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线路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模式研究

2015-04-08 03:27唐雯雯史春云姚晓蔚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目的地四川省四川

唐雯雯,史春云,孙 勇,刘 静,巫 丹,姚晓蔚

(江苏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旅游线路是旅行社销售的主要产品,也是目的地旅游开发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对象[1]。旅游线路模式是旅游线路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Lue,Crompton和Fesenmaier首次对旅游线路空间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将旅游线路分为单一、往返、营区基地、区域环游及旅行链5种模式(简 称LCF模 型)[2]。Oppermann在马来西亚的入境游研究中进一步细分出两种单目的地模式和5种多目的地模式[3]。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的研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1992年在旅游线路设计研究中,楚义芳从宏观尺度上,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将旅游线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4]。史春云对国外线路模式的进展及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5,6]。马晓龙[7]、卢天玲[8]、袁欣[9]、袁佺[10]、陆林[11]分别以西安、青海塔尔寺、长三角、上海世博观光及珠三角都市圈为例,对旅游线路模式进行辨析识别。多种研究方法被运用于旅游线路研究中,宣国富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对三亚旅游客流空间特征进行探讨[12]。李山通过建立游时与客源地-目的地之间距离的统计模型,对北京、上海、广州的旅游线路进行分析[1]。汪明林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峨眉山旅游线路的设计提出创造性意见[13],陈秀琼[14]、杨兴柱[15]、刘法建[16]、吴晋峰[17]、王素洁[18]、刘冰[19]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线路研究中的运用。尹乐[20]将GIS相关技术运用于滁州市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及旅游线路设计中。合理的线路设计与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吸引游客。对旅游线路及线路模式进行研究能够发现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指导性意义。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旅游线路的基本状况、旅游线路的线路模式以及目的地类型的探讨,能够发现目前四川省旅游市场中旅游线路的基本状况与主要特征,对四川省旅游线路的开发以及旅游产品营销具有指导意义,更好地完善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

一、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区域概况

四川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它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①。全省总面积48.5万多km2,占全国的5.1%,常住人口为8 042万人②。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从温泉瀑布到江河湖泊,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四川省拥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3处为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1处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1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③,拥有A级景区292处、风景名胜区87处、森林公园82处、自然保护区93处、湿地公园12处、地质公园21处②。四川省交通发展迅速,现有建成高速国道32段、省道19段、民用机场11个。

2013年12月四川省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 830.4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4.58%。由于受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响,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增长落后于全国(见图1),从2001年的30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 830.04亿元。到2014年6月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为2 436.81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旅游总收入2 457.61亿元,同比增长29.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4%。

图1 四川省国内旅游收入(2001-2013年)

(二)数据来源

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不仅包含了旅行社团队包价旅游的主要信息,同时也是散客出行的重要参考[5]1918,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旅游市场及旅游者的需求。一日游圈层主要分布在距城市140km的腹地内,二日游的出游半径约为300km[21]。为了排除短程旅行的干扰,同时对四川旅游线路模式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本文选取出游天数≥2的旅游线路,同时对于涉及其他省市旅游目的地线路,仅对四川省内的行程进行统计。重庆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毗邻四川,两地间交通便捷,经济、文化上紧密相连,因此本文在线路统计中将重庆作为四川省旅游线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本文以2014年1-5月百强旅行社官方网站公布的旅游线路报价单为数据来源,对获取的950条线路进行分析研究。

二、四川省旅游线路基本概况

(一)自由半自由旅游线路受到游客青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旅游途中游客更加注重的是自由、便捷与舒适,自由半自由旅行方式便应运而生,它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旅游行程中旅行社只安排住宿或交通,而没有具体的行程安排和导游服务。云南丽江、海南的自由行游客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统计发现,所下载线路中自由半自由旅游线路共83条,占总线路的8.74%。其中,北京、上海、江苏分别有22条、28条、11条,共占自由半自由旅游线路的73.5%。在自由半自由旅游线路中以飞机作为出行方式的有80条,占自由半自由旅游线路的96.4%,同时以成都作为目的地的有36条。自由半自由旅游将成为未来四川旅游的一个重要方式,成都作为“休闲之都”应抓住自由半自由旅游市场,打造自由行项目,满足市场对休闲旅游的需求。

(二)旅游客源市场广泛且分布不均

从四川省旅游客源地频次统计可以看出,首先,四川省旅游客源市场比较广泛,包括了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华东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安徽;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云南;中南地区的广东、湖南、湖北;西北地区的陕西以及东北地区的辽宁(见表1)。可以看出,四川省旅游资源对全国区域的旅游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表1 四川省旅游线路客源地市场频次统计

四川省旅游客源市场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四川省主要的客源市场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江苏等沿海城市,这一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南地区客源地城市中广州占有绝大多数份额,其线路条数仅次于上海,位列第二,这一区域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华北地区以北京的客源市场为主,占15.47%。以上3个区域的旅游线路条数最多,线路模式也最为丰富。此外,四川的省内游所占比重也达到了10.21%,在拓展旅游市场时应该关注省内游客的需求,针对游客需求进行旅游线路产品的开发。

(三)飞机成为游客前往四川主要的交通工具

经统计,旅游线路中选择飞机往返的占82.7%,汽车往返的占10.5%,火车往返的占6.3%,混合式交通(如飞机出发火车返回)最少,占0.42%。游客之所以选择飞机出行,不仅与飞机速度快、安全舒适有关,更与四川省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11个机场有着很大的关联。乘汽车出行的多为距旅游目的地较近的重庆以及四川省内的游客。

(四)游客偏好于对世界遗产的游览以及藏、羌特色文化的体验

四川省旅游资源丰富,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应有尽有。通过对线路中出现的旅游景点进行频次统计,笔者发现四川省A级景区出现频次相差悬殊,世界遗产受到游客青睐。据统计,各景区中九寨沟出现频次最高,为677(见表2),占线路条数的71.26%,九寨沟几乎是四川旅游的必玩景点,业已成为四川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其次为黄龙(出现频次452)、峨眉山(出现频次314)、乐山大佛景区(出现频次309)、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出现频次119),这些景点均为世界遗产,知名度高,对游客吸引力强,非世界遗产的A级景区出现频次较少。

表2 四川省旅游线路中景区出现频次统计

从景区频次统计(表2)可以看出,藏族、羌族的文化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主要表现在参观藏寨、羌寨以及参观风情民俗街,比如德吉梅朵风情街、大唐林卡商业风情街等。羌乡古寨旅游景区以体验羌族文化为主,出现频次达到241。其次,在旅游线路中特色藏寨、精品藏寨出现频次为198,特色精品羌寨出现频次为35;德吉梅朵风情街、大唐林卡商业风情街等出现频次为61。四川省是少数民族大省,拥有55个少数民族,是中国第二大藏区以及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旅游线路中藏、羌民族文化体验也是行程中的一大亮点。因此,既要满足游客对民族文化体验的需求,又要保护好民族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

三、四川省旅游线路模式与目的地类型分析

参照Lue,Crompton和Fesenmaier的研究理论(LCF模型),并结合四川省旅游线路的现状,将四川旅游线路类型分为单目的地式、往返式、中心集散式、区域环游式、完全环游式5种。单目的地式是指从客源地出发,到达一个目的地游玩并住宿后返回客源地,其中将唯一经过的目的地定义为单目的地。往返式:旅游者到达一个目的地后,再依次经过几个目的地,返回时再依次经过这几个目的地,最终从第一个到达的目的地回到客源地。中心集散式:旅游者到达一个目的地后,以该目的地为枢纽,多次游览其他目的地后都返回该枢纽目的地。区域环游式:旅游者到达某个目的地以后,以该目的地为门户,依次游玩多个目的地后,返回门户目的地。将往返式、中心集散式与区域环游式中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定义为枢纽目的地。完全环游式:旅游者从客源地出发,依次游览几个目的地,最后返回客源地,其中第一个到达的目的地称之为门户目的地,最后离开的目的地称之为离境目的地。此外,将各线路模式中经过且住宿的目的地称之为途径目的地、没有住宿只是参观逗留的目的地称之为逗留目的地。

(一)四川省旅游线路模式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可以发现四川省旅游线路模式特征明显,以单目的地式、往返式、中心集散式为主(共占96.6%),其中往返式占到了46.2%(见表3),往返式、中心集散式所占比重最大。四川特殊的地形状况使得成都成为四川省的交通枢纽与枢纽目的地。据统计,四川省目前有客源地-成都-阿坝-成都-客源地、客源地-成都-乐山-成都-阿坝-成都-客源地、客源地-阿坝州/成都-客源地等几条主体线路。单目的地旅行模式所占比重大,一方面阿坝州拥有九寨沟、黄龙等吸引力较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交通上可以实现从部分客源市场直达阿坝州九黄机场。

表3 四川省旅游主要旅游线路组织模式及频次统计

1.单目的地式约占四川旅游线路的24.9%。由于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的主要客源市场位于中国的华北、华东地区,单目的地式旅游主要以阿坝州为目的地,其单目的地旅游平均出行天数为3.87天。以阿坝为单目的地的线路有130条,占单目的地式总数的54.9%;以成都为单目的地的有53条,占22.4%。阿坝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静谧、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牟尼沟等。同时,阿坝州拥有中国三大高原机场之一的九黄机场,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客源地与目的地直接对接。成都交通便捷,同时人文气息浓厚、文化遗存丰富,拥有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洛带古镇、杜甫草堂等旅游资源。

2.往返式在四川旅游线路中所占比例最大(占46.2%)。根据线路模式与行程天数交叉列表分析,卡方检验显示显著水平远低于0.05,即认为线路模式与行程天数是相关的。往返式出游天数主要为4~6天(见表4),平均值为5.36天。由于出游时间以及四川的特殊地形限制,往返式成了四川旅游线路中占比最多的旅行方式。

3.中心集散式约占四川旅游线路的25.5%,其出游天数主要为6~8天,平均值为7.39天。四川省的四大客源市场是上海(18.63%)、广东(18.21%)、北京(15.47%)、江苏(10.63%),它们分别位于中国三大沿海经济区。而四川属于西南大省,与客源地距离远,资源禀赋差异明显,能够吸引远程旅游者体验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此外,中心集散式是花费时间最多、成本最高的旅行模式[5]1920,游客出于自身旅游效益的考虑,希望用一定的时间与金钱,收获更多不同的旅行体验。

4.区域环游式与完全环游式在四川省旅游线路中很少存在,分别占了1.6%、1.8%,且途径的目的地个数少,仅2~3个,如上海-成都-阿坝-甘孜-成都-上海、上海-成都-阿坝-上海。这是由于区域环游与完全环游对各节点目的地的交通依赖性大,而四川西北、西南多高原山地阻隔,满足不了区域环游与完全环游式对交通状况的需求。

表4 四川省旅游线路模式分析

(二)四川省旅游目的地类型分析

旅游节点由两大相互联系的基本成分组成:吸引物聚集体和旅游服务设施[22]。四川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可以认为有着良好的吸引物条件,旅游服务设施成为影响四川旅游节点多少的重要因素。

1.单目的地

在四川省旅游线路中,以阿坝、成都、甘孜作为单目的地的旅游线路处于前三位。阿坝州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成都交通便利,人文气息浓厚。甘孜州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海螺沟、稻城亚丁景区等。

2.门户目的地与离境目的地

完全环游线路在四川旅游线路所占比例较小,仅为1.8%(见表5),门户与离境目的地都仅有阿坝、成都、绵阳、重庆4个。其中,阿坝和成都作为门户目的地的频次最多,均为6条,而离境目的地以阿坝州为首,重庆、成都、绵阳次之。绵阳南郊机场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双流机场的第二大机场,机场外联宝成铁路、成绵城际铁路、成绵、绵广、绵遂、成绵复线高速和九寨环线,交通便利,成为重要的门户与离境目的地。

表5 四川省旅游线路目的地类型频次统计

3.枢纽目的地

四川省旅游线路中的枢纽目的地是区域环游式、往返式和中心集散式线路中枢纽节点的汇总。其中成都占了90.9%(见表5),说明四川省旅游节点的发展极度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四川省的旅游业发展极不均衡[23]。重庆是仅次于成都的枢纽节点城市,对四川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广元龙盘机场开有北京、杭州、广州航线,是广元成为枢纽节点的一大重要原因。枢纽目的地城市应加快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从而提升旅游接待、集聚和辐射能力。

4.途径目的地与逗留目的地

途径目的地主要有阿坝、乐山、甘孜。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峨眉山“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以雄、秀、神、奇、灵著称。逗留目的地除阿坝、成都以外,还有重庆、绵阳、雅安、内江等。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四川旅游线路的统计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省旅游线路有4个主要特征:首先,四川省自由半自由行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其次,四川省旅游客源市场在全国分布不均,以上海、广东、北京为主;再次,游客钟情于对世界遗产的游览及藏羌文化的体验;最后,飞机成为游客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有82.7%的线路行程安排飞机往返。(2)四川省线路模式特征明显,以往返式、单目的地式及中心集散式为主,区域环游与完全环游相对较少,这与四川省特殊的地形有着很大的关联。(3)在四川省旅游线路各目的地中,阿坝州为主要的单一目的地,成都为核心枢纽目的地,途经目的地主要有阿坝州、成都以及甘孜州。经频次统计发现各目的地出现频次相差悬殊,除自然资源优势明显的阿坝、乐山、甘孜以及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成都以外,其余目的地出现频次相对较少。对于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不明显的目的地,可以通过宣传提高知名度,使其成为重要的途径目的地或逗留目的地。

四川省自由行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自由行旅游线路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对其研究较少,有待学者的关注。本文的数据基础是2014年1-5月的百强旅行社线路报价单,对旅游线路模式的演化特征分析更有利于发现区域旅游中的规律与存在问题。本文由于数据的限制,未能通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体现不出四川省旅游线路的发展变化。同时,四川省旅游线路的报价及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空间-时间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张果.自然地理特点[Z].四川年鉴.2013.

②四川旅游政务网.http://www.sc.stats.gov.cn/sctj/,2014-3-25.

③中国世界遗产名录.http://www.zyzw.com/twzs010.htm,2014-2-17.

[1]Li S,Wang H,Wang Z.A study on tour time planning of domestic sightseeing travel itineraries[J].Human Geography,2005,20(2):51-56.[李山,王慧,王铮.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2):51-56.]

[2]Lue C,Crompton JL,Fesenmaier DR.Conceptualization of mul-ti-destination pleasure trip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289-301.

[3]Oppermann M.A model of travel itinerarie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5,33(4):57-61.

[4]Chu YF.An initial study on designing tourist route[J].Tourism Tribune,1992,7(2):9-13.[楚义芳.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1992,7(2):9-13.]

[5]Shi CY,Zhang HL,Zhu M.Spati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cs of domestic travel itinerary patterns[J].Economic Geography,2011,31(11):1918-1922.[史春云,张宏磊,朱明.国内旅游线路模式的空间格局与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11):1918-1922.]

[6]Shi CY,Zhu CG,Zhao YZ,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 spatial patterns of travel itineraries in foreign countries[J].Human Geography,2010(4):31-35.[史春云,朱传耿,赵玉宗,等.国外旅游线路空间模式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0(4):31-35.]

[7]Ma XL.A study on organization of tour routes based on tourists,behaviors[J].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05,21(2):98-101.[马晓龙.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98-101.]

[8]Lu TL.The travelling patterns of Taer Lamasery tourists and their impact on local tourism economy[J].Tourism Tribune,2009,23(12):29-33.[卢天玲.塔尔寺旅游者旅行模式及其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9,23(12):29-33.]

[9]Yuan X,Shi CY,Zhu M.A study on the itinerary patterns and destination typ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Tourism Science,2010,24(6):55-63.[袁欣,史春云,朱明.长三角区域旅游线路模式及目的地类型研究[J].旅游科学,2010,24(6):55-63.]

[10]Yuan Q,Shi CY,Lin J.A study on organization models of The World EXPO sightseeing route[J].Geography of Yunnan,2012,24(4):38-43.[袁佺,史春云,林杰.世博观光旅游线路组织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38-43.]

[11]Lu L,Tang YY.Spatial behavior patterns of domestic tourists of the Zhujang River Delta metropolitan are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3,34(1):10-18.[陆林,汤云云.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国内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13,34(1):10-18.]

[12]Xuan GF,Lu L,Wang DG,et 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t flows in coast resorts:A case study of Sanya City[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4,23(1):115-124.[宣国富,陆林,汪德根,等.三亚市旅游客流空间特性研究[J].地理研究,2004,23(1):115-124.]

[13]Wang ML,Chen RZ.The ecotourism route planning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A case of the Mount Emei[J].Journal of 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005(3):91-95.[汪明林,陈睿智.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生态旅游线路规划设计:以峨眉山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91-95.]

[14]Chen XQ,Huang FC.Research on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and its optimization:A network analysis[J]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2006,22(5):75-80.[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75-80.]

[15]Yang XZ,Gu CL,Wang Q.Urban tourism flow network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Nanjing[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7,62(6):609-620.[杨兴柱,顾朝林,王群.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地理学报,2007,62(6):609-620.]

[16]Liu FJ,Zhang JH,Chen DD.On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tourism research[J].Tourism Forum,2009,2(2):172-176.[刘法建,章锦河,陈冬冬.社会网络分析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论坛,2009,2(2):172-176.]

[17]Wu JF,Pan XL.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bound tourism flows network and aviation network[J].Tourism Tribune,2010(11):39-43.[吴晋峰,潘旭莉.入境旅游流网络与航空网络的关系研究[J].旅游学刊,2010(11):39-43.]

[18]Wang SJ.Research on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and lis optimization:A network analysis[J].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12(1):59-64.[王素洁.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9-64.]

[19]Liu B,Zeng GJ,Peng Q.A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on travel itinerary research:A case study in Xinjiang[J].Tourism Tribune,2013,28(11):101-109.[刘冰,曾国军,彭青.社会网络视角下旅游线路研究:以新疆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1):101-109.]

[20]Yin L,Wang YM.A GIS-based study on tourism resource functional divisions and routes planning in Chuzhou City[J].Geomatics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0,33(1):31-33.[尹乐,王永明.基于GIS的滁州市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及旅游线路设计[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1):31-33.]

[21]Wu BH.A study on 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ReBAM)[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1,21(4):354-359.[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001,21(4):354-359.]

[22]Bian XH,Wang SJ.Tourism destination space planning &designing[J].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2004,3(1):61-65.[卞显红,王苏洁.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布局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1):61-65.]

[23]Shi CY,Zhang J,You HM,et al.Core-periphery spatial structure and its evolution of tourism region in Sichuan Province[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7,62(6):631-639.[史春云,张捷,尤海梅,等.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学报,2007,62(6):631-639.]

猜你喜欢
目的地四川省四川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速读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1号)
动物可笑堂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