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

2015-04-17 03:20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
中国科技产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作者科普学会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韩启德

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韩启德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的工作原则,坚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方向,坚持“想事干、创新招、求人帮、务实效”的工作态度,坚持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本、以学会建设为主体的工作理念,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服务科学决策、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凝聚培养人才等方面成效明显,重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2015年中国科协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以学会工作为主体,以科技人才工作、决策咨询工作和科学素质工作为重点,以科学文化建设为基础,以钉钉子精神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更加奋发有为。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化作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作为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开展科协发展战略研讨,牢固树立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强化大局意识和使命担当,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肩负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科技支撑的历史使命。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进一步认清科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更广阔的视野研究制定好科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好地把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来。

第二,以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在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面更加奋发有为。进一步突出学会在科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按照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开展学术交流示范、引导学科发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培养举荐青年人才、夯实学会发展基础等“1+7”的工作部署,发挥好学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做好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挺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学会改革创新,以创新学会治理方式为突破口,规范学会章程和职能,选择学科相近、工作相关的全国学会组建一批学会联盟,在深化改革中提升学会创新发展和服务能力。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树立一批“能负责、可问责”的先进典型,适时进入试点推广阶段,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认真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扎实推进,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争取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在全国32个省区市实现全覆盖,组织带领全国学会参与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与经济发展深度对接,发挥好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按照“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办好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积极开展企会协作创新计划试点工作,加强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深入开展“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完善专家工作站制度,务求实效。

第三,以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为抓手,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方面更加奋发有为。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全力打造“科普中国”品牌,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搭建网络科普互动空间,创新科普运营模式,推进信息化与科普活动深度融合,促进科普资源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实体馆、流动馆、科普大篷车、数字科技馆等科普基础条件建设,加快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编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动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创新升级。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普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办好“全国科普日”等重点主题活动,实施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大对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提供科技支撑的力度,把优质高效科普服务精准送达基层人民群众。完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长效机制,面向重点人群组织编发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做好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和结果发布,启动“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督查和总结。推动编制发布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动将“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等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到国家和各地各部门“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四,以开展独立第三方创新评估为抓手,在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方面更加奋发有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深化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工作,启动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提升科协作为科技创新智库的水平,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精心选择评估试点项目,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契机,支持有条件的学会承担科技计划绩效评估委托任务,发挥好创新评估作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重要手段的作用。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拓展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功能,深入开展专项调查,全面了解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政策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荟萃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积极主动参与“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

第五,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在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方面更加奋发有为。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院士候选人推荐中的基础性作用,全力做好院士推荐工作,提高公信力。着眼于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联合中组部、科技部等部门出台文件,推动采取一揽子措施改进科技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机制,促进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流动,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创新能力。千方百计抓好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新星计划,以35岁以下的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为重点,在科研资源配置、科技人才评价、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加大对“小人物”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在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作出突出业绩。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优化结构、加大力度,着力打造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协奖励品牌,争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推动理清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边界,按照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保护科技工作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

第六,以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为抓手,在搭建创新前沿国际合作平台方面更加奋发有为。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精心办好世界机器人大会,邀请世界一流科学家、研究机构、企业参会,促进机器人领域国际合作,吸引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向国内集聚,推动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共同体,将这次会议开成机器人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会议期间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国际邀请赛,培育创新创业后备人才。创新“海智计划”体制机制,大力推动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凝聚更多海外高端科技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争取在华召开更多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特别是高技术大会,引进更多世界一流学者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加大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大奖的推荐力度,支持更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走向国际舞台,增强我国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科联及31个国际科技联合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争取在2015年转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为实现成员国之间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打下基础。

第七,以做好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工作为抓手,在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更加奋发有为。继续通过资料采集、专题展示等多种形式做好科技人物宣传,完成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任务,举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加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有代表性、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贡献和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大国际宣传力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科技中国的良好形象。发挥科学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促进作用,研究出台科学文化建设纲要和科技工作者行为规范,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坚守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依法依规开展科技活动,努力做科技创新、遵纪守法和道德引领的模范。

第八,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意见为抓手,在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交科技工作者之友方面更加奋发有为。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群团工作的指示精神,抓紧研究制定中国科协学习贯彻中央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建设科协搭台、党政领导参与的科技界定期协商机制,建设以促进交流共享、加快成果转化为导向的中国科技创新网,建设以大学科为依托、邻近学会参与的学会联盟,建设学会为主导、官产学研用金参与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群团发展道路。紧紧抓住中国科协与统战部、农业部、教育部、国资委等联合发文的契机,按照“六个哪里”的要求,加快在企业、高校、园区等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地方建立科协基层组织的步伐,拓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挥作用的空间,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认真做好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筹建工作,努力建设成为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工程,成为国家级科学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规范学会财政性专项经费管理,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发挥好学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把学会这个科协系统的组织基础夯实筑牢。

(本文系韩启德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编)

猜你喜欢
工作者科普学会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科普达人养成记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学会分享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