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三宝”构建二级护士工作站

2015-04-03 08:38金伟飞JINWeifei马红丽MAHongli周菊珍ZHOUJuzhen张宇平ZHANGYuping朱美丽ZHUMeili王吉利WANGJili郭航远GUOHangyuan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病区医嘱输液

□金伟飞JIN Wei-fei 马红丽MA Hong-li 周菊珍ZHOU Ju-zhen 张宇平ZHANG Yu-ping 朱美丽ZHU Mei-li 王吉利WANG Ji-li 郭航远GUO Hang-yuan*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趋势,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医疗机构得到推广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断融合,移动护理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医院于2007年底借医院整体搬迁之机,从零起步、重新规划、整体布局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了全面覆盖、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1]。2010年医院响应卫生部号召,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为促进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开展,医院在全面覆盖、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基础上不断探索,陆续开发应用了一系列无线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其中智能化输液监视器、基于苹果I-touch手持移动终端、移动护理操作平台三者因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被护士称为“护士三宝”。将“护士三宝”合理结合运用构建成二级护士工作站。经过2个病区(内外科各1个病区)一年的试用,于2013年10月全院大部分病区全面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系统构架(图1)

图1 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系统构架

信息移动支撑系统:该系统“护士三宝”均采用无线运作方式,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无线局域网络为网络平台,由医院局域网连接I-touch移动终端、输液监视器、移动信息化工作站、无线交换机及护士工作站。实现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

基于苹果I-touch手持移动终端:由苹果I-touch和条形码扫描仪组成,“内核处理器”I-touch作为身份确认的终端具有二维条码识读性能和稳定的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终端信息处理系统及一、二级护士工作站相连,扫描仪作为“外部机壳”设有扫描探头和SCAN扫描键。重量194克,是目前行业内最轻的手持终端。具有用药、标本采集、皮试、输血等病人身份核对确认及操作执行,床边生命体征录入,床边巡视及信息查询等功能。

智能化输液监视器:由监视中心和主机组成,监视中心为液晶显示屏设在二级护士站及护士站,以及通过I—Touch界面进行提醒显示;主机长14cm,宽15cm,厚5cm,重450克,外壳由ABS材料注塑制成,悬挂于病房U型轨道的输液架上,适用于各种静脉输液袋(瓶)。

移动护理操作平台:由铝、塑、钢结构组成,车上载有无线电脑一体机,宽屏液晶显示器,键盘及放置口服药、液体、电子血压计、耳温仪、输液盘等各种护理用品抽屉,配有洗手液、锐器盒、脚踏式垃圾筒等,集移动信息化工作站、治疗车、护理车、发药车、医疗废物收集点于一体。

临床应用

1.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的合理设点。医院每个病区占地面积约1360m,走廊为全长约78米的圆弧形,治疗室、医护工作站位于病区的中间,外围共20个病室,形成一个“U”型布局,病区开放床位51-52张,分成3个护理单元,6名责任护士,将反复实地步行测量的最短护理半径的点设立三个智能化二级护士工作站[2],每个站点配备一台移动护理操作平台、大屏幕输液监视液晶显示屏、统一制作的绿色正楷水晶字“二级护士站”,6名责任护士随身携带I-touch手持移动终端。使护士在二级护士站可以完成以往需在护士站完成的所有工作。

2.移动护理操作平台。集移动信息化工作站、治疗车、护理车、发药车、医疗废物收集点于一体。移动护理操作平台共分5层,第1层即办公桌操作平台,载有宽屏液晶显示器及电脑键盘,责任护士可以直接输入患者生命体征等信息,记录病情变化,书写护理记录,查阅患者病历和各种检验数据、检查结果及护理等信息,也可作为治疗车放置治疗盘。第2层为药盒及护理用品抽屉,药盒放长期和临时口服药,护理用品抽屉放置电子血压计、耳温仪、输液器、注射器、敷贴等常用护理用具.供护士随时使用,第3、4层2个大抽屉放置配制好的液体(由医院静配中心统一配送),第5层即最底层放置不常用物品,两边配有锐器盒及脚踏式废物收集筒可以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减少污染的机会。集移动信息化工作站、治疗车、护理车、发药车、医疗废物收集点于一体,大大减少了护士往返护士站的次数和时间。

3.使用I-touch识别患者身份实行安全核查。患者入院时在住院处打印条形码腕带,佩带于患者腕部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方式。在对患者进行口服药发放、输液、注射、标本采集等操作时先扫描病人腕带条码系统自动获取患者基本信息,再扫描药品或标本试管条码,信息系统进行身份核对;身份核对正确,则系统播放准确提示音,核对成功后系统自动记录执行者及执行时间,并在追溯系统中实时记录;若信息不匹配系统会发出报警音提示,并在界面显示“无医嘱执行、该医嘱已经执行、病人信息不匹配”等字样。皮试与输血操作时在扫描患者腕带条码后由两名护士在各自的I-touch上进行确认,二人确认一致系统自动记录2名操作人与操作时间。巡视病房时,护理人员扫描患者床头卡上的条形码,系统自动记录巡视人与巡视时间。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实现了病人身份强制核对大大降低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也减少了以往手工记录医嘱执行状态的繁琐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3]。

4.智能输液监视器。对静脉输液进行全程监视和报警,确保静脉输液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输液时护士把输液袋(瓶)挂在输液监视器主机挂钩时,系统即刻被感知输液情况、智能判断输液的开始值并记录,系统终端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逐次扫描每个床位的输液监视器,通过各个传感器实时将流速、剩余液量及输液外渗或不滴等信息传送到护士站及二级护士站的液晶屏幕上。当输液剩余量小于15m1时,液晶屏幕上床号将进入显示器第一个标尺刻度区域,并在床号区域显示出不同颜色,使护士一目了然得知输液进程;剩余量小于5ml时床号将进入第二个标尺刻度区域,床号区域显示红色并不停闪烁,并通过无线音频语音提示护士前去处理。输液过程中遇输液外渗或不滴等原因时,系统感知后在液晶屏幕上显示并通过无线音频语音提示护士前去检查、处理。移动护理I-touch上配备输液监视系统的自动提示终端软件,传感器感知的输液实时信息可实时传送到护士手上的I-touch界面上。这样责任护士不管在哪里,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所管患者输液实时信息,及时处理输液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负担,减少了病区铃声,为低分贝病房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5.病区工作流程的改进。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的设立提升了护理设备,形成较为独立、工作范围更加集中的护理单元,但在使用初期,新的工作模式造成护理人员的不适应、产生抵触情绪、仍反复来回到一级护士站及治疗室取用物品、液体等。为使护士充分利用二级护士站资源,减少往返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在征集全院护士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病区流程改进(图2)。医院为每个病区配备一位秘书,改进病区工作流程:晨会交班——床头交班——责任护士以二级护士站为平台开始为自已所管的病人提供服务——医生开出医嘱——责任护士在二级护士站确认、查对医嘱并执行——静配中心配送药物至病区——秘书在护士站完成扫描接收、核对后将液体配送至二级护士站——责任护士利用“护士三宝”对病人完成治疗、护理及记录。改进物品补充流程:秘书每日晨间检查移动操作平台内所缺物品——到仓库统一拿取——放置于移动操作平台相应抽屉内——责任护士取用。

3.效果评价。智能化二级护士站应用后与护理操作有关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发生率明显下降(表1)。护士书写时间、护士工作半径、往返护士站次数及病区亮红灯次数(统计输液治疗高峰期9:00-12:00)均比使用前大幅度下降(表2)。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有较大提高(表3)。

图2 病区工作流程

表1 智能化二级护士站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比较(例)

表2 智能化二级护士站使用前后效果比较

表3 智能化二级护士站应用前后满意度比较[n(%)]

应用体会

1.优化流程,践行“把护士还给病人”[4]。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的建立将护士站功能整体前移,实现了“移动到床边”的工作模式,极大程度地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从表2看出,该系统的应用护士用于护理书写的时间明显减少,往返护士站次数减少,工作活动半径明显缩短,大大减少了护士非照顾患者的时间,从而客观上使护士护理患者时间增加,护士通过“护士三宝”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可随时随地获取和浏览患者相关信息及最新的医嘱,准确及时地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和咨询,真正践行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理念。

2.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的建立大大增加了护士在病房时间,强化了主动服务及与患者的沟通和健康教育,缩短了护患距离;智能输液监视器对输液的实时、全程监控让患者及其监护人从“人工观察输液”中解脱出来,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可充分得到休息,减少了患者家属因患者住院必须请假陪护的无奈和担忧[5],放心地把患者交给护士;系统使用后有效减少了病区铃声,为患者创造了安全、安静、舒适的低分贝病房,患者的满意度从应用前93.23%上升至98.89%。使用I-touch对患者身份的强制识别,消除了三查七对时思维定势造成的差错;输液监控器的应用使护士能主动及时地掌握对占用护士大部分工作量的静脉输液的即时信息,从而有计划、有条理的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工作模式从“被动呼叫”转变为“有计划的主动安排”,从而有效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工作得到患者肯定与表扬,提升了护士职业价值感。二级护士站的设立大大减少了护士往返护士站的次数,缩短了护士工作活动半径,从而减轻护士体能消耗;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护士因护理书写而拖班、加班的现象,降低了护士因频繁加班产生的职业倦怠感,提升了工作热情,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从80.12%上升到94.21%。由于护士坚守在患者身边,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与管床医生沟通加强,医生进一步认可护理工作,医护合作加强并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79.01%上升到97.53%。

3.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保障患者安全。患者身份的准确辨别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I-touch移动终端采用信息技术优化患者身份核对流程,患者身份必须通过手持终端扫条形码进行实时确认,将传统的“三查七对”制度通过强制的工作模式固化规范成必备的流程与环节[6],确保护理操作“三查七对”真正执行到位,真正做到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正确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使用I-touch时由个人用户密码登陆,根据需要切换使用模块,扫描后系统自动记录执行时间和执行者,杜绝了医嘱执行后漏签名现象,系统对重复执行操作、用药错误、未执行的操作等均有提醒查询功能,实现了医嘱执行的全过程跟踪,从而提高医嘱执行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保障患者安全。从表1看出,系统应用后有效地避免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实现无纸化、无线化办公,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的建立实现了医嘱执行后的自动即时签名功能,取消了纸质长期输液、注射执行单及治疗单。“护士三宝”的应用方便护士在患者床边进行信息查询、录入等操作,从而减少了以往供护士查阅及记录的各种治疗护理执行单、医嘱变更单、生命体征记录单等打印,大大降低了纸张消耗,实现了无纸化、无线化办公;系统终端在各项护理操作后自动记录操作的执行护士姓名与执行时间,减少了人工书写执行时间及签名时间,医嘱录入系统自动生成服药单,治疗单、输液单等,取消了护士转抄医嘱、填写执行单等时间,减少了以往转抄医嘱、重复记录、事后补录等中间环节,简化了工作流程,让护士从繁杂的书写中解脱出来,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和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表2看出,系统应用后护士在书写上每天节约时间约70分钟,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健康宣教及观察病情。为患者提供更深层次、更专业的服务。

5.方便应用,提升了医院形象。I-touch手持终端小巧精致,重量仅194克,且操作简便,功能设计人性化;智能化输液监控器设计合理,实现了多床位同时输液的全程监视和报警[7],为医院输液过程带来方便和实用性,移动终端I-touch与输液监控器的合理结合运用,二级护士站的合理设点,将医院信息系统以合理的方式延伸到病房,建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便捷高效、优质温馨的服务环境。病人一进入病区就能感觉到与其他医院的不同,体验了现代化医院的感觉,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1 钟初雷,张江鸣.我院信息网络建设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4):239-241

2 张宇平,马红丽,章雅杰,等.智能化二级护士站的临床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2):45-47

3 金伟飞,周菊珍,马红丽,等.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护理安全核对系统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9):58-62

4 董梅,杨文君.移动护理车与终端掌控电脑在床边护理中的联合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71-472

5 朱美丽,郭航远,马红丽,等.以信息化为载体的智能输液监视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2):34-36

6 章雅杰,钟初雷.掌上电脑患者身份确认系统的应用探讨[J].护理与康复,2013,12(2):164-165

7 孔维云,高永卫,马琨,等.一种智能化输液报警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6):11-14

猜你喜欢
病区医嘱输液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