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问题辩证思考

2015-04-15 16:38耿品杨林香
关键词:攻坚马克思主义改革

耿品,杨林香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问题辩证思考

耿品,杨林香

(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思潮的多元化会对大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如何辩证认识和解决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一项极具价值的研究。文章指出改革攻坚期这一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从高校自身特性、国内外环境和网络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辩证分析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问题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突出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并对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着力点、基本要求和具体途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频频指出我国进入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于复杂的局面进行清醒的认知。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大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出现并广泛涌流,因此,需要注重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注重思想宣传工作,达到思想统一。

一、改革攻坚期我国意识形态的形势辨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各种思潮广泛涌流,迅速进入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在改革攻坚区,外来思潮形成了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冲击,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伴随之的是物质财富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一方面,这种状况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同、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而有助于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健康发展,党和国家能够通过对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维护,通过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丰富,并将取得的优异成果分享给人民群众,通过物质文化的丰富与发展来促进精神文化的巩固,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地位,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却没能及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民生热点问题对社会政治稳定的冲击愈演愈烈,网络负面信息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蛊惑日益凸显,[1]新兴的阶层希望得到更多的政治权利,开始鼓吹变动当前政治体制,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西方反华势力对我们西化分化的现实危险依然存在,比如:西方的“普世价值”理念、“北京共识”说法等,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总之,改革攻坚期的这种背景,一定程度上腐蚀着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在多元化的价值观念的情况下,大学生会面临价值选择困境和价值选择矛盾,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直接带来了一定冲击,引发诸多问题。

二、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

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也表现得最为活跃,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近年来在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领域,却出现了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并引发一定程度的危险要素。

1.没有真正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工作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从制度和行动上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从而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权威性的怀疑,大学生在观念上、口头上、文章中、日志和博文中都越来越多地表达对马克思主义权威性的质疑或不满,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直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讲授的内容不理解,认为课程讲授内容不科学;其次,是丑化马克思主义先驱,网络上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先驱的榜样事迹的改编与恶搞。

2.意识形态管理存在形式主义。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管理时,存在脱离群众、违背以人为本原则的形式主义现象。主要表现在没有常态化的、细致入微的系统教育框架,教育方式与方法没有及时创新,辅导员工作的复杂化导致辅导员逐步减少了对思想意识领域的动态把握,更多地从事行政类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更缺乏必要的党史党情、国史国情的教育,缺乏对党的理论的深刻解读和权威性维护,忽视了西化思潮的危害性,没有针对不良思潮进行理论辩驳,真正的意识形态管理没有得到落实。致使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构建方面缺乏足够的引导,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性,这种自主选择性具有较大的不成熟性和可引导性,这给外来思潮的诱导提供了便利。

3.缺乏立体全面的防控管理体系。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在大学生不良思想防范和舆情监控方面,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力、财力的支撑,缺乏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立体全面的防控体系。致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过程中缺乏舆情管理人员的正确引导,更缺乏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变化的风险预警和必要防范,在这种情形下,作为新兴媒体的忠实粉丝,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媒体舆论的影响,面对新媒体平台上的种种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讯息,大学生不仅没能够很好的认识与评判,反而产生对现有意识形态模式的质疑甚至否定。

三、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内因分析:高校个体特性的影响。一方面是高校的历史传承会促使问题的形成,因为如果一所高校更加侧重学术自由,更加倡导怀疑精神,这便会导致新形势下产生一系列的思想误区,促使大学生试图寻求自由的扩展和怀疑的强化,他们会对政治自由和意识形态自由倍感兴趣。高校推行改革的阻力较大,在建设立体全面的防控体系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支撑,这会导致防控体系难以真正落实。另一方面是高校管理者群体的个人特点也会一定程度影响问题的形成,因为从事管理的事务必然会具体到某一些人,而这些人都是具有主观意志的,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开展具体的管理工作,这就为以上问题形成奠定了主观基础。

2.外因分析:高校外部环境的影响。高校是一个极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地方,因此,也极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改革攻坚期,国内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变,各种新闻都会不断涌现,加上高度发达的传媒条件,大学生会第一时间接触到各种信息,这无形中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导致管理中不免出现缺乏预警的现象。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也对管理产生了极大困扰,假设一位学生使用社会人的身份在某个网站发表反动言论,高校是无法提前预知的,更加难以实现直接管理。加上现有教育体制将英语作为大学生毕业、就业、评优评选、升学升职的影响性因素,客观上促使大学生更多接触和学习西方主流思想,强化了大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的理解,一旦有知名人士倡导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些大学生很容易成为潜在的支持者。

四、解决改革攻坚期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诱发问题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探讨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

1.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领导班子和从事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教师,都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能力、对其他意识形态理论的辩证理解能力以及对大学生思想引导的能力,增强在改革攻坚期辩证解读社会不良问题的能力,要让大学生对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理性和辩证的认识。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结合“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支部立项、课题研究等形式让大学生亲自参与、加深理解,让大学生从言行上接受和支持马克思主义。

2.强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正向宣传教育。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1]坚持正向宣传,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多宣传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多报道党和国家治理问题、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成果。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的问题上,要正面回应各种质疑和抨击,不要主动丧失解释、纠偏的权力。在高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中,注重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正做到“潜移默化”中学习与成长。

3.摒弃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中的形式主义。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正推进意识形态管理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科学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和群众路线方针,充分从大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大学生特点制定策略、执行决策,也就是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管理要具有针对性,使大学生不至于从心理上对管理者进行抵触。在校园内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相关活动,要秉承着注重活动内容的原则,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活动形式新颖,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而且要注重内容的正确性与教育性,切实做到摒弃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加强活动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使学生作为活动参与主体,真正理解活动举办的意义,真正全身心参与活动,真正强化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4.建立健全立体全面的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健全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的,立体全面的综合防控体系,加大人力和物资投入,充分认识意识形态管理的长远意义,避免因成本问题搁置体系建设的情况出现。要增强预见性和预警力,坚持做到“日排查、月研判、重点时刻强防范”的要求,兵分时段的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在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处理过程中,遵循危机事件的处理原则,减少外来危害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对于优异的舆情监控经验进行整理归纳,并分享到各高校的网络舆情中心;对于处理失当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反思,并探讨较适合的处理方式,避免事件二次发生,如:要建设一种类似福建师范大学“五微五阵地”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网络和现实的全面防控。

5.着力改善影响意识形态管理的外部环境。着力改善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管理的教育环境和网络环境,着力提高管理者应对国内外环境的能力,在改革攻坚期出现的多元化趋势情况下,要正确处理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元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2]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影响力、感召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袭。此外,应当鼓励高校大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在高校树立的理想信念能够在锻炼中更加坚定。◆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3-08-21(01).

[2]中共山东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不断提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10-24(07).

Dialectical Thinking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Management Issues in Reform Crucial Period

Geng Pin&Yang Linxia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108)

different kinds of thoughts continue to emerge in our society,which produces various effects on students.This paper is a valuable research on how to understand and resolve the dialectical ideologymanagement issues to tackle the problemsof college students.The article pointsoutproblemsand hazardsabout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management in the reform crucial period.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situ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and environment on internet and education aswell,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dialectically about the deep reasonswhy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n ideologicalmanagement.Moreover,it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reform crucial period,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management,problem

G461

A

1674-0416(2015)04-0092-03

[责任编辑:谢敬囡]

2015-05-02

耿品,女,1989年生,河南周口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杨林香,女,1974年生,福建邵武人,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博士。

猜你喜欢
攻坚马克思主义改革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改革之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改革备忘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