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的编写

2015-04-17 01:07黄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教案学案思想品德

黄艳

导学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方案。所谓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立足学情,编制导学案,来实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则以导学案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出思想品德导学案的作用呢?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思品导学案与课标、教材、教案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就是引导初中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方案,它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案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与区别。

1.导学案与课标

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01年首次颁布实施,2011年第一次全面修订,从2012年9月开始实施,它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依据,它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老师们备课、撰写教案、组织教学的依据,当然也是编制导学案的依据。导学案的编写要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目的与要求,针对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都应该在导学案中有很好地体现,可以说导学案应该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蓝本。

2.导学案与教材

思想品德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的执行文本,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材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和线索,但并不是要求我们老师去简单地去教教材,而要在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可以针对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的第二次开发,那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正好可以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使教材更具有地域性和适合学生的学情。导学案要根据教材来编制,但不是教材的简单翻版,不是把教材内容用填空题的形式呈现就了事了,而是通过导学案更好地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落实课程标准。

3.导学案与教案

教案是一个的课时教学方案,也把它叫做教学设计。一篇教案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教案一般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去设计的,而导学案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的,从立意上有区别,再者在基本环节上是不相同的,在制作技术上也和教案的写作不完全一样。

二、初中思品导学案的环节

课堂是“导学案”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流程一般为: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精题演练——探究质疑——课后反思五个基本环节。当然,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其具体操作流程也有所不同。

l.目标展示环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等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实现任务的途径,在了解目标和学法的基础上,分清重难点。

2.自主学习环节: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认真地自学,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完成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对于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或标记或整理,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提供素材。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指导好小组的交流同时收集好学习小组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精讲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精题演练环节: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查漏补缺。精讲的形式有多种或者教师进行点拨或者学生进行讲解。最后一般由后进生进行归纳,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4.探究质疑环节: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迅速理顺收集好疑难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5.课后反思:学生在系统学完新知以后,及时反馈所学情况,有无疑问,及时记录在此,以便及时摸清学生的学情,补救知识遗漏,调整教法和学法。

三、如何编写初中思品导学案

1.发挥教师专业性

编制导学案要求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吃透新课标。条件具备的,可以集思广益,发挥学科教研组的功能,集体备导学案,导学案的质量决定了课堂学习的质量。课堂上由学生来展示,老师来概括、总结、延伸,这就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效果显著的课前预习。只有导学案精练、完美,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学生预习才会充分、深入。导学案的“导”是关键,预习的材料尽可能选取具有时政特色的。学生关注的。能突出课程重难点的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问题应明确、有一定梯度、环环紧扣,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课堂举重若轻,各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热情也高。

分组合作时,教师可以将不同梯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内,便于发挥优生的辐射带动效应。可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然后进行小组展示,对于表现优异的学习小组,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各小组要结合其他组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2.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

作为以德育功能为主的思想品德课,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应该达到三个要求,一是学习目标要细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把握;二是要凸显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能力目标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如果仅仅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就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本质;三是要深入了解学情,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理清重点和难点,熟悉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要注重研究学生,具体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新知识的可行性。

在编写和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群体中有着丰富的生活情境资料,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初的兴奋点和基础点。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度越高,学生越感兴趣,越容易开展教学。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努力创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由易渐难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总之,“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学案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阶段,其着力点应有所侧重,要实现初中思品课“少教多学”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小湾中学)

猜你喜欢
教案学案思想品德
《立定跳远》教案
乡愁导学案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比例尺(一)”导学案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