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素材整理与构思浅谈

2015-04-14 19:32胡建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文章

胡建新

习作,这是一个未必能让广大教师、学生、家长轻松的字眼。尽管有许多教师、家长在为之努力,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但遗憾的是更多的学生对提笔习作还是望而生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写的那一番老掉牙的内容。而为了能博得作文本中的高分,不少学生还以“借鉴”为挡箭牌,走上了“抄袭之路”,直到真相大白时,他们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彻底对习作心灰意冷。

为此,习作教学一直都是一线语文教师们探讨的热点,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作文内容,无从入手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尴尬局面,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主要体现在:写“趣”事,学生想到的只有满身的学习压力,无“趣”可谈;写生活“哲理”,优越的生活条件给予学生的却是生活平平,无“理”可道;若是碰到创新作文,类似让其写点环保类的文章,那学生更是绞尽脑汁,到头来呈现在草稿本中的是一篇“百度百科”的梗概……

许多学生都反馈习作时无内容可写。虽然学生们已积累、掌握了不少写作方法、技巧,但遗憾的是面对习作无从入手。

二、紧扣生活,素材收集三部曲

既然我们正视了学生在习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写,那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帮助学生能有所写、有所乐、有所得。因此,笔者为之在努力、在探索、在实践。

1.名言激励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大文豪鲁迅直言“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思结想,一挥而就”,强调了观察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为此,笔者觉得何不抓住契机,用“榜样”的力量来鼓励学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呢?所以在班上,笔者曾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一起搜集、学习了不少关于“观察”的名人名言,正是这些“正能量”,给予了学生不少动力,更可喜的是还有学生积极性颇高。

“苹果落地,被牛顿观察到了,发现了万有引力。那我哪天也去苹果树下坐坐,好好地观察,或许也能发现惊天之谜!”——摘自章泽祺的“读书笔记”

学生的“信誓旦旦”挺有趣,但笑过之后,留给笔者更多的是些许欣慰。因为学生们能从被动观察变为主动观察,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2.“我的观察我做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此话一语道破了作文中大量的素材来自丰富的生活。既然目标明确,学生就应该静心观察生活,细致留意身边的点点滴滴。

为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得学生能付诸实际行动,笔者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小便签。学生每天的常规作业就是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事件。这里要强调的是千万别规定其记录数量、记录字数,只要求学生做个有心的观察者,能记上一笔,也是日后写作的素材积累。

学生上交便签后,教师定要花时间批阅。若发现观察细心、观察点新颖、观察积极性高的,笔者就会在逢单(每周一、三、五)的课堂中花上5分钟时间,拿出来供学生们交流、小议,之后还张贴到班里“语文园地”中的“我的观察我做主”板块上。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深深地感悟到,生活处处有精彩!作文时时可出彩!

3.“我的便签我来写”

日复一日,学生积累的“便签”多了,笔者坚持“趁热打铁”。在每周四两节语文课中,安排一节,进行“我的便签我来写”——小练笔活动。课上,笔者会出几个作文命题,供学生选择习作;大部分学生变得不再束手无策,而是很自然地拿出便签集,翻上一翻;停留在某页,思考片刻,提笔书写。此时,请勿打扰,就让他们一气呵成吧。

“今天逛超市,我有收获。我发现一些‘买一送一的柜台前聚集着好多人在挑商品。可你们知道吗?他们并不是想买主品,是喜欢送的小物品,冲它而买的。可悲的是,我也是其中一员啊!”——摘自钱美超的“小便签”

(教师点评:作为一名小学生能观察到这一点,挺有心的,可是促销商家的一条“蛔虫”啊!)

学生回归生活,习作回归观察。较之前,学生只根据听说的、猜想到的内容所写出的“假、大、空”文章比,现在的文章更显得有“情”有“味”。或许,学生已开始懂得脚踏实地,深入生活,具体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从中广泛搜集写作素材。

三、精心构思,汇编成文

学生有了写作素材,那怎样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呢?写好文章,精心构思习作很重要,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突破固有思想,尝试多角度构思

一个命题下来,笔者提醒学生们先不急于“奋笔疾书”。而是先想想,该怎么入笔。是顺主流,中规中矩地写,还是逆流而写?——别人从正面落笔,我从反面或侧面落笔;别人从大处切入,我不妨来个以小见大;别人着眼整体,我却可以来着眼局部等。

例如,笔者借用古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奥妙: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可见选择别样的角度,通过蝉鸣鸟叫声,更能突显山林间的幽深寂静。

学生领会了这点以后,文章新颖之处层出不穷:写父母的爱,不再是老套的“关心宠爱”,或许一次严厉的批评教育更让人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写好人好事,并非要把重点落到正面人物上,或许通过反面人物的行为举止,更能衬托出“世上还是好人多”的温馨场面。

2.开头结尾巧构思,促佳作锦上又添花

虽说常见的总分总、总分、分总等结构固然完整,但若做到与众不同,使得文章结构构思巧妙,也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

(1)“赢”在开头

文章的开篇很重要。因为构思得好,就可抓住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所以笔者引导学生:除了常见的一段式起头外,还可以怎么写?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觉得可以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每当我来到镜子前,看着镜中的笑脸,又让我想起了她……”——王欣的《偶然的发现》

(评:由笑脸,想起了“她”。“她”会是个怎样的人呢?简简单单一句话的开头,却吊起了读者阅读的胃口。)

也可以直接用“语言描写”的形式切入:

“来来来,朝我笑一笑!”

“茄子!”

“咔嚓”,一道闪光灯后,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章佳琴的《照片里的故事》

(评:文章直接从拍照热闹的氛围中切入,把读者瞬间带入了这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

此外,还可以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引人入胜的提示,吸引读者的设问,环境描写等来作为文章的开头。当然,具体到写作中,并不是单一地运用某种方法,几种方法兼而有之也是可以的。只要做到一点,那就是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从而选择最恰当的开头即可。

(2)“妙”在结尾

好的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外,来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更能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古人称结尾为“收笔”,如何收得有效,收得妙?笔者引导学生扎实写好首尾呼应式的结尾、升华主题式的结尾、排比总结式的结尾;若是能来个名言引用式的,或者出其不意式的结尾,更会给文章增添靓丽的一笔。

她一转身,我分明看到她的胳膊下架着一副双拐——她,竟是个残疾人!

——宋玲茹的《风波》

(评:小说式的结尾,留给读者惊讶之感,顿生对女孩的敬佩之情!)

习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大文学家老舍先生说过的:“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留心观察生活,相信生活一定会馈赠给学生丰富的习作资源。到那时,学生喜有收获、精心构思、活学活用,定能更轻松、更快乐地畅写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文章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