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人本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复归的启示

2015-04-15 16:38黄津
关键词:人本本性孔子

黄津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论孔子的人本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复归的启示

黄津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古代圣贤孔子留给后人丰厚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孔子的人本思想,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的理论基础,指导“化人”本性复归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到“人本”的新跨越。

孔子;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化人

一、孔子人本思想的内涵及其理论生成

人本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其意思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教育者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也就使得人本思想成为教育者们关注的焦点。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人本理论的发端,汲取其理论精华对新时期人本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先秦两汉时期,人本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早已形成,这股思潮是孔子人本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和科技的不发达,人们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的作用,神的意志控制着人们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开始使用各种工具,生产实践水平的不断提升,开始把焦点从神灵转移到人类自身,形成了天地人“三才”的局面。“人贵论”是春秋时期形成的人本思想,这种质朴的人本意识成为孔子人本思想的理论来源。

“仁者,人也”。可见,“仁”是孔子人本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学是以人为主体的学说,它的意义在于阐释人、人的生存发展、人的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把对人生命的尊重提高到了弘扬人的主体性价值,将人的实质归结为“仁”。同样,孔子语录中对仁的另一经典解释是“仁者爱人”,这是仁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告诉人们要关怀、尊重、维护他人的尊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受控于自己的主体,有自己的道德追求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则体现了孔子人本思想的精华——“我欲仁,斯仁至矣”、“克己复礼为仁”。只有自身发自内心的追求仁爱,用礼克制自己,按照社会规则做事,才能实现人的发展。基于以上观点,有人认为孔子的仁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人道主义博大精深的人本哲学”[2]。

孔子人本思想的基点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在远古社会,人们的生产能力低下,对于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只能将各种自然现象幻化为神的作用,并对其顶礼膜拜,寻求神灵的庇护。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掘自身的潜能,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因而孔子提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思想。贵,即肯定人的价值,人是天地间最有价值的存在。孔子肯定了人的价值,也就是对神灵的蔑视,他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其次,孔子的人本思想要求尊重人的尊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发展欲望而忽视甚至阻碍他人的发展,做到兼济他人、将心比心,忠恕之道就在于此。《论语》中对“恕”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待人之道上,我们要做到将心比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身上。孔子不仅肯定人的存在,并且告诉人们要有成己成人的利他精神,强调平等精神。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是孔子人本思想在忠恕之道基础上的延伸。人们在推行忠恕之道时,其人格是独立的、自由的,不受外界干扰。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仁”心,都有施行仁的意志和自由。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是仁心内具,人们只要自觉激发仁心,做到“仁人”并非难事。同时,孔子大力提倡人们保持这种独立和自由。

二、思想政治教育“化人”的内涵及其相关内容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要以课本为主,照本宣科是其主要特征,这样的教育方式造成了“以物为本”、“人学空场”的教育景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当反思传统的教育范式。所谓物本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外在价值,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长远效益的急功近利倾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传统的“以书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致使其自身失去了应有的学科魅力,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自然对思想政治教育“无感”。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其主体意识十分强烈,而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恰恰压制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纯粹的理论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发挥,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降低。

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的思想政治教育。[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出发点,是新时代的呼唤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大学生主体本性的尊重与重视,能够促进其教育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跨越,作为思想政治的新模式,人文关怀不可或缺,关怀学生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不是把大学生训练成一个只会遵守教条、循规蹈矩的“机械人”,更为重要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以大学生的本性为基础,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乐趣。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学生理论的灌输和学习的成绩,更多的是面向每个人的现实世界,使思想政治教育跳出课堂的局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达成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

人的存在是“从不满足周围现实,始终渴望打破他之此时——此地——如此存在的界限,不断追求超越环绕他的现实——其中包括他自己的当下的现实”。[4]人是能动的人,总是在不断寻求超越,因此,人的超越本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按照其原来培养“政治人”、“经济人”的轨迹继续发展,从而转“化人”的培养理念,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复归途径

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成功地建构了我们的文化本性,使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身份,而且其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伦理文化因素,也为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5]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人本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汲取孔子人本思想的精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

1.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基于孔子的人本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价值,还要求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我们可以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是指学生无论贫富贵贱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不管学生的资质如何,都要一视同仁。高校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相同,正处于敏感的年纪,老师一个细微的眼神和举动都会让他们产生联想。因此,相对于初高中的政治老师以成绩区分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老师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个人身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要他们诚心向学,都加以教诲。高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管你出生如何,都可以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人人上而平等,学习的机会也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2.关爱学生,师生和谐。孔子作为一代名师学生慕名而来,有三千弟子,他并没有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相反他平易近人,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与爱戴,师生关系和谐融洽。高校更加注重师生关系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多,师生的平等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除了学习方面,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关爱学生的成长,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学生的爱。“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学会爱人,帮助他人,从而构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今,师德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教师暴力事件频繁报道,教师猥亵学生屡见不鲜,在这时代不得不呼唤师德的回归。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关下最为神圣的职业,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3.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有以政事人者,有以言论人者,有以德行人者。”这是程颐对孔子教学方法的评价,同样,朱熹也在其集注中支持这个说法。孔子在平时会细心观察每个学生,总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相同问题都有不同的回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从侧面体现出孔子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在教学过程中,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是因为他能发现每个学生的特质,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启发,在教学追求量的基础上产生质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把统一要求和个别对待相结合,制定适合大学生的宽松自由的教学方式,最终让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受教。孔子还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教育方法中的经典,启发式教学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灌输式教学,其重点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最终自己得出答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大学生思维活跃,如何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的要求。

4.培养才能,完善人格。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我国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化人”本性的复归的最终落脚点。孔子说过“君子不器”,想要成为君子,只有单一的技能是不够的,君子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在传授知识之余,孔子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时候孔子认为君子必备的技能。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能认知到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如今的高校教育则过于片面强调分数,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也是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一个人很难在社会中生存,只有依靠团体的力量,而只有不但完善自己的人格,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不被社会遗忘。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综合实力增强的基础,更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证。◆

[1]冯契.哲学大辞典:下卷(修订本)[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匡亚明.孔子评传[M].济南:齐鲁出版社,2001.

[3]万光侠.论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研究范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

[4]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43.

[5]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236.

[6]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 Human-centered Thoughts to the Nature Regression of Cultivating People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ang Ji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Fujian,363000)

Confucius leaves abundant culture heritage to later generations.As a great educator,Confucian human-centered thought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The reexamination of Confucian human-centered thoughts in the new era is the theoretical basic of the nature regression of cultivating people in our country'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practicalactivity isa new span from “book oriented” to“people oriented” i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Confucius,human-centered though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ultivating people

G460

A

1674-0416(2015)04-0095-03

[责任编辑:谢敬囡]

2015-05-28

本文系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的研究成果。

黄津,女,1991年生,福建漳州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本本性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保持本性方能异彩纷呈
人本计算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意识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本性最美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