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治疗及护理

2015-04-16 15:15张艳艳唐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7期
关键词:高血糖低血糖胰岛素

张艳艳,唐丹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ICU科,广东珠海 519000

应激性高血糖是ICU里重症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1],该研究为了探讨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最佳的胰岛素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选取了77例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组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加强血糖监测护理的研究,将研究的内容进行整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在院接受治疗的77例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2],随机分组,分别是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38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而研究组则有39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其中,参照组中,患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有38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11,其年龄在5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6±6.33)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为(17.26±3.29)分。 其中农药中毒的患者有4例,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有6例,糖尿病患者有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有1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0例。

研究组中,患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有39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7:12,其年龄在52~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95±6.44)岁。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为(17.23±3.11)分。其中农药中毒的患者有4例,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有6例,糖尿病患者有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有1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1例。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自愿原则。该研究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将患有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排除了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以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经确认,组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APACHEⅡ评分、疾病类型等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间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治疗方法

1.2.1 参照组 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了12 mmol/L时,使用微量泵对患者泵入胰岛素,以1 U/h至2 U/h为起始速度,并且每隔1~2 h对患者的指尖血的血糖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血糖水平在12~24 h之内能够维持于10~12 mmol/L之间。

1.2.2 研究组 患者的血糖水平超过了7.8 mmol/L对其泵入胰岛素,起始速度以及监测的方式与参照组一致,要保证患者的血糖水平在12~24 h之内能够维持于4.4~7.8 mmol/L之间。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3.5 mmol/L则应该停止胰岛素地泵入,并使用浓度为50%的20mL葡萄糖对患者进行静脉推注,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加强观察。

参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在营养支持、改善脏器的功能、抗感染等治疗方面均相同,仅仅是血糖维持的水平不同。

1.3 护理方法

1.3.1 参照组 给予常规地护理。对患者各项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血压、呼吸、心率、脉搏等,尤其要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对患者进行必要地卫生护理、皮肤护理、病情护理。

1.3.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之上加强血糖监测护理。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低血糖的情况出现。首先对患者进行每隔1 h的血糖监测,对毛细血管血糖进行监测,直到连续监测了3次其血糖水平均处于理想范围之内,则可以将监测的时间推到每隔2 h进行1次。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已经能够稳定地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则可以改为4 h监测1次。胰岛素地注射以1~2 U/h为起始速度,如果胰岛素地注射速度有了改变,则应该将对患者血糖水平监测的时间重新改为每隔1 h 1次。另外,如果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幅度较大,或者是小于3.5 mmol/L,或者是高于20 mmol/L,则应该每隔30 min对患者监测1次血糖。如果患者使用缩血管药物(多巴胺、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等)或者是连续静脉血液透析后,则将胰岛素地泵入速度减去一半并于1 h之内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如果患者需要泵入肠内营养,则应固定泵入的速度,并依照常规的剂量补充胰岛素,并以患者的血糖水平为依据再对胰岛素的剂量做调整。

1.4 观察评价指标

比较组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的例数、低血糖的发生率、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死亡率。

1.5 统计方法

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将参与该研究的77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相关情况的数据,准确无误地录入进SPSS 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其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其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其中95%被作为可信区间,即当P<0.05表示此次实验研究的组间治疗护理方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的例数、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的数据情况,见表 1、表 2。

表1 组间各项计数资料观察指标的数据情况比较

表2 组间各项计量资料观察指标的数据情况比较[(x±s),d]

3 讨论

应激性糖尿病是各种危重病人,如高热、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大手术、创伤如骨折、重度烧伤等,由于处于应激状态,升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分泌比平时增加10倍以上,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也分泌增多,暂时出现的高血糖、尿糖以及糖耐量减低的病理现象[3]。对于ICU患者来说,血糖升高不仅表示患者的疾病严重化,这也是对预后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能够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临床使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是胰岛素配置液,在使用配置液时,需要对配置液进行更换,但是频繁地更换或者是使用的时间过长会影响胰岛素的功效。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在使用胰岛素配置液治疗时,每隔24 h进行配置液地更换,能够确保治疗的效果,并且可以较好按照无菌的原则进行操作[4]。另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发现,对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控制患者的应激性高血糖水平,还能够明显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地发生,能够降低死亡率[5]。该研究中,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的治疗,其治疗的效果相较于常规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要好,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的例数、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较参照组均明显要低(P<0.05)。

在对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时,护理人员作为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看护者以及血糖水平监测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除了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措施,还需要对患者加强血糖监测方面地护理。加强血糖监测护理需要让参与其中的护理人员了解密切监测血糖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明白强化胰岛素治疗帮助改善患者预后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认知程度而提高护理的积极性[6]。研究中,对研究组的患者加强血糖监测,其护理的效果显著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患者。

由于在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尤其对于ICU患者来说,患者因存在意识障碍的情况,或者是因为接受镇静药物地治疗导致低血糖的症状与体征表现得不明显[7]。因此,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体征地变化,预防低血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的血糖出现下降趋势,也应该有警觉,要对胰岛素的使用量进行减量,时刻防止低血糖的出现[8]。该研究中,研究组的患者其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参照组明显低(P<0.05)。这正是因为研究组的患者在血糖监测方面加强了护理。

综上所述,对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治疗时,强化胰岛素的治疗方式能够更加及时、显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能够降低MODS的发生率、ARF发生率、死亡率;加强对患者的血糖监测护理,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患者住ICU病房的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1]马春霞,曹相原.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炎症反应与胰岛素组分关系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3):169-172.

[2]刘旭辉,郑常龙,冯亚群,等.不同血糖控制对老年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2437-2439.

[3]李波,白祥军.胰岛素治疗时机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创伤杂志,2010(10):909-911.

[4]丁怀玉,魏明丽,刘俊,等.胰岛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9-21.

[5]陈晓杰.ICU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治疗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23-26.

[6]盛莉,李焕德,刘艺平.2种胰岛素治疗方法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南药学,2012,10(5):359-364.

[7]李颖,许卫江,刘彬.胰岛素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20(6):580-583.

[8]隗强,李黎明,孟晓静.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81-83.

猜你喜欢
高血糖低血糖胰岛素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UCP2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模型中的应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高血糖相关偏身投掷和舞蹈症的CT及MRI表现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不同水平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