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后的门”关上

2015-04-16 00:42徐雪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调控情绪影响

徐雪珍

〔关键词〕情绪;影响;调控

不久前,听了一堂心理活动课“把身后的门关上”,感触颇深。

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美国生理学家艾马尔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分别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发现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的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的水里有白色沉淀;在愤怒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告诉学生:消极的情绪有害身心健康(尤其人在生气时反应非常剧烈,会分泌出有毒物质),所以,我们要摆脱这些不良情绪,不能让它们整天缠绕着我们。

看了这个实验,我暗自沉思: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效率的探究,而常常忽视自身的情绪管理。尤其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家长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身心长期以来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下,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一旦带到课堂上、扩散到教学中,将“毒害”学生。

一、“把身后的门关上”这堂课,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1.教师的情绪与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在目前以班级授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本身不仅主导了学生知识的教授和能力的培养,而且主导了课堂的气氛和全体学生的情绪——而后者有时比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知识结构等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大。

如果教师心情愉快、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如沐春风、师生关系融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反,如果教师火冒三丈或神情忧郁地走进课堂时,学生就会很紧张,怕惹老师生气,一个个正襟危坐,表现得十分“安静”。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冷漠的表情、低落的情绪直接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地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智力和个性的成长

教师的情绪除了影响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外,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影响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影响学生的智力和个性人格的发展。我们都期待学生成功,而情绪是成就的“催化剂”。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若教师在课堂上情绪良好,则学生回答问题或做练习不但更积极主动,而且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若教师的情绪不好,学生就会显得神情木讷,思维、行动也很迟缓。

3.教师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常听人说“冷粥冷饭好吃,冷言冷语难受”。生活中,我们成年人听到冷言冷语时会心寒,在课堂上,如果学生遭遇了教师也许是无心的冷嘲热讽,幼小的心灵就会受伤,甚至留下阴影。而现实生活中个别教师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行为,会因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得失而把个人的情绪带进课堂,让课堂染上 “孩子脸”般的色彩。某些教师心情不好时就随便找一个学生的小过错对全体学生发一通火,好像全班学生都欠了他似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安全感的,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

二、教师如何自我调控情绪

良好的情绪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表现,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良情绪,教师都不可以将其带到课堂中,在进课堂前,必须随手关上“身后的门”。

1.强身健体

教师首先要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善待自己、关心自己,因为心理压力最终还要靠自己调适。

身体是情绪的载体,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情绪。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保持良好情绪的前提。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虚弱多病的身体不仅会使自己情绪不佳,而且还会在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工作,我们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做瑜伽等,让自己每一天都精神抖擞、朝气蓬勃。这样的教师走进课堂,他(她)身上那种乐观昂扬的情绪必定会感染、振奋学生。

2.修心养性

教师要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1)学会宽容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当教师感觉到自己怒从心起时,应多想想学生的可爱之处,善于发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以宽容之心包容学生的过错,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更多。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凡事都要想开一点,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豁达一些,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我们就能感受到身为人师的快乐。

(2)放平心态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教师要学会面对现实,用一颗平常心正确看待名利,对生活知足常乐。现在教师的待遇总体上还可以,生活优越自然谈不上,至少可以衣食无忧。其实,我们可以放松一下心情,上好每一堂课,过好每一天,享受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惬意,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室里琅琅的书声,校园里爽朗的笑声,就是我们平凡生活的快乐源泉。

另外,可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培养自己平和的心性:比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做,如学书法、绘画、做手工、写作等。长此以往,不仅能陶冶情操,使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还能丰富业余生活,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3)正确定位

教师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扬长避短,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确立一个合适的人生坐标,实实在在地自我开拓,恰如其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脚踏实地地完善自我。一个人只有为适合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才会有充实感和成就感。

情绪的可控性、调控范围及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情绪修养和个性品格,教师要苦练“内功”,才能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

3.合理宣泄

教师的生活圈子比较狭窄,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另外,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偏高,教师难免产生焦虑情绪。人的情绪需要释放与缓解,一旦有了不良情绪,就要善于发泄。找亲朋好友倾诉就不失为一种好方式。碰到不如意的事,对能理解自己的人说说。另外,也可转移目标,比如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等,都能减少不良情绪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绪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

4.课前放松

不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在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必须想方设法忘却。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学生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教师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境,用自己良好的情绪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果课前发现自己的情绪不佳,就想办法放松一下,比如在校园里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听听音乐等,让自己的情绪回到平静状态;也可以静坐一会儿,想一些开心的事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学生会觉得你平易近人。慢慢地,他们会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经常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就会逐渐变得宽容、平和,就能凭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青睐”。

教师是一个辛苦的职业。但教师也有自己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就是拥有学生最为无私的真诚。抛开不良的情绪,到学生的幸福中去寻找快乐,这样你会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缤纷的色彩。学生也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健康快乐地过好每

一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拍去身上的浮尘,把“身后的门”关上,门内将是一个美丽的

春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苏州,215125)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控情绪影响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如何调控困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情绪认同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