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博物馆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2015-04-15 16:33李宏龙郭丽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博物馆农民农村

李宏龙,郭丽

(大连海洋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3)

博物馆事业与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互为依托,日益成为全民共享的事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因而,在“凝聚力量共筑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博物馆从业者来探讨与研究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在新农村文化教育建设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一、博物馆及其文化教育功能的概述

众所周知,博物馆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的三大职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三者相互联系,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有所侧重,而在当今社会,文化教育是博物馆最重要的职能。收藏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它的文化教育职能,而博物馆文化教育职能的实现是通过为全社会服务来体现的。

博物馆作为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免费对公众开放,免费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以学习、教育、文化娱乐为目的。同时也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所以,博物馆事业既是文化事业、科普事业,也是教育事业。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不同寻常的社会作用。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博物馆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自1905年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建南通博物苑以来,历经坎坷,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迈入新世纪后,博物馆建设热潮更是持续高涨。据《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到3 415座,年增博物馆395座;免费开放博物馆达2 400余座;年观众接待量5亿人次之多,其中大中小学生及农民工、城镇低收入群体参观博物馆人数明显上升。在《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表明“十二五”期间全国博物馆总数要达到3 500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要达到2 500个,全国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要达到1万个以上,年接待观众要达到5亿人次以上。届时,全国基本形成了覆盖各大、中、小城市的博物馆网络,并逐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展,中国博物馆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国外博物馆文化教育专家指出:博物馆文化教育是特指博物馆的讲解以及为成年人和儿童开发的一系列教育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博物馆教育专家认为:博物馆教育的内涵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运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藏品和相关资料以及社会资源,灵活多样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交流的平台,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博物馆参与新农村文化教育建设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教育建设,是社会主义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教育在农村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道德修养、有利于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有利于推进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民主政治。

在中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城乡间的文化教育差距十分明显,全国很多地区的农村文化教育已贫乏到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封建思想、迷信、赌博等腐朽文化很有市场,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为不相适应。同时,我国又存在着农村覆盖面积广,农村人口分布分散,农村文化教育建设经费和人才极其缺乏等客观因素。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来完成振兴新农村文化教育的千秋伟业,必然是很困难的,社会公益力量必须发挥作用。而博物馆作为最集中的地方文化教育的窗口,最佳地发挥着它的推广力、影响力,使其社会效益最大化,为广大新农村的文化教育建设服务,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为新农村文化教育素质建设积蓄力量,已成为当前和一段时期内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博物馆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占领新农村市场的时代进程中做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职能是社会大文化教育范畴的一部分。所以将博物馆文化教育引进新农村是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更是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让博物馆文化教育职能辐射到新农村,把农民视为一个群体纳入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视野之中,是博物馆人当前急需考虑与改进的地方。

三、博物馆参与新农村文化教育建设的可行性

近两年来,博物馆从业者已经开始重视社区这个群体,博物馆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成为各大博物馆的重要任务。其实,农村也是一个大的社区,博物馆也需要深入到农村这个社区,给农民带去丰富的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一份力量。博物馆可以在农村利用乡村学校或是离农村较近的一些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举办临时展览。博物馆还可以将博物馆相关理论知识出版成读物或光盘等送到农村,这样更加方便农民随时学习文化知识,更加有利于他们素质的不断提高。

农村对于博物馆来说,还是个需要大力开发的广阔领域,博物馆在农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博物馆应该主动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博物馆与新时代农民之间应该加强联系与沟通。博物馆在提高农民素质方面要尽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责任与义务,并在农村使自己的业务工作得到充实和提高。

比如大连自然博物馆的流动博物馆项目,这就是一个主动走向基层服务大众的重大举措。该项目以“走出博物馆围墙,面向社会办馆”为主要理念,把“传播先进文化、服务社会公众”作为举办展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连自然博物馆的流动博物馆项目自2013年10月份启动以来,已经与基层社区、图书馆等11家单位携手,举办了主题科普展览15个场次,讲解及宣教活动32个场次,专家科普讲座3个场次,参观人数达上万人次。每次活动都得到了当地各大媒体和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与赞扬。

四、博物馆参与新农村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1.存在的问题。一是博物馆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从博物馆的分布看,博物馆几乎都建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即便是私人博物馆也不例外。所以,博物馆一词对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观众来说,特别的陌生,有一种很虚无的感觉,要走进博物馆好像永远有一段很远的地理与心理上的距离。二是文化教育基础氛围的缺少。这个氛围需要广大的基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营造。但目前现状是,基层大多数文博单位受人员与经费的制约,正常的文物保护、普查和宣传教育工作都难以有效展开,客观影响了博物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教育传播功能。三是博物馆缺少主动下农村的意识。对于身处城市博物馆的文博工作者来讲,博物馆文化教育工作虽然也常常进社区、去学校、下工厂,但受时间、经费、交通、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却很少下农村。

2.解决问题的对策。博物馆文化教育惠及大众,博物馆工作者任重道远。所以,博物馆工作者要和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主动行动起来。一是博物馆的文化教育要以不同方式送达农村地区。要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大院和农村公共图书室的平台,把博物馆的知识与信息及时送达到农村地区;送展下乡;开展文物法规宣传;开展文物咨询、鉴定活动。二是走进学校,关注农村中小学生。博物馆可以组织文博专家、业务人员定期到农村学校举办普及文博知识的讲座,也可赠送有关文博知识的书籍、图片、资料给学校。这些举措对博物馆都是一种宣传,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结构,一举两得。三是吸引农民朋友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促进了更多农民尤其是农民工进入博物馆,但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服务、环境、展览等软硬件上下工夫,尤其是展览内容要适应农民朋友的欣赏口味。因为农民朋友进入博物馆的初期,还停留在满足好奇心、消遣时间的状态。因此,博物馆人在陈列设计上要注重人文情趣,力求雅俗共赏,使专业知识通俗化,巧妙普及基本常识。四是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博物馆文化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协作。要携手地方文博工作者、民间志愿者和协会,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加深对博物馆的兴趣与认识。也要积极与旅游部门、交通部门等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同时,更要加强与当地媒体的沟通与交流,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要建立起长效的机制。可以将博物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同时利用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博物馆教育的相关内容,积极吸引中小学生到博物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博物馆参与全民教育体系,与教育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客观上保障了农村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长期稳定直接接受博物馆教育内容与相关活动。

现在许多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客观上促进了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如果博物馆人不在文化教育的服务理念、方式、策略上有所转变,不能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朋友接受博物馆文化教育,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博物馆社会价值也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李文儒.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3]张文军.博物馆在推动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文物报,2007-12-07(3).

[4]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M].文物出版社,1993.5-138.

[5]张文彬.博物馆社会教育[M].北京:北京燕京出版社,2006.

[6]姚香勤.《农村博物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81~82.

[7]郭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职能作用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236.

[8]单雾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教育[J].江苏:东南文化,2010,(6):9~16.

[9]康熙民,孟庆金.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博物馆研究论文集 [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0]中国博物馆协会,宁波博物馆编.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博物馆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