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探析

2015-04-10 07:18李晓亮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装饰音协奏曲小调

李晓亮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探析

李晓亮

本文对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技法、曲式结构及演奏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演奏风格、踏板、装饰音及八度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探究出作者诗人般性格对其创作的影响,希望为日后该作品及其他作品的演奏提供参考与帮助。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创作 演奏 分析

肖邦,波兰著名钢琴诗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思潮代表人物。他一生共创作了《e小调协奏曲》和《f小调协奏曲》两首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均是他在出国前一段时间内创作而成,所以在这两部作品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描绘和对祖国的热爱,并没有出现后期的悲壮与忧伤。这首《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30年,是肖邦为友人弗朗·加尔卡伯雷纳先生所作,并且在作品中这样写道:“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是E大调,我并不特别要求此部分强劲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静、略含忧郁的心情创作了这首作品。”下面,就让我们对肖邦的这种《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和演奏进行分析与探讨。

独树一帜的创作技法

1.充满诗性的创作

肖邦受其自身家庭和早期社会经历的影响,不仅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体现到了作品当中,还向同时代的人进行推广,所以许多人将肖邦誉为“一位有着深厚民族特性的诗人”。因此,在《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我们或多或少地总能感受到肖邦诗人般的性格对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肖邦从小就具有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在家庭及环境的影响下,肖邦的性格较为单纯、质朴、细腻、敏感和浪漫,尤其是其超乎一般的想象力,使得他展现出了诗人一般的气质。青年时期的肖邦憧憬着爱情,幻想着浪漫,他诗化了自己的作品,将诗人的多情与浪漫融入自己的作品中,舒曼、李斯特等都称肖邦是最富有诗意的音乐家,是最富有个性和抒情性的音乐诗人。在第一次爱意萌发时,肖邦创作了《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整部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明快的情绪。

2.声乐、器乐完美融合

自古以来,在波兰的民间音乐中声乐性与器乐性通常都是互相融合的,因此,波兰的民歌常常伴有不复杂的伴奏,而波兰的器乐的音调也常常渗透到民歌中。在《肖邦的创作》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是以从容不迫的流畅级进为主,音程比较容易唱的旋律,我们听起来都是歌唱性的、声乐性的。凡是有难唱的比较复杂的音程、有大的跳进、有急速的华彩或半音进行的旋律,我们听起来都像器乐性的。”也就是说,声乐性的旋律较适于哼唱,而器乐性的旋律则更突出技巧性。在《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中为求得一种音乐情绪或音乐形象的对比效果,肖邦安排了很多这样的片段。这种器乐性—声乐性—器乐性的组合不仅使得乐段间形成鲜明的情绪对比,更使得该曲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3.极具波兰特色的织体

织体是钢琴的语言。在肖邦的钢琴织体中明显可以看到波兰民间音乐的影子,因此在弹奏时,我们要先认真剖析作者运用某种织体要表达的情绪与语言,再考虑应该用的音色,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进而完善自己作为表演者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受巴赫的影响,肖邦的音乐中复调织体的手法贯彻始终。但是,在肖邦的音乐中,个别声部之间没有互相模仿或跟随重复,而是相互编织在了一起,使得每一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

4.极具特点的曲式结构

肖邦的这首《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采用了古典协奏曲的框架。

第一乐章以快板展现出古典的双呈示部奏鸣曲式。第一呈示部由乐队庄严地奏出引子旋律,表示主题开始,预示着钢琴的各个主题;第二呈示部由钢琴奏出,先是两个华彩似的乐句亮出引子主题,然后进入主部;展开部由乐队减缩再现了引子材料,然后采用呈示部材料进入了第一个展开中心(385-407)采用结束部材料进入第二个展开中心(408-447)采用引子主题进入第三个展开中心(448-485)。整个展开部的和声调式非常不稳定,给人造成了调式调性的模糊,不过最终回归到e小调。

第二乐章是夜曲式的浪漫曲,着重于描写安静背景下内心细微情感的“独白”。首先,是弦乐组拉出的E大调无比轻柔的引子,然后钢琴美妙的声音把我们带入第一部分(13-30),第二部分随着装饰音的引用及转换到属调B大调,情绪上稍显激动,在弦乐拉出两小节的连接后进入变化再现,又回到了E大调,随之加入了新材料,使原本安静的夜晚起了波澜,之后用八度的旋律掀起了又一次小高潮。

第三乐章是双主题回旋曲式。两个主题交替出现,风格明快。第一主部为再现的单三E大调,节奏和曲调为波兰克拉科夫舞曲。第二主部由钢琴进入,同样采用了第一主题和E大调。第三主部是首次展现第二主题,作曲家大胆设计出左右手相隔一个八度同步演奏旋律,并有乐队担任伴奏的安排。第四主部是第一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与第一主部的小节基本是对应的,只是又一次进行了加花变奏,并且在高声部加入了E大调的属音。

与众不同的演奏技巧

1.演奏风格

肖邦的演奏风格,是钢琴演奏者竞相模仿的热点之一。当今世界上有许多钢琴演奏家都对肖邦的演奏风格进行了完美的诠释。如波兰的斯蒂芬斯卡、阿什肯纳奇以及中国著名钢琴家傅聪和夺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金奖的李云迪等。这些钢琴家们在演奏肖邦作品时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仿,而是以自身不同的民族特点、性格特征以及对肖邦作品不同的理解,对肖邦的演奏风格进行了不同的诠释。

肖邦在教学中曾教导和鼓励自己的学生,不要一味地模仿自己,而是要凭借自己的感觉去弹奏,将灵魂融入作品当中。从这一观点不难看出,作曲家并不希望看到大家一味地模仿自己去演奏他的作品,而是希望演奏者结合自己的特点弹出自己的感受,演绎出最纯真、自然、朴实的音乐。因此肖邦的音乐风格,便成为了演奏者正确诠释这首《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关键和本质所在。

2.踏板的使用

作为公认的踏板使用大师,为了传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肖邦以其对钢琴音色的敏感和对色彩深刻感悟,探索出了踏板在钢琴上的丰富用法,并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与借鉴。他认为,正确使用踏板是一生都要学习的,且在使用中要严格要求且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踏板。肖邦在教学生弹奏乐曲时,最初是完全不用踏板的,通常要等到学生对音乐有了一定的把握时方才根据乐曲内容及旋律的需要,再认真地使用。踏板分为左、右踏板。关于右踏板,必须根据音乐自身合理的需要来使用,而不能整曲自然而规律地踩踏,使得乐曲的色彩被声音的浑浊所污染。而关于左踏板,肖邦则认为:应在使用左踏板前先学会控制好弹奏的强弱,之后再运用踏板。许多人在演奏中过分依赖踏板控制音的弱奏,这是不对的。在演奏中“左踏板是辅助手来达到弱而不虚的声音的,手指才是实现声音效果的主角”。

3.装饰音的演绎

装饰音是肖邦作品旋律中必不可少的,他的装饰音自然柔美,极具流畅性,有时仿佛是在诉说,有时又像是欲言又止。因此当我们在演奏中弹奏这些装饰音时,我们要把握好力度,抓住它川流不息的流畅性特点,根据装饰音中连奏与跳奏的细微变化,来决定指肚或指尖弹奏的使用频率,弹奏出装饰音的精致与灵动。

4.八度的衬托

八度一般出现在单音的抒情旋律段落后,用八度这一手段突出旋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音乐的发展,弹奏八度时,由于手腕和手指上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僵硬、过重、缺乏连贯性的声音,在弹奏八度时,手指的位置摆好后手掌的支撑便十分重要,即便是要弹奏连贯的旋律,手掌也要坚挺的支撑,做到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结语

肖邦作为钢琴音乐发展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对其钢琴音乐的研究必然成为了钢琴艺术领域探索与发展的必修课。而作为肖邦的得意之作,《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以整首作品采用的古典“快——慢——快”三乐章结构等独具匠心的特点成为了钢琴协奏曲目里闪耀的珍珠。此曲在曲式、框架方面大量运用了巴赫、贝多芬等古典大师的典型创作手法,乐曲内部的细致构思则生动展现了肖邦的浪漫主义情怀,显示出他对钢琴协奏曲这一大型题材拿捏得炉火纯青。它是肖邦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怎样演奏好这首作品还需我们自己去好好的体会。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李斯特.李斯特论肖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5.

[3]朱雅芬.肖邦的浪漫主义特色[J].钢琴艺术,2000(l).

[4]刘春雨.钢琴协奏曲中的珍珠[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装饰音协奏曲小调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五河小调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板鼓与大鼓音乐中的装饰音演奏探讨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