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教育在社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5-04-08 02:17吴凯楠库红安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4期
关键词:保健知识效能血压

吴凯楠 库红安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营房部门诊,北京100036;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门诊部,北京100036)

临界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18.7~19.9kPa(140~149mmHg)、舒张压12.0~12.5kPa(90~94mmHg)[1],是持续性高血压发生的前兆,属于一种正常人至高血压患者的中间型。此病特点是血压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无器质性损害,但易发展成高血压病。由于它早期没有器质性损害,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所以极易被忽视。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2],其核心理念是强调病人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自我管理教育不同于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还包括教给病人解决问题的技巧,对病人进行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临界高血压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发病率提升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中,其防控工作应当受到重视[3]。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8月在我社区医疗机构健康查体中发现的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40例,年龄30~55岁,按照抽取单双号的方式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经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所制订的临界高血压标准。(2)年龄30~55岁。(3)居住在本社区半年以上。(4)有阅读能力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出标准:(1)合并严重心、肾等疾病者。(2)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3)认知障碍患者。为保证自我管理教育干预的准确性,整个过程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未使用任何影响血压、血脂的药物。干预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8.75±5.52)岁;对照组男12例,女8 例,平均年龄(39.15±5.96)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建立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血压、联系方式、饮食和运动习惯。

1.2.1 干预组 接受5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前3个月每2 周1 次,后2个月每月一次。(1)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护士将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做成PPT 的形式进行讲解,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知识,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界高血压的发展因素,临界高血压发展为高血压后对身体的危害,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使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和高血压的知识掌握和了解,从而产生自我管理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共同制订自我管理计划。(2)由护士对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出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1)对于食盐过量的患者,指导其清淡饮食,发放限盐勺,严格控制食盐量。对于体重超重患者,指导其减少膳食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甜食和油炸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及低脂肪奶制品。少食多餐,避免过饱;2)运动方面,教会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和运动时间。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游泳等。运动强度以运动中稍微出汗,轻度呼吸加快,运动后次日晨起感觉舒服,无持续疲劳或其他不适为标准。建议患者配戴计步器,帮助其掌握锻炼时间和运动量,进行有规律的锻炼;3)对吸烟者制订戒烟计划,采用逐日递减至全部戒烟。让饮酒者了解有关酒的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嗜酒的危害,下决心戒酒。长期饮酒者,可以从减量、减次数开始。(3)手把手教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测量血压。临界高血压患者因反复听取相关知识,会产生烦躁、无聊、困乏等心理情绪,所以应对患者进行更生动有趣的介绍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患者之间进行讨论,介绍自己控制血压的心得。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并采用抢答的方式,对于答题最多、正确率最高的患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自由分组相互测量血压,使患者牢固掌握测量血压的技能。给每位患者发放自制的高血压管理手册,使患者能够在家自己学习。循序渐进地促进患者高血压防治知识、技能和信念的提高。经过强化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能够适应自我管理生活,逐步减少随访频度进行自我管理。

1.2.2 对照组 接受社区门诊常规高血压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的知识。提供门诊咨询、电话咨询,帮助解答疑惑。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自我管理教育前后两组临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和自我效能评分,对其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评定时间为5个月后。

1.3.1 血压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汞柱式血压计,由统一培训的社区护士进行测量。

1.3.2 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调查问卷 采用由我科心血管主任医师和导师共同指导编制而成的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问卷,问卷涉及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并发症、生活方式和控制方法等相关知识共30题,每题1分,得分越高,患者高血压保健知识水平越高。

1.3.3 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量表由杨碧萍[4]编制,包括三个方面8个问题:日常生活(坚持运动、控制饮食、合理饮食结构);健康行为(戒烟、限酒);遵医行为(情绪控制、检测血压、定时复查);每个问题分为完全能、常常能、基本能、常常不能、完全不能5个等级。分值分别为4、3、2、1、0分,满分32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x±s) mmHg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评分 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保健知识评分(¯x±s) 分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 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自我效能评分(¯x±s) 分

3 讨论

3.1 自我管理教育对临界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

高血压在我国属于一种公众疾病,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目前,我国中青年人高血压发病情况不容乐观[5]。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符合临界高血压的指征。研究[6]表明: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对生活和治疗造成影响。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工作繁忙、应酬多,由于无任何不适感觉往往会忽略病情,而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并不能使其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产生重视,依从性较低[7]。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行为调整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艰难过程,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不易改变。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有效地树立患者的健康观念,并形成自我约束,主动进行高血压防控。临界高血压初期一般无需系统的治疗手段,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即可起到降压以及预防高血压发生的作用。患者自身的监督以及防控在临界高血压初期比药物干预效果更加显著[8]。

3.2 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教育后,干预组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经过自我管理教育,临界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系统的认知。自我管理教育前患者普遍存在缺乏自我管理知识,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患者的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水平得以提高,信心得到加强,经饮食调整、运动锻炼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行为调整,有效降低了血压。

3.3 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血压 自我效能指人们对自己实现某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使患者持有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界高血压患者能否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及付之于行动的程度。通过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了他们的疾病知识知晓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测、自我观察,准确及早地发现各种潜在问题,对避免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教育对社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可起到积极作用,是降低血压、保证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1] 魏丽芹,黄麦华,王爱英,等.健康教育对社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0):1578-1579.

[2] 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3] 廖凤霞.综合健康教育对教师临界高血压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2,12(2):148-150.

[4] 杨碧萍,刘雪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4):15-17.

[5] 杨晓萍.社区护理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研究[J].西南军医,2012,14(2):216-217.

[6] 唐石弟,韦海燕.社区护理干预对中年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转归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258-259.

[7] 彭思庆.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206-2207.

[8] 蔡兆琴.社区护理对临界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的转归探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2,6(12):53-54.

猜你喜欢
保健知识效能血压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女性人工流产术后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研究
饮食干预对胃溃疡患者饮食保健知识及疗效的影响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对300名产妇产后保健知识需求调查分析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