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5-04-10 13:40王仁富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工会工作

王仁富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 201415)

【工会理论研究】

关于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若干思考

王仁富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 201415)

非公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非公企业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活力不足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缘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原因。有鉴于此,有必要从组织、活动、维权、机制以及物质保障等方面强化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以下方面努力:深化组织建设,增强生命力;积极开展活动,增强吸引力;强化维权职责,增强凝聚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创造力;加大物质保障,增强战斗力。

非公企业工会;和谐劳动关系;职工合法权益;工会活力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工会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处于促进企业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的前沿,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企业工会工作,增强企业工会活力尤其是非公企业工会活力,既是工会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着力点,更是寻求工会工作机制创新的重要切入点。

一、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非公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各级工会的支持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无论是组建率还是参会率均不断提升,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制度保障。然而,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要顺应时代变化,满足职工和社会需求,非公企业工会工作仍须完善。其中,活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工会工作群众基础有待夯实

要深化职工之家建设、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务必筑牢群众基础,才能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但调查显示,非公企业职工群众对工会干部和工会工作的认知度较低。有些非公企业职工对单位工会主席、自己是不是工会会员等最基本的问题都一概不知,对是否加入工会持“无所谓”态度,甚至还有少数职工不愿加入工会。

(二)工会工作物质基础有待增强

工会工作的物力财力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是工会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根本保障。然而,据调查,仍有部分非公企业工会经费不足甚至是严重不足;独立设置工会办公室的仅占少数;还有一些非公企业没有可供职工活动的场所。其中,经费收缴问题仍然是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一些企业甚至对协商的经费也不肯上缴。

(三)工会工作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加强工会制度建设,是规范工会工作、提高工会服务水平、增强工会维权能力的重要举措。调查显示,大多数工会都已建立了职代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基本制度,但实施成效不明显。仍有少数单位基本不召开职代会;部分职工认为职代会不能有效行使职权,形同虚设;还有少数非公企业根本没有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四)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机制有待创新

工作机制是一个组织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创新工作

机制是组织工作有效运转的保证。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度直接影响其工作活力能否充分释放。然而调查显示,有些非公企业工会在开展工作中不能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如管理覆盖难、工会运作难、维权服务难、经费收缴难等)去创新工作机制,不能有效地破解难题,致使职工对工会的认同度不高。

二、非公企业工会工作问题的成因剖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制约了工会活力的充分释放。究其成因,主要体现在:

一是自我宣传不足,工作方式固化,工会工作缺乏社会支持。就企业行政而言,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注重经济效益,对工会工作存有偏见,认为工会工作影响生产经营,工会经费的拨缴更直接影响企业收入,因此企业行政对工会组建、工会活动开展缺乏支持动力。就职工而言,调查显示,“职工参与热情不高”成为制约工会工作的一大“瓶颈”。究其缘由,上级工会未能根据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及职工需求的变动性实时调整工作方式,而热衷于传统的“定任务、下指标、搞检查”的工作思路,忽视了企业与职工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职工的工会意识与会员意识淡漠。这种脱离实际的工作方式无疑大大降低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支持率。

二是经费保障不充分,制约工会工作开展。虽然《工会法》明确规定企业行政每月应按上月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企业工会拨缴经费,但由于有些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工会经费是职工劳动所得,认为是额外负担,不愿意拨缴工会经费,导致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工会经费缺乏,严重影响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1]甚至有些企业工会办公的必要设施和活动场所都无法得到保证。

三是工会干部兼职现象严重,履职能力弱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劳资利益纷争日益增多,工会干部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调查显示,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工会干部兼职(尤其是企业行政兼职工会主席)虽然有利于其依托行政地位和资源维护职工权益,但工会干部兼职也必然会产生对于企业行政的严重依附,直接弱化了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主席)作为职工利益代言人的地位。[2]一旦出现劳资争议,兼职工会干部往往摇摆不定,找不准位置,甚至出现角色错位。

四是工会民主选举程序形式化,难免身份错位。尽管现行制度明确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但由于工会组建存在自上而下的浓厚的行政化色彩,致使工会民主选举程序流于形式,违背了工会形成的自身规律,也有悖于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工会组建方面的行政色彩使得工会干部在贴近企业的同时,疏远了工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会干部身份错位,从而影响其职责的履行。

五是企业工会主席履职风险保障缺失,工作魄力不足。企业工会是否具有活力,关键取决于有一个好的工会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个好的工会主席。[3]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会遭遇职业风险,既包括工伤、疾病、各种意外伤害,也包括因履行维权职责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和经济损失。这些风险的存在可能会使得工会主席产生顾虑,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六是缺乏创新意识,工作实效不明显。激发工会组织活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前提。调查显示,一些工会开展活动针对性不强,影响活动实效,其缘由主要在于工会干部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缺乏创新所致。尤其是非公企业,面对劳资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主席往往缺乏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使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缺乏后劲和活力,这既是非公企业工会存在着的普遍性问题,又是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必须着力夯实的基础性工作。

三、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为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需要从组织、活动、维权、机制以及物质等方面强化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充分释放活力,更好地服务职工和社会,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为此,在立足现状、剖析成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深化组织建设,增强生命力

1、完善组织架构,健全组织机构。一要转变工会组建方式,注重激发职工建会的主体意识和内在动力,不断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工业园区等工会建设;二要大力推动各具特色的行业工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工会在制定劳动标准和劳动定额、开展行业集体协商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三要健全基层工会组织机构。基层工会要具备完整的工会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班子,女会员人数多的单位还需建立女职工委员会班子,女会员人数较少的单位需设立女职工委员。干部配备能满足工作要求,主要岗位有专人负责,必要时可配备兼职人员。此外,基层工

会组织要按时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2、提升工会干部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针对非公企业工会干部年轻化、兼职化现象较普遍的情况,一要加强对工会干部尤其是新上岗工会干部的培训或业务轮训,创新培训形式,根据单位需要精心设计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注重实践培训与理论培训的结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要不断探索非公企业通过公推直选、社会招聘以及上级选派等方式产生工会主席,尽可能降低工会干部兼职比例,切实提高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

3、细化企业工会民主选举程序。良好的秩序是建立在严格的程序之上。作为企业工会组建的中心工作,选举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程序,是工会会员选择的过程。一般而言,企业工会选举应遵循申请、调查与听证、秘密投票和授权确认等程序,使民主选举过程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在选举中培养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组建真正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会。

4、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一要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群众观念,坚决摒弃“四风”,大力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不断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二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枢纽作用,创新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方式,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采用项目化、招投标、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4]

(二)积极开展活动,增强吸引力

1、加强宣传,提升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针对非公企业工会缺乏社会支持的问题,企业的上级工会应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的实际,转变作风,加强指导,讲求实效。同时,通过加强舆论宣传,一方面引导职工了解工会、认识工会,提升其会员意识,另一方面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工会意识和职工意识,使社会、企业主和职工都认清企业和职工是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正是缘于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作为,才使企业发展有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

2、积极开展活动,力求实效。针对企业情况和职工群众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一些活动。内容可包括:举办技术创新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服务职工的实事项目(如EBA培训奖励计划、工会会员卡等);及时开展帮扶,建立并实施互助保障计划;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园区的创建活动;举办文体活动;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组织开展技能和法律知识培训等。为突出活动的实效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一要形式多样、内容生动;二要保证一定活动频率;三要确保较高的职工参与率。

(三)强化维权职责,增强凝聚力

1、综合运用维权手段。一方面,要依靠职代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对企业进行有效规范;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法律援助、经济援助等手段,发挥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介入劳动关系协调的作用,还要善于利用政府和司法机关的执法检查,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实现工会维权。

2、全方位维护职工权益。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情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更要维护他们共同的政治、文化等权益,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根据他们不同的利益诉求,依法主动做好各项维权工作。

3、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升其知晓度。一是要求规模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00人以下的小企业必须配备劳动关系协调员;二是要求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宣传栏等载体,公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各类信息,提升职工对该组织的知晓率;三是要求建立劳动争议协调员登记备案、继续教育、考核激励等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员制度化管理体系。[5]通过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

(四)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创造力

1、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制度效能,重点提升非公企业职代会质量,要求非公企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代会,国有企事业单位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代会。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职工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职工民主管理的重点内容,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将职代会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社会监督和法律监督范畴。

2、完善集体协商机制。通过工会牵头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每年进行一次工资集体协商来推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履行率和规范化水平。通过创新载体和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逐步完善协商机制,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3、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一是要发挥桥梁、纽带

作用,及时、有效协调劳资关系,通过协商谈判,切实保障职工利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二是要积极沟通,获取上级工会和职工的及时有效支持,对外主动交流,对内积极协调;三是要及时发现和控制突发的劳动纠纷,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

4、建立会员民主评议机制。定期组织会员对企业工会主席进行满意度测评,作为检验成效、巩固成果,弥补不足、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挖掘典型并加以宣传,进一步激发其责任心和积极性。此项工作侧重于民意调查,可通过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综合评价的方式,对实绩分析和职工感受进行平衡,找出职工满意与否的原因。同时还要考虑与同行业、同类企业整体状况的平衡。为推动会员评议制度化,还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工代会常任制、代表任期制与提案制等制度。

5、完善工会主席履职风险保护机制。针对企业工会主席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职业风险,应当对这种职业风险提供制度上的保护。其中,对于工伤、疾病以及其他各种人身意外伤害,有工伤和医疗保险进行保障;对于因履行职责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应以立法和政策提供制度保护。

(五)加大物质保障,增强战斗力

1、做好经费收缴和管理使用工作。工会经费是激发工会活力的物质基础。以行政执法手段收缴工会经费以及上级选派企业工会主席的工资和社会保险费,既解决了上级选派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的经费来源,同时也可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工会工作的经费问题。此外,各基层工会应设立工会独立账户和财务管理制度,将企业工会经费的到位和管理使用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工会经费的上缴和留成足额到位,以保障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2、配备必要的设施及场地。基层工会要积极督促单位行政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当然随着工会事业的发展,工会需要更多的物质保障,这些方面的物质需求,主要靠工会经费与自筹资金来解决。

四、结束语

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内在逻辑在于以个人经济自由为基础的劳动与资本的深度合作,这种逻辑充分体现了非公企业市场化劳动关系的本质。代表劳动者力量及其组织化程度的工会组织建设则是实现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主要条件。因此,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建设,增强工会工作活力,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范本国.找准症结,创新方法,推进非公企业活力工会建设[J].工会理论研究,2009,(4):26.

[2]陈伟光.犹与思——三十年工会工作感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4.

[3]杨洪林.激发企业工会活力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5):33.

[4]张路.除藩篱破瓶颈,重实效激活力[N].劳动报, 2014-01-13(6).

[5]茆荣华.构筑和谐劳动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0.152-153.

(责任编辑:王友才)

Regarding Thoughts on the Work of Labor Unions in Non-Public Enterprises

Wang Renfu

Labor unions in non-public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maintaining employee rights and interests,advanc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and promoting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etc.At present,there has been some success for non-public enterprise labor unions, but a lack of vitality is still a widespread problem.The problem is mainly due to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system construction and work mechanisms etc.In view of this,it is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activity,legal rights,mechanisms and material safeguarding of non-public enterprise labor unions.More specifically,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effort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increase vitality,actively develop activities, increase attractiveness,increase responsibility of safeguarding rights,increase cohesion,improve work mechanisms,increase creativity,enlarge material safeguards,and strengthen capacity.

Trade unions in non-public enterprises;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worker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labor union activeness

本文是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课题“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hyj2014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D412.6

A

2095—7416(2015)06—0005—04

2015-10-30

王仁富(1971-),男,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经济法、劳动法及工会理论等。

猜你喜欢
工会主席工会干部工会工作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
工会工作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思考
工会干部要——“站起来敢讲、坐下来能写、下基层会抓”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黑龙江省工人报刊协会
黑龙江省工人报刊协会
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