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员工“微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证分析

2015-04-08 03:37李永强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系培训工作

李永强

(桂林旅游学院 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系,广西 桂林541006)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酒店业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增长的一个重要产业。员工培训作为提高酒店管理效率、提升酒店总体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逐渐成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发展模式也开始为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但是,随着酒店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常规培训开始呈现一些与目前发展形势不吻合的趋势,并出现效率不高、灵活性不够等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针对常规培训的弱势进行重点改革的“微培训”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在酒店培训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构建对酒店的长远性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酒店员工“微培训”研究综述

(一)“微培训”概念及特点

纵观“微培训”的定义,学者们的观点还是比较泛泛,主要涵盖5方面:微知识微技能微表达;小故事折射大道理;小语录定规矩;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贯穿每时每刻;细节决定成败。本文综合前人研究,认为“微培训”是以公司的员工为核心,以提升培训效率为主要目标,采取小型、灵活的互动方式,通过员工之间的“辐射效应”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弥补员工个性短板、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大体上来说,“微培训”实际上就是适应目前知识更新较快、培训时间较为零散的工作特点,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微培训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规模较小、范围比较广、主题相对明确、时间相对零散、形式比较灵活。因此,微培训可以说是一种“见缝插针”式的培训,是一种“灵活多样”式的培训,是对常规培训的机动性补充。

(二)酒店员工“微培训”研究现状

当前,由于“微培训”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专门针对酒店“微培训”的研究还不是非常多,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就是针对酒店培训进行研究,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出“微培训”的概念,但是却在内容上涵盖了“微培训”的一些理念。例如黄珣从酒店培训创新角度出发,对目前酒店培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酒店培训创新艺术的几个措施,其中督促员工参与实践、提供真实材料等措施都蕴含着“微培训”的理念,为我们进一步开展“微培训”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1]。又比如,刘欢通过对酒店培训“魂”“因”等7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得出了今后酒店培训的几点思考。其中加强内部交流、搭建灵活培训方式等就是对“微培训”的一个很好诠释,为我们进一步理清“微培训”构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2]。第二种是专门针对企业“微培训”的研究。由于酒店也属于企业,所以这类文献虽然没有直接的应用作用,但是对于创新“微培训”思路也同样意义重大。例如,喻明姬;王晶;李明霞;陶富莲主要通过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研究,提出了“微培训”在企业培训中的实际应用,其微学习、微内容的方式对于我们构建酒店“微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有助于体系中的大体框架搭建工作[3]。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基于当前专门针对酒店“微培训”研究不多的现状,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达到进一步完善酒店培训理论研究体系、加快督促酒店培训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基于与酒店常规培训对比下的“微培训”必要性分析

当前,酒店培训方式有讲授、研讨、轮岗等方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员工大多数情况处于被动地位、培训的行政强制性较为突出。此外,常规培训对时间的要求相对严格,规模也相对较大,组织培训的难度也相对增加。现将常规培训与“微培训”的区别总结如下(具体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培训”较之常规培训,无论是在提高员工对培训的关注度、增强员工对培训的自觉性、提升培训的可操作性方面,还是在培训平台建设、培训方式、培训效果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优势。考虑到酒店实际情况,在员工培训时,面临空间、时间不多,员工培训需求多样,培训方式刻板,市场竞争激烈,亟需提高员工素质等困境,而“微培训”利用自身“小、快、准、灵”的特点恰恰解决了酒店培训的困境。因此,当前大力开展针对酒店员工的“微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三、建酒店员工“微培训”体系的方法与策略

(一)构建酒店员工“微培训”的理论方法

构建酒店员工“微培训”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重点使用需求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具体来说,需求分析法指的是以培训的“核心需求”为工作中心,通过对各项需求的分析和总结来对明确酒店员工“微培训”过程。此外,在分析过程中,要对提高员工执行力、创新力、凝集力等需求进行重点分析,为体系构建指出一个明确的目标。调查研究法指的是对当前“微培训”的方式方法、总体进展、优劣势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系统化的构建模式。例如,对当前部分典型酒店“微培训”的模式进行总结,提炼出适合大多数酒店的“微培训”新形式,为酒店“微培训”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策略

酒店“微培训”体系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涉及组织体系、师资体系、方法体系、评估体系等多种方面。因此,构建策略的提出也要密切围绕这几个子体系,并从需求、计划、师资、方式和评估5个层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1.明确培训需求,为微培训指出一个明确方向

培训需求是开展酒店员工“微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培训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至关重要,是培训体系构建工作的关键。在当前酒店员工“微培训”体系构建中,培训需求是多样化的,有的是需要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有的则是需要改变员工的精神状态。因此,在“微培训”中要把培训需求的明确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依据培训需求选择“微培训”的整体模式。例如,如果培训的需求是增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就要采用演讲、主题竞赛等形式,在宽松的互动环境中增进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使得员工在小范围内的面对面交流中增强企业荣誉感和忠诚度。总之,要把“明确培训需求”“围绕培训需求”作为酒店员工“微培训”工作的重要原则,依据真实的需求大力开展体系构建工作。

2.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总体培训的系统严密性

在明确任务目标后,一个好的计划对于酒店员工“微培训”体系的构建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制定了一个严格的计划,才能确保培训的各个时间节点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才能确保培训工作真正获得实效。在体系构建中,要根据“微培训”的不同形式来进行分层次的计划安排。例如,如果是一个利用晚间时间进行的“微培训”安排,就要把组织人员、时间、内容和员工疲劳度较高、行动力差的情况综合起来,重点进行轻松式的员工心得分享[4]。而在利用周末举行的“微培训”中,要充分发挥员工精力充沛的优势,多举办技能竞赛、优秀经验总结互动等活动。通过这种侧重式的培训计划安排,能够进一步提升“微培训”的针对性,使得培训效果更加突出。

3.提高培训能力,重点打造一支优秀讲师队伍

归根结底,酒店员工的“微培训”是由人——培训讲师来具体推进的,讲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发挥着最直接的作用。由此可见,如何进一步提升整体培训能力、培育一批优秀讲师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本酒店培训人员的自主培养,要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不断鼓励酒店负责培训人员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培训能力,并对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培训人员予以重点奖励[5]。另一方面,要积极借助其他的优秀培训资源,要对当前其他酒店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优秀经验进行适当的借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直接开展针对员工的“微培训”工作。

4、创新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微培训的实施效率

在“微培训”的体系构建中,培训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员工注意力、提升培训实际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多吸收新的方式方法。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QQ群、QQ空间已经成为了人才培训的新型载体,能够增强培训方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因此,在今后的酒店员工“微培训”工作中,就要适当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优势,创造性地利用QQ群学习、微信朋友圈互动等形式开展具体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对现有方式不断进行创新。在今后的“微培训”中,要根据不同的形式来不断的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在和本酒店实际密切结合的基础上,提升“微培训”的实际效率。

5.重视培训评估,进一步完善微培训体系建设

任何一个体系的构建,都不是“一步到位”的,都需要进行反复的评估和完善。在酒店员工的“微培训”体系构建中,我们也要做好后期评估和体系完善工作。在后续评估方面,可以利用观察法、考试法、面谈法等方法,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并将总体结果进行一个科学的有效性分析。在评估内容上,应该与培训计划相对应,内容涉及礼仪、工作素质、精神状态等多个方面。在体系完善工作上,要对评估结果和培训的需求进行一个对比,整理出实际可行的措施和效果不明显的措施,在对优秀经验进行总结和对失败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原有的酒店员工“微培训”体系,加快建立一个更加科学有效的新体系。

四、桂林大公馆酒店“微培训”实证研究

(一)样本简介

桂林大公馆酒店是一家超五星级酒店,坐落于桂林市中心,距离中心商业区仅5分钟车程,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此外,酒店附近有多路公交车,交通非常便利。目前,该酒店共有员工400余人,分布在总经办、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保安部、人力资源部等多个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桂林大公馆酒店能够充分认识到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培训分为入职培训和日常培训。其中,新人入职均享受为期3天的入职培训,便于新员工对酒店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员工在入职后,基本每天都有日常培训工作,重点就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因基本采取“见缝插针”式的灵活培训,基本可以归纳为“微培训”的范畴。本文以桂林大公馆酒店客房部1周内的“微培训”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完善“微培训”体系的构建策略。

(二)“微培训”方式及效果分析

在桂林大公馆酒店客房部(120人,分为10个小组灵活开展)的1周培训工作中,共有7个培训内容,涉及7种“微培训”方式。具体的培训安排见表2。

表2 桂林大公馆酒店客房部一周“微培训”计划表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桂林大公馆酒店客房部某小组的日常培训是目前最流行的“微培训”工作模式,由于其培训时间较短、灵活度较高,因此这种培训方式非常适应酒店客房部的实际情况。按照表2中的培训计划,桂林大公馆酒店通过聘请专家、开发本酒店培训资源、发动员工积极性等方式,多角度开展培训工作,收到非常不错的效果。笔者就本次“微培训”中员工的满意度进行了投票,其中投满意票的员工占到了90%,基本满意的占到了10%,没有选择不满意选项的员工。但是其中选择基本满意的2位员工表示,希望将酒店文化的课程变化形式,多增加案例来进行讲解。结束后,负责培训的组长已经将这个情况向上级反映,并表示会在今后的培训计划中充分考虑案例的增加事宜。此外,根据本次培训后3个月内的总体测评,发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有了明显提升,对职业与岗位的理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个人素质和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从结果分析看,本次“微培训”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也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推广。

(三)样本分析带来的重要启示

通过对样本桂林大公馆酒店客房部某小组1周的“微培训”进行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在明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能力、创新培训方式、重视培训评估5个方面的体系构建策略是合乎当前酒店“微培训”实际情况的,可以在今后的酒店员工“微培训”中开展实践指导。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微培训”是适应当前的酒店业培训现状的,具有明显的必然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做好“微培训”体系的构建,才能充分弥补当前常规培训的不足,才能进一步完善酒店员工培训工作。因此,在今后的酒店员工培训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微培训”体系建设,并从需求、计划、能力、方式方法和后续评估等方面入手,开拓创新,多措并举,共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员工“微培训”体系。

[1]Huang X.The hotel training innovative art[J].Enterprise Reform and Management,2014(14):66.[黄珣.刍议酒店培训创新艺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66.]

[2]Liu H.Some thoughts about hotel training[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1(1):178,183.[刘欢.关于酒店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178,183.]

[3]He H,Sun FL.Enterprise training innovation based on social media research:Y technology company of training,for example[J].Human Resources Derelopment of China,2014(18):42-46.[何辉,孙苏琳.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企业培训创新研究:以Y科技公司的微培训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8):42-46.]

[4]Luo H.A five-star hotel staff training myth research in Chengdu[J].Journal of Travel Survey(Second Half),2015(3):93.[罗辉.成都五星级酒店员工培训的误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3):93.]

[5]Yu MJ,Wang J,Li MX,et al.Extended training class:“Training”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 training[J].Petroleum Education,2014(6):18-20.[喻明姬,王晶,李明霞,等.延伸的培训课堂:“微培训”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石油教育,2014(12):18-20.]

猜你喜欢
体系培训工作
教师培训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会议·培训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