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5-04-10 05:27张云皓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院校

张云皓(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等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辅导员的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高职高专学生,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使得在校学生人数也在增加。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也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在这种新形势下也给辅导员带来了新挑战与压力。

(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实效有待提高

辅导员工作繁缛复杂,工作量很大,凡是与学生有关的问题和工作都须由辅导员来处理,辅导员几乎就成了统计员、传达员、勤务兵等,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因此学校管理部门需加强重视程度,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楚,整天忙于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缺少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的时间。有的高职院校要求辅导员定期与学生谈话,周末节假日要值班等。其工作的繁缛使我们的辅导员渐渐偏离了本职工作。

(二)辅导员自身理论研究水平不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高校学生的思想相当活跃,在实际工作中,怎样对大学生在思想、心理、学习、发展等多方面问题给予引导,就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变化和社会变化的规律,但是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都是年轻教师,不仅缺乏实际经验,而且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况且由于角色定位不明确使得辅导员整天忙于繁琐事务,没有时间外出交流学习,和加强自身学习,导致他们理论研究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

(三)辅导员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职业认同感有待提升

首先,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学生综合素质要比本科院校的学生低,学生的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冷静处理,这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管理难度也更大。所以有人认为学生工作者就是一群婆婆妈妈的人在处理一些啰啰嗦嗦的事,而他们对工作是否满意和工作压力大小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爱岗敬业之心。其次,在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对自己的收入不尽满意。如今在辅导员队伍中有职称还好,若没有,工资和津贴就少很多。最后,辅导员几乎没有8小时工作之说,更没有双休日,只要学生有事就要立即处理,而辅导员的收入与付出却不能构成正比,从而对职业产生了倦怠甚至懒散。

(四)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在高校中占据学生管理人员的大部分都是辅导员,但是这支队伍却流动性较大,一方面很多高校都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而忽略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在待遇、职称、学习、晋升等方面得不到重视,致使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甚至很多年轻的辅导员都是持“骑驴找马”的态度,在其位不谋其职,以做辅导员为跳板,早早为自己打算。另一方面,在一些高职院校女辅导员偏多,这给辅导员队伍注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很多女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本科学生或者研究生,由于工作的辛苦程度使其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就会辞职、转岗。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因素如结婚、怀孕等,导致辅导员工作不连续。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困境原因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辅导员队伍现状与工作要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管理工作难度的增加,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能较好的适应学生工作的需要,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都是以年轻人为主,而且是刚毕业的新人,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工作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辅导员会出现工作力不从心,与实际工作出现反差。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来看,他们需要的是具备学习指导、心理辅导、行为引导、人生规划等综合能力的辅导员。

(二)辅导员工作重心需兼顾校内外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与本科学校虽然有共性,但却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转变,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内容由注重理论转向注重实践,培养方式上由单一课堂教学转向注重实习实训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学的开放和社会的资源得到了共享,这就使得辅导员工作由传统的校内工作,转向必须同时兼顾校内、校外。因此辅导员工作必须要适应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到教学活动在什么地方开展,学生工作就必须跟到什么地方,同时工作内容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辅导员队伍过度追求年轻化,专业性不强

一是辅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伴随着“年轻化”浪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的程度也较高。年轻固然是资本,有朝气、有活力,但是对于学生教育来说就少了一层保障,因为大部分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少实际经验的沉淀,不利于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就业指导。二是辅导员自身专业结构不合理,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学生思想教育,但就目前现状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可谓是花样百出,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个专业,而且大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专业知识、就业知识等知之甚少,开展工作往往是依靠老辅导员的“传、帮、带”而进行的,不能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

用人单位在招聘辅导员时并无专业限制,仅仅对学历做一定的要求,由于就业压力,使得本来不是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进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这样就导致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偏少,不能科学的运用理论引导学生。甚至个别辅导员把辅导员岗位作为进入高校工作的契机,找关系、走后门,又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伺机转岗。

(五)观念受阻,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辅导员队伍没有能形成一支有效的团队,都是按人数、分年级配备辅导员,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都是独自去面对学生,注重单打独斗,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对于学生个体来说,由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尤为复杂,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各个领域都有所长,因此,要想做好学生工作,就要求建立一支能有效合作的辅导员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对策

新时期下,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转变也赋予了辅导员队伍新的任务和挑战,高职院校也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加快步伐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应对工作。

(一)准确定位辅导员角色,工作明细化

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化改革,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引导者、服务者等多元化发展。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育人目标,笔者认为辅导员须承担好以下角色,第一,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必须对不同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状况有一种超前的认识,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为学生做好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做学生成长发展的咨询者,辅导员是学生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导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做好学生成长生涯和职业生涯的规划,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明确目标,为以后他们从事的工作做好心理及能力的准备,提高他们对未来的期待。第三,做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学生日常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管理,如学籍管理、考勤等;二是行为和生活管理,如宿舍管理、奖助贷、安全稳定等。

(二)加强学习,提升辅导员自我修养及个人素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朱熹也说过:“成己方能成物,成物在成己之中”,二者都辩证的分析了老师的自身修养及表率作用与学生的关系。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和塑造师,因此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视野开阔、思想多元化。因此辅导员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事物,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及职业操守,每个辅导员都应该热爱所从事的工作、热爱学生,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应该淡名、爱才、乐教。最后,要提高个人的素质,包要注重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开发辅导员人力资源,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把握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入口关”,改变岗位资源化的做法,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入职考试,把真正适合做辅导员工作、愿意做辅导员工作的人挑选入辅导员队伍中,不能因人设岗;其次,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开展关于辅导员职业环境及职业技能的知识培训,以促进辅导员对工作环境的正确认识;最后,大力倡导辅导员自我开发,辅导员要立足于各自的状态,结合工作需要对自己成长、成才做出规划,形成符合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理念。

(四)强化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职业倦怠

毋庸置疑,职业认同正在成为辅导员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地位不高、待遇低下、职业倦怠、工作乐趣下降等都给辅导员队伍带来了严重影响。首先,加快职业化建设的步伐,给辅导员归属感,产生身份认同。一方面学校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辅导员走“学者型”道路,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增强自己的能力。其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转变主观评价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最后,调动辅导员的工作兴趣,激发辅导员队伍的活力。对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来说随时顶着一枚“定时炸弹”,承受着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身体和精神双重劳累。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去除辅导员心理尘埃,让辅导员身心健康才会有工作乐趣。

(五)为辅导员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增加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职业能力,尤其是培养辅导员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和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不断组织辅导员到其他学校交流、考察,开阔其视野,为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帮助;第二,拓展辅导员未来发展渠道。在职称评聘、职位晋升等方面抛出橄榄枝,使有能力的辅导员能够有动力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四、结语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实现“高技能”和“高素质”,作为学生管理一线力量和主力军的辅导员起着主导作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关系到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方面。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对辅导员队伍的研究是学生工作的核心,对其他的职能内涵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1] 曾向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工作探析[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

[2] 邓凯文.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J].科技咨询,2009(14).

[3] 肖呈生,陈建文.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0(3).

[4] 张洪.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9).

[5] 李京友.谈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特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3).

[6] 肖辉.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6(1).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