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医疗卫生保健中的意义

2015-04-15 16:33权麟春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卫生保健墨子分配

权麟春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一位道德践行家。他不是贵族,也不是奴隶,而是代表下层劳动人民意愿的知识分子,鲁迅先生称其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替劳动阶级呐喊的思想家”。墨子看到下层劳动人民深受剥削阶级的压迫,过着穷不聊生的生活,他强调劳动果实的不可侵犯,并赋予劳动以道德伦理意义,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摇旗呐喊,反映了他们的心声和诉求。

一、墨子的“兼爱”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由此可见,墨子原为儒家弟子,后因不满儒家学说的繁文缛节而另创一个相对立的学派,是对儒家学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墨家学说和儒家学说在当时并称,称之为“孔墨显学”,都很有一定的影响力。

墨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争四起、烽火连绵的年代,是一个“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年代。[1]“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墨子认为,国家与国家的战乱,家庭与家庭之间关系十分紧张,人与人之间相互残杀,给劳苦大众带来深重的灾难,是由于相互之间“不相爱”造成的。这种爱只局限于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亲人,而不是兼爱别人的国家、别人的家庭、别人的亲人,国家之间必然会造成相互发动战争,家庭与家庭之间不和睦,人与人之间不友善。“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有矛盾皆起不相爱。……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治理国家和医治病人是一个道理,必须找到病症的根源,根源于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不相爱。小偷爱自己的家从而去偷别人的东西,强盗残害别人以利自身。大夫爱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因此,侵害别人而利自己,诸侯相互攻伐别国也是这样,损害别国利益而利自己国家利益。所以,天下混乱之因皆源于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墨子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如果天人都能相互关爱,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就不会有不孝、不慈爱的事情发生,就不会有强盗和贼寇的出现,就不会有仇恨、侵害和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劝导爱别人。”

推行“兼相爱”,“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意思是说如果诸侯相爱,就不会有狂野的战争;一家之主和家人相爱,就不会有篡位的事情发生;人和人相爱,就不会相互伤害。如果天下人都相爱,那么强者就不会威胁弱者,人多者就不会劫掠人少者,富人就不会欺压穷人,地位高的人就不会欺负地位低的人,奸诈狡猾的人就不会欺骗憨厚老实的人。因此,但凡天下不会产生祸害、篡夺、怨恨的原因是由于相爱的结果。所以,仁者称赞它。

墨子的“兼爱”思想比孔子的“仁爱”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天人所有之人都能相亲相爱,不论财富多寡、不论地位高低、不论身份贵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的差别,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不分亲疏贵贱地去爱人。这种理论具有反抗贵族等级观念的进步意义,墨子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统治阶级、富人、强者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剥削和压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墨子为了揭示儒家爱有差等思想的自私自利本质以及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从逻辑上反证了“兼爱”思想的正确。巫马子认为爱是从自身到亲属、族人、乡人、鲁人、邹人、越人由近及远,围绕“利”展开,而墨子抓住巫马子“为自利而杀人”予以驳斥,推导并确立“兼相爱”的理论主张。谭家健先生说:“墨家主张的‘爱无差等’不受礼的限制,其实质是对孔子‘仁’的纠正,也是对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礼的破坏。”[2]但是,“兼爱”思想本身的理论缺陷是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幻想以“爱所有的人”抹平社会等级差异,在现实中不可避免遭受挫折和逐渐式微。

二、扬弃墨子的“兼爱”思想,理论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兼相爱”是墨家最高的道德原则,为了践行“兼相爱”的理论,其实现路径是“交相利”。因为兼相爱不只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或者说是感情上的相互之爱,而是实实在在把爱体现在“利”上,是投桃报李的互爱互利。“交相利”中的“利”是相互的,我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使别人获得了利益,同时别人尽心尽力地帮助我,我也会获得利益,是“兼相爱”的必然结果。大家互帮互助,相互爱着对方,自然获得利益。墨子说:“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从而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使“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1]墨子所说的利不是个人的私利,而是社会、国家的整体利益。“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所以,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检验一切行为善恶的标准。兴天下之利要求人民“兼相爱”,生活富裕、幸福;除天下之害是指由于不相爱,国家与国家、家庭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墨子明确提出了义利并重的原则,“贵义”又“尚利”的功利主义思想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墨子说:“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在他看来,“万事莫贵于义”,“义”是公正、正直,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义”贵于“身”,比生命还重要、还有价值。墨子认为当时最大的公正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义”者利也,把义利统一起来,主张“义”以“利”为内容,“利”是判断事物是否合乎“义”的价值衡量尺度。凡是符合于“利天下”、“利国家”、“利别人”的行为,就是“义”,就是善;而“自私自利”“害天下”的行为就是“不义”,就是恶。强调以对人民是否产生“功利”作为判断是非、善恶、巧拙、智愚的标准,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最早的一种功利原则。“万民之利”、“天下国家之大利”,从一定意义上看,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幸福的提法是一致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和世界伦理思想史上都是最早的,具有重要的意义。[1]

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当代社会截然不同。墨子所处的年代,人和人之间等级森严,存在着严重的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这样,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的思想,是为了反抗等级观念,以“爱所有的人”抹平社会等级差异。当今社会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扬弃墨子的“兼相爱”思想,理论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无疑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努力改善民生,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医学发展快,研究成果丰硕,基因技术、移植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涌现,新型研发的药品、保健品层出不穷。通过政府的努力,目前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但另一方面,看病难、求医难、看病贵、住不起医院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难题。医疗费用攀升,慢性病、流行病等疾病发病率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卫生资源如何分配?把全部资源的多少份额分配给卫生保健?医疗卫生保健内部又该如何分配?邱仁宗教授把卫生资源的分配分为宏观分配和微观分配,他认为宏观分配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政府是否应该负责卫生保健事业?还是由市场来负责?二是如果是政府负责,应该把预算的多少用于保护和鼓励健康,预算的多少用于其他事业?三是国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如肾透析、肾移植等高端技术的发展上还是放在疾病的预防上?四是由于经费有限不能满足所有领域的研究和治疗,那么资源应该优先分配给哪些疾病或者患者?五是国家或社会应该怎样改变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护个人健康?微观分配是指医务人员、医院和其他机构决定资源如何分配,尤其是稀有资源应该如何分配,如何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邱仁宗教授认为,为了进行微观分配需要规定一些规则和程序决定哪些人可以得到这种资源,根据年龄、成功的可能和希望、预期寿命等主要是医学的标准进行初筛,再规定一些规则和程序从医学可接受的范围中最后决定哪些人得到这种资源,要根据病人的地位和作用、过去的成就、潜在的贡献、个人的购买力等社会标准来参照。[3]所谓医学的标准和社会标准是否公平公正,值得商榷。每个人的生命权利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年龄的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对社会的贡献多少等以此作为衡量标尺,首先要保证和追求形式上的公正,即相同需要的人,医疗资源的分配应该是对等的,不同需要的人,则应该区别对待。两个病人需要等量的药,就应该分配相同剂量的药;如果他们需要的剂量不同,就应该有所区别。否则,就是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医疗卫生保健的现实实践中,应该区分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和非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人人平等,不能损害任意一个人的利益;而对于非医疗卫生保健而言,由于医疗资源的有限与众多病患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毕竟目前现有的条件所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先进技术的医疗卫生保健,这就需要坚持“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这才是真正实质上的公正。但是,对于经济收入低、家庭比较困难的病患者来说,这笔费用如何承担?如何达到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等等问题都需要生命伦理学予以研究和回应。

尽管时代不同,但“兼相爱”的思想理论并没有过时,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兼相爱”的思想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爱互利,推崇人性向善。这种“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爱,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而是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的爱,强调爱人的主动性和相互之间爱的互动性,是爱、义、利的有机统一。扬弃“兼相爱”的思想,继承和发展其合理内核,作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指导思想。第一,作为国家的每一个成员,政府要爱每一个人,爱自己的主人,体现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时,每个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力求做到建立健全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立法,以法律推行实施国民健康大政方针,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为个人,要珍惜和爱护医疗卫生资源,使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尽力做到物尽其用。第二,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和谐友爱,真正地爱别人,别人才能真心爱你,利人才能利己,相互之间才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以“兼相爱”的理论为指导,公平公正地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的目标。

三、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医疗卫生保健的实践指导

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4]十八大报告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确了今后工作的重点,是一个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如何在微观上具体操作?如何进行价值方面的引导?伦理学是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与人类价值之间的桥梁,彼莱格里诺(E.Pellegrino)指出,制定卫生政策是为了帮助我们控制生物医学技术对个人保健的无限制使用;实现医学知识收益的公正分配;以及使医学知识的使用有益于目前和未来世代。[3]墨子的伦理思想足以考量医疗卫生保健在道德上的正确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类价值。能否珍视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当医疗卫生保健资源比较有限时,能否做到有利于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否有利于年轻人、经济收入低的穷人、病患者、老人、身体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利益,能否做到分配公平公正,能否满足了部分人的资源需求而影响甚至是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能否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公益之间不可避免的张力。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内含了不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

1.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的实践指导。医疗卫生保健的目的在于获得健康,马克思说过,健康是“第一权利”。但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障碍。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决定了两种不同资源配置制度,由此影响到了医疗卫生保健不同的资源分配、不同的待遇享受和不同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收入差距越大,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难度就越大。城镇和农村的区别是地域的区别,但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差别。不能因为存在着这种差别,便得出城里人和农村人有差别的结论,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是平等的。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阻碍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一体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城镇离不开农村,农村离不开城镇。墨子的“兼相爱”思想告诉我们,城里人要爱农村人,农村人要爱城里人,互爱互利,不能因为城乡身份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医疗卫生保健的不同,应该平等地享用其资源和利益分配。目前,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因为农村和城镇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全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部分地方已经实行了门诊补偿制度,扩大了受益范围。基本形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补偿机制、管理机制和费用控制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步缩小与城镇医疗卫生保健的差距。

2.墨子的兼爱思想对医疗卫生保健资源分配的实践指导。预防疾病、促进和维持健康是医学的核心价值。世界上一些国家把医疗卫生保健看作一种商品,或者看作是一种特权,或者看作是一种慈善活动。对于在医疗卫生保健资源分配中坚持的几个原则:一是根据购买力来进行分配,结果是有钱人可以得到包括高技术在内的一切医疗卫生保健,而穷人缺医少药;二是对社会的部分成员如政府雇员等实行社会保险,结果使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三是比较小量的资源分配救济给穷人,这是一种“杯水车薪”的补丁办法。在伦理学和法律上确认公民的健康权利,是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概念转换。[3]墨子的兼爱思想从伦理维度诠释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爱互利,义利并重。有效合理地安排医疗卫生保健资源,在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保健系统首先应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然后才能提供精细的医学以满足某些个人的需求,把社区与农村的保健服务放在首位。把保健服务的重点放在健康而不是疾病、放在人群而不是个体,才能走出当代医学的困境。[5]

当前,医疗费用高,保健覆盖面小,保健服务体系存在结构性矛盾,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并存,导致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和社会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不满。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矛盾突出:一是我国病人多与医疗设备有限之间的矛盾,短缺的资源如何分配;二是根据什么伦理原则将有限的移植器官分配给众多的需求者;三是活体器官的提供问题。2013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上海市体育局与一家公立医院签署了医疗保障协议,包括刘翔在内的23名上海运动员和四名教练,将享受终身免费医保。[6]在医疗卫生保健资源越来越重视公平公正分配的时候,世界冠军级的人物享受这样的待遇是不是某些人的一种特权?是否挤压了其他人的资源?解决以上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一些医疗机构专门成立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根据既定的伦理原则进行投票抉择。我国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结合我们的国情实际,制定相应的原则和政策,真正解决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墨子的兼爱思想可以对以上问题予以纠偏和矫正,实践指导医疗卫生保健资源分配等问题。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人文精神,关爱每一个人,心里想着别人、爱着别人,投入更多的爱和关怀给别人,人人爱人如己,就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使每个人公平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加快中国医疗卫生保健制度改革与建设,大政方针的制定要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力争向弱势群体倾斜并利于他们的利益,努力缩小医疗卫生保健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谭家健.墨子研究[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28.

[3]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Z].中共十八大报告,2012-11-8.

[5]杜治政.守住医学的疆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32~133.

[6]李斐然.免费医保谁说了算[N].中国青年报·事件观,2013-03-20(9).

猜你喜欢
卫生保健墨子分配
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绘本的交互设计研究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利川市培训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员
“墨子号”与墨子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