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2015-04-06 17:52杨渝南
山西建筑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风景园林

杨渝南 刘 杰*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以就业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讨★

杨渝南 刘 杰*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以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为例,从就业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就业为导向对高校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革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全日制专业硕士,风景园林,培养模式,就业

1 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产生及现状

2005年,《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就此产生,这是与风景园林及其相关行业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009年起,教育部开始扩大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范围,应届本科毕业生开始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的主要招收对象,硕士研究生教育逐步实现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一新的类型就这样产生了。然而,伴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原本处于人才高端的研究生拥有的“稀缺性”优势正日益减弱,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首次出现低于本科生的情况。而且,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不如传统的学术型硕士,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1]。

2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就业不如学术型硕士的原因分析

2.1 入学门槛较低,给人“山寨”之感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方面是因为普通民众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这一新事物还不太了解,媒体的宣传也较少,加之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根深蒂固”的认识,使得公众普遍认为学术型学位要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含金量高。另一方面,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政策来看,报考学术型学位的考生可以调剂到全日制专业学位,但是反之则不行。于是,一些院校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不足,就将部分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调剂到专业学位上来,以补充招生缺口[2]。这种调剂政策自然会让公众觉得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比学术型硕士低一个档次。

2.2 定位模糊,缺乏优势

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按照培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三种类型。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发展最早,体制最完善,社会认可度高。

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发展稍晚。1984年“工程类型硕士”(现为“工程硕士”)开始试点[3],发展到现在已有39种专业学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最开始都是以在职的方式进行攻读,要求招生对象为在职人员,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及以上,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由学校和考生所在单位联合培养。从招生条件来看,这类专业学位对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要求,因此,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本身也成为他们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全日制专业硕士出现最晚,它虽然使研究生的培养结构更加完善,但是就目前来看其定位还显得比较模糊。他们虽然被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是从未出过校门的他们,与早期非学历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仍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似乎又欠缺深厚的理论知识,特色不够鲜明,优势不足。这种自身定位的模糊使得全日制专业硕士在求职过程中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知和判断,影响了就业的成功率。

2.3 理论知识不扎实,职业特色不突出

众所周知,专业学位的特点是注重应用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甚至教师都片面的理解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征,在学术性要求方面都存在着一种“共谋性”的消极认识,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具有探索性质的学术性问题涉及较少,而学生对于学术性的研习也缺乏必要的热情和动力[4]。这种片面的认识严重地损害了专业学位的学术性水平,这使得很多专业硕士理论知识不扎实,发展后劲不足。

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这使得专业硕士的优势无从体现。以风景园林硕士为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2005年下达的《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就明确指出:“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风景园林事业任职资格紧密相关、与国家‘注册风景园林师’职业资格相互衔接的学位制度”“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以‘注册风景园林师’为职业背景”。然而,直到今天,“注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资格认证仍然没有建立起来。这使得专业硕士本该有的职业性特征无法体现,严重削弱了其就业竞争力。

2.4 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区别不大

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制约就业质量。我国的学术型学位教育时间很长,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专业学位教育,使其有学术化倾向。

主要表现在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方面: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与学术型趋同,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缺乏独立的、有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基地,实习基地大多数都是与学术型硕士共享;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创作方面对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要求也未能充分体现[5]。这使得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就业市场的区分度不大,其“专业”优势很难凸显。

3 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3.1 改变专硕轻理论的误区,强化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专业学位具备职业性特征,但是它与职业教育却完全不同,职业要求的只是从事某一行业的操作能力,但专业还包括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实际上,专业教育必须建立在宽广而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之上,必须完成传授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门知识的任务,同时还包括了专业化的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伦理道德的养成等。因此,专业学位在坚持其实践性前提的同时,不能放弃研究生教育所秉承的基本学术品格[4]。否则,专业学位教育就会沦为普通职业教育,难以提升其职业品质和社会地位。

3.2 增加专业实践,提高职业能力

当前的专业学位培养对其实践性的特征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1)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实践结合。

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通过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数量和学时的设置两方面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这是数量方面的变革。

在形式方面,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应该加强案例式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建立起相关的经典案例数据库,将传统的以理论为核心,通过案例来说明的教学模式改为以案例为核心,围绕案例讲解相关理论的新模式。同时,高校应加大对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在案例式教学方面做更多的探索。除了案例式教学外,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也是必须的。在这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a.在学校内部进一步完善教师工作室制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工作室中参与实际项目;b.因地制宜,与相关的设计或管理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多处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2)实行订单教育,培养定向人才。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校企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协议书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的模式[6]。这种模式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别适合那些对人才有特殊要求的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要与高校密切协作,从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就参与其中,在整个培养的过程中都提供合作与资助,包括相关经费的支出,教学实践环节的产出等方面。这种培养模式使得人才的培养与就业相互促进,最终达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效果。

3.3 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

建立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完善专业学位教育,解决其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衔接机制的确立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高校及行业部门之间多方面的统筹协调。在政府层面,应尽快完善“注册风景园林师”的职业任职资格制度,规范专业领域的准入标准;在高校层面,应加强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之间的协调,例如对于修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考试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免试”政策。衔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有效地解决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的招生和就业问题。

3.4 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强化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高校在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应以自主创新,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为重点,特别强调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设立“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实践,提升其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3.5 根据就业反馈及时调整培养模式

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应固化,而应该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高校要对毕业后的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反馈进行跟踪调查,把握就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调查结果主动调整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应有意识地进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品牌建设,消除公众的误解和质疑,真正实现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4 结语

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毕竟是一个在我国刚刚出现的新事物,它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这首先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真正重视这些问题,把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提到与学术型硕士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同时,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使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保持紧密联系,不断提高其就业质量,进入良性循环。

[1] 陈 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研究——基于南京五所高校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3(4):101-104.

[2] 陈 沛,王处辉.全日制专业硕士报考吸引力偏低的原因探析[J].教育科学,2012(6):54-59.

[3] 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4] 牛国卫,张 红.专业学位的特性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提升[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8):81-85.

[5] 赵 纯,文秀娟.云南省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10年回顾与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81-85.

[6] 王卫栋,张 丽,迟瑞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和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04-105.

An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full-tim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uided by employment★

Yang Yunan Liu Jie*

(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443002,China)

With full-tim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education are analyzed. Meanwhile, guided by employment, the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of full-time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discussed, and th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raining mode, employment

2015-01-23★:2014年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414)

杨渝南(1979- ),女,硕士,讲师

刘 杰(1979- ),男,博士,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1009-6825(2015)10-0231-02

G642.0

A

猜你喜欢
全日制专业学位风景园林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