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范专科院校体育教学的三点分析

2015-04-14 15:42李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师范院校师范

李丹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关于师范专科院校体育教学的三点分析

李丹

(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市 132000)

本文基于师范专科院校体育专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加强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加强示范和传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体育教学专业能力等方面,论述体育教学的开展。

体育锻炼;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示范讲解能力

师范院校是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基地。在师范院校教育教学中体育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体育师资的责任。因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与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密切关联,这里既体现着师范院校培养出怎样的体育教师,也包含这些体育教师将在未来的执教生涯中会培养出具有怎样的体育素质学生的意义。所以,师范院校体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其功能,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素质、体育教学能力为目标,采取积极的更加扎实有效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用今天对于校园学子培养质量的保证来奠基明天校园体育教师的质量水平和学生的体育素质。以下三个基本方面是开展好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着眼点。

一、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重视自然因为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具有健康的体魄,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体魄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学校的体育教育,通过学校的体育教育增强他们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意识是一个人对于体育的感知和认识,具有正确的体育意识,才会有热爱体育,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利用体育运动项目来增强自己的体质,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体育意识是指导体育实践和提高体育能力的动力。将体育意识联系到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师范院校体育教育既有和社会其他人群所共有的特性,还具有其自身特殊性,也就是说包含了对学生个人的体育教育与未来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的双层含义。师范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相当一部分人要从事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自身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习惯包括体能状况都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在党的教育方针中,体育和德育、智育是并列关系,对于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而言,这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体育往往说起来重要,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应有位置并未能摆正,甚至被弱化和淡化,以至于体育课的设置相对于文化课说来,有边缘化之嫌,体育教师相对于文化课教师的地位和影响也都处于弱势的状态。这种状况的改变,既需要我国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亦需要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由培养未来的体育教师更富有体育思想、体育精神、体育素质和体育教学能力做起,带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体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应有作用。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让这些毕业后将担负着培养体质强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小学生重任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体育素质和体育能力。这就要求师范教育要从师范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增强学生的自身体质,提高学生对体育健身的认识,要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不断学习体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方法,拥有相应的体育技能和健康的体魄,使他们得以适应以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能够以自身的体育素质和能力给学生做出加强体育锻炼榜样,起到体育锻炼可给自身体质带来益处的示范作用。

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教学必须强调对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体育专业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规范有益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技巧固然重要,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更为重要,而这方面又恰恰是师范体育专业教学所欠缺的。如果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只会在课堂讲课中要求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对要学习的体育项目纸上谈兵,只要求学生要养成体育运动习惯,而自己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不足,怕吃苦,没有锻炼身体的韧劲,就不可能取信于学生和影响学生热爱体育,积极锻炼身体,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须知,教师的言传和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等同重要。引导师范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既要从体育理论的灌输抓起,也要从具体体育项目技能技巧的学习抓起,还要从养成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习惯抓起。

二、注重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奠定学生体育教学专业能力根基

体育学科具有知识和能力、体能和技巧相融汇的特点,只有通过专业学习才能积淀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体育项目的学习和持续性练习才能形成做好相关体育项目的能力。所以,从加强师范生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打好学生体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根基的意义上来说,师范生既需要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对体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基本的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和传授方法,还要养成敢于吃苦、勇于探索、善于拼搏、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个性品质,以名副其实的体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来教育和影响学生。

不可否认,在师范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提升自己的体育专业素质也缺乏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项目不如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体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不是骨干学科,体育教师也不被学校重视,学得怎样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无关紧要,只不过就是要为当一名体育教师充充电而已。也有其中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将当一名体育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只不过想通过上师范学校的学习给自己拿到一个文凭,将来可以做其他专业课的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份文凭为自己做其他工作提供一个学历资本,所以,没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不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消极学习状态,缺乏钻研的精神和扎实掌握所学项目技能的动力,导致对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缺乏足够的认真态度和专研精神。如果未来的体育教师“学艺不精”,在真正作为人师后就无法担当好自己的责任。

要加强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必须以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解决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上心、不投入、不主动、不积极的问题,需要学生从了解和明确体育教师的责任、作用和职业道德入手,让学生树立和强化身为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明确学校体育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体育素质和健康身体养成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强化全民体育、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在学生端正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加强课程建设,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

为提高师范院校体育教学效率,应该在教学中做到学、问、做、练四结合。即搞好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发问多思考,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反复学做具体体育项目,掌握基本技术要领;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多锻炼,多体会。现实中,体育课堂更多的是以技术课为主,体育知识、体育理论教学少,许多人对体育课的理解就是“打打球、跑跑步”。这样,学生对体育本身的了解和认识就甚少,影响了对体育的综合认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既要发展学生的体质,还要重视和加强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体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实际的体育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讲清问题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进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感受体育运动的奥妙,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认识体育运动的规律,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身体力行,作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为将来的体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生活和终身运动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强示范和传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教育具有鲜明的“师范性”,师范体育教学应体现“师范”二字的重要意义,教学中加强示范能力、讲解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教学能力,以适应将来的体育教学工作。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可见,学习方法的掌握比学习内容的掌握更为重要,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去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重视让学生学会,更重视让学生会学。师范体育教学中有许多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技巧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规范的表演示范和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尤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动作要领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示范、讲解,从中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更从中习得这种学习策略。让他们自我学习、自我锻炼,掌握学习方法,为将来的体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堂上很重要的环节是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重点,将运动技术的概念、方法技巧,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所以师范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锻炼讲解能力很重要。通过科学、准确的讲解,将体育知识、技术要领明确清晰让学生接受,从而掌握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讲解中,一是要清晰地明确讲什么,二是要明确讲解方式,在具体的讲解中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教学中,教师讲解后学生要进行实际训练,在训练中可以让学生重复动作要领,练习讲解。也可以在学生训练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再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形成完整的概念,学生的讲解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另外,语言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渊博的知识是提升讲解能力的保障。体育学科内容丰富,对运动技巧、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的目的、讲解环节,不仅需要丰富准确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还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所以要引导学生加强学习,不断增厚知识储备,增厚积淀,并注意总结实践经验,使讲解能力不断提升。

G652

A

1008-7508(2015)09-0074-02

2014-10-15

李丹(1982-),女,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师范院校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