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方法

2015-04-10 08:49王利娥刘奋山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身体素质素质

王利娥 刘奋山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新时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进行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前提,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要经过科学的教育与训练获得的,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所谓的心理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感体验,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与适应产生了偏差而导致的轻微的心理异常,表现为厌学、焦虑、恐惧、悲观和自卑等。近些年,随着高等院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之间的身体综合素质个体差异较大,面对学习、交友、求职、为人处世等诸多新问题,有许多学生产生了心理压力,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形成心理障碍,这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果。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陕西省普通高校的398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85人,女生113人。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39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4.8%,通过走访相关专家教授确定问卷设计的内容,了解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矫正方法等。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焦虑紧张、恐惧、消极悲观、厌学和自卑心理等,398名学生中有179人在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产生过心理障碍,占总体的44.97%,可见,大学生受心理障碍影响的现象较普遍。其中,有部分学生同时产生了几种障碍,统计问卷结果显示,112名大学生产生过焦虑紧张心理,占62.57%;52名学生有过消极悲观情绪,占29.05%,恐惧和厌学心理各有26人,占29.05%。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体育教学中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⑴身体素质方面

身体综合素质较差,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素质发展不均衡,力量素质发展较好的学生柔韧和灵敏素质相对较差,速度素质较好的学生往往耐力较差,各项素质差异大时,会表现为协调性差,学习掌握动作技能慢,在练习时容易导致失败,逐渐会产生消极情绪,形成心理压力。

⑵心理素质方面

首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力。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差,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后变得一蹶不振。其次,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机不正确。许多学生对体育健康课不重视,对于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体育技能,学习之后有什么作用不能深刻理解。因此没有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失败就想放弃,缺乏积极进取的韧性。另外,有些大学生自尊心太强,不能正确对待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便觉得自尊心受损,产生消极情绪,形成焦虑过度。

⑶生理机能方面

学生在学习体育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身体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对人体生理状况影响很大。当运动负荷超过人体机能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人体就会产生不适感或痛苦感。生理上的不适,反馈到大脑中枢便会反射性地对某些动作或特定环节产生“厌烦”或“惧怕”心理,从而导致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2.客观原因

⑴社会、学校和家庭因素

我国内地尤其是西北地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和普及程度不够,体育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人对体育运动认知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制度、标准和明确要求,体育工作得不到重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长期的中学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运动不重视,只注重强调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此外,由于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在运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容易产生厌倦心理。

⑵课程安排不合理

学校在安排课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同时开课的课程数与学生人数安排多,场地器材少,没法满足教学需求,使学生在课堂中练习机会减少,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仅有两块网球场地,却有两个班在同时上课,每班有40多人,人均一拍和一球也达不到,导致课堂中学生平均练习次数很少,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⑶组织教法不恰当,教学进度安排不合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安排教学内容时对整体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学生的动作技能掌握情况不了解,高难度动作教学进度快,使部分身体素质较差、接受能力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教师为了统一教学进度,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排过大,导致学生产生运动疲劳,继而发生运动损伤,形成心理障碍。另外,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内容时对重点难点知识把握不准,学生练习过程中产生错误动作时不能正确指出问题的关键症结,使学生深受失败困扰。

⑷场地器材设施较差

场地器材设施的配备情况是影响学生练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运动场地器材的质量、数量和环境情况都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部分高校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地面不平整,学生在学习或比赛时担心脚踝扭伤而不能完全放松,使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学习体操课的单、双杠项目时器材固定不稳,或跳马时保护措施不够,都会使学生担心摔伤而不愿练习。在练习时若个别学生摔伤,则会导致全体学生都产生心理恐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⑸其他

除了上述因素外,体育教学活动还受天气情况、运动氛围和学生的运动心情等因素影响。良好的环境条件和运动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练习,从而提高锻炼效率。反之会抑制学生运动热情,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诱发心理障碍。气候条件对体育教学也存在影响,例如,在西北地区,春季风沙大,没有室内教学场所,很难在室外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影响学生学习情趣。

克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

1.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的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统一体。比如,力量素质的提高可以使速度素质相应地提高;耐力素质的提高可以间接地促进速度耐力素质的提高。各项身体素质都依赖于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整体水平,并为素质发展提供条件。因此,教师在每次课的准备部分或结束部分应该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训练,尤其是对身体素质发展不协调的学生作重点培训,加强弱项素质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均衡发展,为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和强健学生体魄打好基础。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卑心理

加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培养,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转变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和性格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讲解示范教学内容时抓住重难点,用优美、准确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欲望,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

3.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设置课程

提高体育工作在高校的地位,重点要解决高校体育发展规划建设,保障高校体育课时,健全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将体育课成绩与评奖评优活动相关联,甚至可以将体育成绩是否合格作为能否毕业的标准之一,以此督促高校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促使大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大体育场馆设施投资,完善体育器材建设,开设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体育选修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陕北的高校可以开设秧歌、健身腰鼓等地方特色课程,用新颖的运动项目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安排课程时,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师资的条件来确定每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保证学生在每次课中练习时有场地、有器材,提升教学质量。

4.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作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每一层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根据学生个性气质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进行锻炼,创设自主—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发扬教学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时加强保护与帮助措施,出现错误时要能正确找出原因并给予适时指导,学生练习有进步时及时进行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另外,体育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提高自身运动技术、技能,主动参与进修,加强自身修养,取长补短,发展教研能力,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5.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

高校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的力度,完善“三师型”体育师资队伍和场馆建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摒弃“重智育轻体育”的理念,把增强学生体质、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根据上课中出现不同天气的情况在授课内容上作出相应合理的安排[2]。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大学生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1]季浏主编《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潘兰芳:《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探讨》,《职业与健康》2009 年第8 期。

[3]王进学:《如何克服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恐惧心理》,《学苑教育》2011 年第1 期。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身体素质素质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