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浪潮下慕课建设探析

2015-04-09 14:05李晓晨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慕课课堂

□李晓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慕课浪潮下慕课建设探析

□李晓晨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立基于慕课的教学环境设计、建立基于慕课的教师团队、建立基于慕课的课程组群以及建立基于慕课的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的探讨,对如何开展慕课建设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慕课;高校课程建设;课堂

慕课(MOOCs)发端于美国,意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中,M代表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课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有学习需求者,均可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24小时全天开放,使用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而且还能利用开放网络互动;C则代表Course(课程)。

1慕课正在掀起一场新的学习革命

慕课不同于传统的透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函授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也不完全等同于近期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共享——公开课。在慕课模式下,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程、学生的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被完整地、系统地在线实现。正因为如此,慕课一出现就风靡世界。在信息时代,慕课正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掀起了一场新的“学习的革命”。

1.1 慕课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的规制与要求,提高了学习效率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高效专注时间长度在15~20分钟左右,慕课课程内容通常按照这个时长编排视频;对于重点和难点,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直到理解为止;慕课会巧妙插入随堂测试题检验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在充分自由的过程中,把学、思、习、行紧密联系起来。

1.2 慕课对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变革的可能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学生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结果考试能力强,动手能力弱,学生缺乏创造力,成为中国大学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问题。慕课的出现使教学改革成为可能。大学教师可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解者真正变为人生的激励者,知识的启发者。

2慕课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2.1 引发了学习方式的革命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采用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论述的班级授课制,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互动较少。慕课的横空出世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随时随地学习。慕课的平台设计以人为本,注重人机互动,学习步骤明确,最大限度地模拟课堂但又不拘泥于课堂。传统的课堂一般是40-45分钟为一个单位,个别大课甚至达到90分钟,尤其在大学课堂大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难免注意力分散、瞌睡走神。慕课的单位课时安排在15-20分钟左右,充分运用了学习心理学的理论,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不必在乎是否占用其他学生课堂时间、不必在乎主讲老师的耐心,可以反复观看视频和通过在线个性化指导,直到弄懂为止。传统的学习注重的是讲解,阶段性测试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慕课则把讲练相结合,每学习完一课时的知识点,巧妙地插入随堂测验,进行阶段性测试。如果通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如果没通过则分析受教育者没掌握知识点的原因,给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重新进行该慕课的学习,从而保证了学习效果。

2.2 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

在封建社会时期,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教育资源较少,垄断在少数当权者手中。在资本主义时代,知识大爆炸导致了对劳动者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渴求,教育随之步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资源呈爆炸性增长阶段。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渴求的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人人几乎都有上大学得权利,但人人都想上名牌大学。目前社会中的学区房、择校热均是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渴求的表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享有的,也不是每个人一直可以拥有的,只有少部分人暂时地享有。为了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人民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之间的矛盾,慕课应运而生。慕课的出现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局面,慕课的出现真正能让每个人长久地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资源不均的局面。长此以往,将会出现教育资源的洗牌,一些劣质的教育资源将会被淘汰,优质的教育资源经过洗涤沉淀将更加优质。

2.3 是传统大学冲击者

慕课对传统大学的冲击尤为猛烈。传统大学是有围墙的大学,采用学年学分制或者是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慕课的出现打破了大学围墙的界限,让大学真正对所有人都开放。同时慕课的出现还打破了时间对学分制的束缚,修完相应的课程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学分。国外许多著名大学都已经承认慕课的学分,我国也启动了对慕课学分的互认工作。慕课的学习是真正免费的学习,是不要缴纳学费的,只需要在慕课教学平台注册即可。现行的大学都是根据学年或者学分收费的,这点无疑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更具有吸引力。传统大学的授课对象是通过高考或者SAT筛选出来的优胜者,而慕课的授课对象则对应所有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和教育公平。传统大学的教材受制于印刷、审定等原因往往更新较慢,而在慕课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术前沿和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随时录制或者更新现有的慕课课程,使得受教育者所学的知识不过时,永远是最新鲜的。哪怕在偏僻的山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就可以聆听国内甚至是国际一流大师的课程。无论身在何处都无法阻止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兴趣的诉求。以上这些都对传统的大学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3与国际潮流接轨推动慕课建设

面对慕课的冲击,我们不能置若罔闻,也不能讳疾忌医,要认真研究慕课的相关理论并且大力建设慕课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

建设慕课,对于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其次,它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对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与知识传承;再次,慕课可以解放一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助于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未来教学趋势。所以与国际潮流接轨推动慕课建设势在必行。

3.1 建立基于慕课的教学平台设计

教学环境对于受教育者尤其是初次接受该学科的受教育者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任何良好教学都依赖于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教学有促进作用。国外慕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的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幕课的 Udacity、Coursera和edx的三大平台,不仅仅是一个视频在线网站,它更多地提供了在线答疑、同学讨论互动、在线考试等基于视频教学的服务,从而给受教育者一个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对于我国国内院校而言,本土化的慕课平台智慧树、尔雅等已经应运而生,而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国内平台参考国外平台,分为教师模块、学生模块、教务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此平台上快速找到感兴趣的课程,教师依据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可以快速找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所在,对症下药,修订或者更新相应的慕课。目前90后是高校中学习的主体,相对于80后的学习者,他们更加熟练地使用电脑,更加频繁地使用手机。伴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利用手机客户端进行学习成为主流趋势。相比于电脑网页登录学习,手机客户端的慕课学习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把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也更加符合90后学习主体的认识风格和学习场域。所以借用各大慕课运营商提供的相对成熟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慕课课程建设,更加有利于受教育者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达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长远目标。

3.2 建立基于慕课的教师团队

建设高水平的慕课,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再高水平的主讲教师也是无法一个人做好一门慕课的。教师团队中不仅包括高水平主讲教师,还包括高水准的现代教育技术人员如摄影摄像老师、PPT制作老师,还有线上答疑和批改课后作业的助教团队。高水平的教师团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经过系统的慕课知识和理念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对慕课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要区分开慕课和网络课堂的异同,要区分开慕课和公开课的异同,要区分开慕课和精品课程的异同,真正理解了慕课的理念,并且拿出相对固定和充足的时间投入到课程建设中来。在主讲老师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在业界有一定知名度或者在专业领域造诣较高的老师,这样才能形成高水平的慕课。如果主讲教师的知名度与专业领域造诣有限,也可以考虑让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专业领域造诣较高的教师、青年教师与校内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程建设。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慕课课程的质量和受欢迎的程度,二来也可以提高青年教师或者校内教师的学术水平,三来更可以扩大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为学术繁荣和学术沙龙创造可能。当然高校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计算相应的工作量,提高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

3.3 建立基于慕课的课程组群

每个学校的课程建设情况不尽相同,优势学科和侧重也是各有不同,因此在慕课建设的课程选择方面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对于本校的优势学科的品牌课程,应该分解其知识点,结合慕课特点,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将其由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向慕课课程转变,与世界一起共享其优质的课程资源,打造品牌慕课,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本校学科实力一般的课程,应把其作为与专业知识互补的通识课来建设,其慕课作为全校公选课来建设,这样既避免了其作为专业课质量不高而误人子弟,又通过作为全校公选课作为一种知识性的补充来促进其学科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以点带面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对于本校没有的学科或者是本校实力较差的学科课程,其慕课建设应主要采用拿来主义,着重引进重点院校的优质资源,共享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课程,通过学习提高,迎头赶上。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可以把其本校的经济学作为品牌慕课,与全世界共享;中央民族大学可以把本校的教育学课程作为全校选修课供全校学生公选;北京农学院可以引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慕课进行学习等。通过这样的策略,使高校优势课程、普通课程、劣势课程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符合慕课开放式、大规模、共享性的特点。

3.4 建立基于慕课的考核方式

任何课程离不开考核,慕课亦是如此。任何一门慕课课程,根据评价的性质而言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基于慕课的实际情况,使得形成性评价自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通过鼓励引导,使学生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与热情,增强自信,体验学习成就感,进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慕课的实际情况,要突出诊断性评价的地位。使得受教育者明白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科知识难点与重点,了解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学习方式和认识风格方面有所调整。基于慕课的实际情况,在总结性评价中强调目标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新的目标,通过分解目标初步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对于具体的一门慕课课程而言,考核的方面也可以分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于慕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而言,一定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案,以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科种类和课程性质,慕课的考核方式可以有线下考试、联机考试、论文写作(程序设计)、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通过慕课教学平台的支持,期末考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监测手段,在平时学习中强调课后小结、小组讨论、团队协作与助教的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注重课程学习过程,弱化课程考试结果,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知识点的进阶考核和线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备性的考核,从而使得慕课的学习效果持续提高,努力解决慕课学习深度、成绩效度和成果新的难题。

4结语

面对慕课的冲击,我们不能急于赶潮流,搞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能消极回避,而是要认清目前高等教育的处境与国情,明确高校的定位与优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加强网络在线课程引发的全球课程革命的研究,积极探索与国际潮流接轨,把慕课建设作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与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 MOOCs 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9-47.

[3]殷丙山,李玉.慕课发展及其对开放大学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29-34.

[4]张成武.“慕课”浪潮推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52-56.

[责任编辑:郝晓梅]

苏晓晋(1979-),女,山西大同人,硕士,现工作于江南大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under MOOC' s Popularity

LI Xiao-chen

(ShanxiRadio&TVUniversity,Taiyuan03002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through discuss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OOC' s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the establishment of MOOC' s teacher team,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OC' s curriculum-based group and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rse

作者简介:武珺(1980-),男,山西祁县人,硕士,现工作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廖高会(1973-),男,四川邻水人,博士,现工作于中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互动研究”(2015SJB352) 2014年中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文化创意产业视阈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新探”

收稿日期:2015-05-09 2015-04-0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5)04-0091-03

猜你喜欢
慕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嘻游课堂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