引导游客消费。例如,游在沈阳,相关景点介绍进一步精细化,用醒目的标题吸引眼球。希望能够更加完善相关信息,游客搜寻信息时可以“一网打尽”。除了网络信息,书籍介绍,对包括旅游线路图和导游手册等也应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发挥企业自身的旅游信息化建设作用。应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旅游网站和信息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设立“旅游宣传促销重大贡献奖”,对整体促销沈阳市旅游有重大贡献的策划者、组织者和作品的作者给予重奖。

全运会后,沈阳交通顺畅程度大为改观。各级政府交通建设部门应完善公路、铁路和停车场设施,提高可进入性水平,逐步将公共交通延伸到重要景区景点。

将游客满意度作为旅游休闲发展的根本宗旨与战略导向。从全国来看,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价格、旅游卫生管理和公共厕所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在哪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沈阳市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用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让每一位游客达到健康欢乐的旅游休闲目的。

优秀的旅游城市是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开展“沈阳人乐享沈阳”活动,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利益共享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杭州市积极确立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利益共享理念,通过推进还湖于民,市民让湖于游客,免费单车服务点等举措,很好地解决了当地居民与旅游的资源共享问题,

旅游景点优惠于市民,尤其是淡季。故宫、昭陵等景区,不受季节影响,应更多让惠于市民。应定期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给学生们更多校外开展实践体验活动的机会。

以旅游者与当地居民利益共享理念引领旅游业发展,努力为游客与市民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共享空间,创造一幅游客与市民幸福共享的完美画卷。如果没有旅游、没有休闲,说生活幸福是不全面的。要建设幸福沈阳,旅游和休闲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主题口号:“活力之都,微笑沈阳,福运沈阳,欢迎您”。原来沈阳市旅游局官方网站的宣传口号:“活力之都,沈阳旅游欢迎您”,现在改为“传奇盛京、福运沈阳”,在东北新闻网上,市政府门户网,曾使用过“工业名城,活力之都,中国沈阳”宣传语。活力之都,已深入人心。活力,表明充满朝气,蓬勃发展,积极向上。向社会明确其内涵,并用经济活力、文化活力、生态活力、居民幸福指数等加以衡量,并加以宣传。从一定传承性和发展性的角度来看,建议适应“活力之都,微笑沈阳,福运沈阳,欢迎您”这句宣传口号,会更加深入人心。

3.改善旅游休闲环境,完善旅游休闲公共服务体系

改善旅游休闲环境,加强城市休闲公园、休闲街区、环城市游憩带、特色旅游村镇建设,营造居民休闲空间。

除了加快建设旅游交通、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外,还要协调旅游信息的动态采集、更新、发布和预报,更好地满足散客旅游对各服务信息的需要。沈阳市目前要抓紧建设跨市和区、县(市)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将旅游信息网络平台设计成一个为旅游企业服务的平台,实现与沈阳市青旅、海外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网络信息平台、在线旅游产品预订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完善旅游集散、交通、咨询中介、引导标识等系统配套服务建设,为游客和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休闲旅游环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由市旅游局牵头,与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局等部门协同建立旅游诚信评价体系,建立旅游企业诚信档案并以“红黑榜”方式及时公示,提升服务质量。

4.加强旅游休闲产品开发创新,提高市场吸引力

社会已进入品牌消费的时代。缺乏品牌支撑的市场缺乏发展后劲,旅游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依靠质量、特色,树立品牌形象。以国际市场需求和管理服务标准进行规划、建设、管理,创新和再开发旅游精品,提高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立足于改“老”建“新”,抓好“一宫两陵”、张氏帅府、植物园、棋盘山风景区等传统景区的升级改造,开展质量、效益提升工程,增加文化内涵、顺应市场需求,提高参与、体验性。完善近几年新建的温泉旅游、薰衣草主题庄园、花田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提升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特别要注重开发覆盖一年四季、全天候的旅游休闲娱乐项目。

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和优势集聚,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集聚区。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是“国家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园区”,应重点建设成休闲度假、冰雪旅游、会议会展为主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沈北新区,以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酷贝拉青少年体验基地为龙头,以蒲河滨水景观带为轴线,打造娱乐休闲旅游产业示范基地,等等。

加强对沈阳市城市周边乡村度假游的开发,积极发展自行车旅游、自驾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温泉冰雪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和吸引力。

5.加强多渠道营销,培育旅游休闲消费市场

按照《沈阳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打造东北亚休闲中心城市品牌”“沈阳特色清文化旅游品牌”等十大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建立完善的网络旅游服务咨询体系,做到旅游企业全部上网,全方位宣传旅游资源,推介旅游形象和旅游企业,促销旅游产品,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优秀的旅游商品也是文化产品,是一个景区、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独特名片,对景点和城市的宣传和推广具有独特的作用。以“市场开放、客源互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业界的共同意愿。实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沈阳旅游业从粗放经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沈阳应依托沈阳经济区和“东北‘4+1’城市区域旅游联合体”,完善区域旅游合作网络,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水平。

6.提升旅游休闲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沈阳市各级政府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制定旅游休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国民旅游休闲质量保障体系。倡导诚信旅游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跨行业、跨地区、多渠道的沟通和协调,打击欺客宰客、价格欺诈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7.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延长旅游产业链

在旅游活动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大要素中,“购”的需求弹性最大,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消费在旅游产业链中的比重,也是国家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政策导向。2014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扩大旅游购物消费”“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大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摆脱依赖“门票经济”,把旅游产业链做长,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实现旅游收入多元化,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旅游商品也是企业馈赠礼品、居民探亲访友佳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中发现,台北故宫已开发“朕知道了”胶带纸和“翠玉白菜”伞等4 000余种博物馆纪念品和特色商品,2013年销售收入近9亿元新台币,接近门票收入(10亿元新台币),并起到了宣传台北故宫文化品牌的作用。北京故宫也开启了文化创新模式,开发了6 000多种纪念品。沈阳市应开展建设“旅游商品工程”,把旅游商品视为待开发的“金矿”,通过加强组织引导,定期举办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建设沈阳市旅游商品“保真店”,建立沈阳市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等活动,在沈阳培育和打造辽宁省旅游商品集散中心,使游客可以花少量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充分选择辽宁特色旅游商品,促进农副土特产品的消费与流通。此外,改善购物市场环境,促进旅游购物市场的繁荣。

8.采取有效制度措施,保障居民旅游休闲时间

沈阳市各级政府应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全年休假时间,完善针对民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的休假保障措施。鼓励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实行中小学春假或秋假制度,进一步促进学生旅游休闲消费市场的发展。

[1]沈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15—2020年)[EB/OL]. http:∥www.Sytour.Gov.Cn/cms/20150420/ 14295228248 9053Html.

[2]郭鲁芳.旅游经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8.

[3]刘爽.沈阳旅游从业人数超40万人[N].沈阳日报,2015 -04- 01(4).

[4]沈阳力争5年建成旅游强市和东北亚国际旅游城市[N].辽宁日报,2015- 04- 02(5).

【责任编辑 张跃双】

Countermeasures on Fostering Consumption Growth Points and Promoting Tourism and Leisure Consumption in Shenyang

Zhang Ya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

The factors affecting tourism and leisure consumption of Shenyang are analyzed from the angle of supply.The measures are discusses such as building the tourism image of Shenyang City, producing master tourism products,providing high-quality services,improving the perfect public service system,developing tourism shopping programs and strengthening tourism elements,to build a high-quality tourism and leisure space for visitors and citizens,aiming to promote the volume and standard of Shenyang tourism and leisure consumption,and foster the new consumption growth points.

tourism and leisure;consumption;image of destination

F 592

A

2095-5464(2015)05-0581-06

2015- 05- 04

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ijyx- 16)。

张 岩(1966-),女(满族),辽宁铁岭人,沈阳大学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沈阳市沈阳消费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沈阳分店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沈阳分店
40年消费流变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