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村镇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5-04-17 12:23胡亮亮
现代经济探讨 2015年5期
关键词:村镇市场化利率

胡亮亮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组织创新的重要形式,对于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充实“三农”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凭借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相对优势,自2007年以来村镇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不利局面。但作为新生事物,由于成立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低,筹集资金难度大,经营环境受限等原因,致使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愈加凸显,村镇银行如何应对,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利率市场化在农村地区的改革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市场上融资利率的高低水平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其中涵盖了利率确定、利率构成、利率传导和利率监管等层次的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在市场资金配置中发挥“杠杆”调节作用,金融机构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地调整利率水平。自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模式、沿着双轨制的道路不断稳步推进。当前,央行已放开贷款下限(除个人房贷利率),仅管理存款利率上限,外币存贷款利率、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票据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金融机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能力不断提高,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对于我国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大致可分为9个阶段(见表1)。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6年底,银监会颁布银监发[2006]90号文件,提出“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取消营运资金限制,降低注册资本要求”,为鼓励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007年1月,银监会又颁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规范村镇银行的设立和经营行为。在各项政策支持下,村镇银行得以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末,村镇银行已涵盖全国31个省份,遍及1083县 (市),占全国县(市)总量的57.6%。组建的1071家村镇银行中,中西部省份达665家,占62.1%;已开业的987家村镇银行中,有739家实现盈利;支农支小为村镇银行的主要特色,农户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分别达1455亿元和1825亿元,合计占比90%。村镇银行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推广,目前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经营日趋稳健、股权结构多元、服务渐具特色的小微银行群体。

虽然村镇银行自设立以来发展速度较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村镇银行因受诸多制约因素影响还存在一系列短板:如资金来源少、政策支持不够、股本设置不合理、法人治理不规范、金融监管缺少针对性等,加之农村整体经济环境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等也拖了村镇银行发展的后腿。在业务操作中,村镇银行还存在不能像商业银行一样开展 “通存通兑”、不能进行系统内资金往来结算、风险管理制度和手段薄弱等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无论从深入农村金融市场,还是服务“三农”这两个方面来说,我国大多数村镇银行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表1 中国农村地区利率市场化一览表

三、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村镇银行受到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由金融机构自行决定,由于村镇银行是独立法人机构,相比其他商业银行来说,具有管理层级少,决策传导快,市场反映灵敏等优势。利率市场化将给村镇银行带来空前发展机遇,但同时村镇银行也会因受制于内外在因素制约而面临巨大的挑战。

1.利率市场化给村镇银行带来发展机遇

(1)提高吸收存款的能力,缓解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与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信用社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网点少,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当地企业和居民对村镇银行认知度不高,出于安全考量,将钱存到村镇银行的意愿较低,导致村镇银行吸储难度很大,资金来源匮乏。然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村镇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将存款总量少的劣势变为付息成本低的相对优势,通过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以相对更高的价格吸引客户,来增加储蓄和对公存款规模,增强经营实力。

(2)增强利率定价能力,提高经营收入水平。在利率受到管制时期,央行直接限定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村镇银行只能按固定利率价格提供产品和服务,经营收入水平受到严格限制。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村镇银行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对象,按照他们的风险程度设置合理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并且在细分客户群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定价策略,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经营收入。

(3)拓展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个性化金融服务水平。在利率受到管制的条件下,由于村镇银行不能自主定价,结果是金融产品单一化,只能从事传统简单的存贷款业务,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拓展难以进行。相比之下,在实现利率市场化后,村镇银行凭借自身层级较少,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信贷审批机制灵活、委托代理链短的优势,通过利率价格的创新和改造,可以推出各种形式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在降低金融资产损失风险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利润用于自身发展。

(4)有助于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村镇银行竞争力。在利率管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下,农村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非正规金融机构以及民间借贷等地下金融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了农村金融市场,对村镇银行的发展极其不利。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作为价格信号,实时反映了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在此情况下,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而自主决定上浮还是下浮利率以及浮动区间,资信条件较低的客户可以通过支付更高的利率在村镇银行获得贷款,村镇银行竞争力随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击地下金融活动、净化当地市场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

2.利率市场化给村镇银行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1)利差缩小,利率风险凸显。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利率将会频繁波动,利率的期限结构也更为复杂,给村镇银行业务经营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一变化,银行需要重新调整和分配存贷款利率和期限结构。由于村镇银行规模小,品牌弱势,会有强烈的“吸储”意愿,只能采用提高存款利率和压低贷款利率的办法来吸引客户,造成利差缩小甚至倒挂的现象,造成利润下降。而且,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金融机构竞争,村镇银行处于完全弱势地位,可能导致经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2)违约可能性增加,信用风险上升。村镇银行的客户以农户和中小企业为主,他们信用风险较高,经营规模较小、缺乏担保、抵押品和信用记录,而且位于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交通条件较差、信息传导慢,相比城区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面对的信用风险更高。同时,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一般会出现一段利率上升期,而利率上升会抬高借款人成本,导致违约现象增多。此外,部分高利率借款人以获取高额回报为目的而偏离主业去追逐高风险项目,使农村市场的“信贷逆向选择”更加突出,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村镇银行信用风险。

(3)资金定价难度增加,业务能力面临考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不再管制,为适应利率波动,村镇银行必须根据客户信用、风险程度,资金成本等情况制定产品价格方案,价格竞争在经营中发挥主导作用,产品定价能力将成为村镇银行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村镇银行本身成立时间短、业务经验不足,考虑到信贷风险、供求情况和成本费用等因素,能否合理定价是对村镇银行业务能力的极大考验。

(4)专业人才紧缺造成风控压力加大,操作性风险上升。村镇银行虽然会从发起行带来一部分业务骨干,但大部分员工需要从社会上招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无论从业务知识和社会经验来说在短期内都无法达到工作需要;而且村镇银行人员流动性大,很难获得业务经验丰富的金融从业人员的加入,导致潜在操作风险很大。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期限管理更加复杂,现有人员往往难以胜任。由于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规模小,内控制度不够健全,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往往未设立风控协调部门,也使操作性风险大大增加。在一些地区,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透支发生率在银行业中高居不下,也显示村镇银行的操作风险不容小视。

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发展村镇银行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对村镇银行应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政府应出台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村镇银行服务“三农”。中央银行应给予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市场资金拆借等政策优先,以增强村镇银行实力。

(1)对村镇银行实行差别化准备金率政策。目前村镇银行与农信社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致,虽然同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但村镇银行在各方面与农信社均存在较大差距,如果仍维持相同的存款准备金率,势必会影响村镇银行的竞争能力。因此,从现实情况出发,监管部门应对村镇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设置宽限期,规定村镇银行在此期间内执行比农信社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低一级标准的存款准备金率,让村镇银行在发展初期不仅可以保留更多营运资金缓解“融资难”,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流动性风险和融资成本。

(2)暂不执行村镇银行存贷比考核。根据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享受成立5年内不考核75%存贷比指标的宽限期。目前部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已接近或超过5年,而且村镇银行存贷比超标的情况很普遍,如果立即进行存贷比考核,村镇银行势必要大幅压降信贷规模,这不但会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正常的业务经营,并且还会进一步造成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在多方面权衡下,建议目前对村镇银行暂不执行存贷比考核,同时还可以采取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对经营良好、资本充足的村镇银行,对当年存贷比控制指标给予适当放宽,以利于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3)扩大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村镇银行在综合考量资金供求关系和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基础上,在更大的区间里自主确定存贷款利率价格,以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同时,在加强监管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村镇银行先行开展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以提高其吸收储蓄存款和市场资金的能力。

2.改变同质化竞争,开展错位经营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村镇银行与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同质化竞争上村镇银行毫无优势可言,只有选择差异化经营模式才能增强竞争优势。

(1)坚持服务市场错位遴选。设立村镇的初衷是支农支小,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出现 “脱农脱小”的趋势,而且都倾向将机构设在县城和乡镇繁华地段。而这些地区金融机构较多,竞争更为激烈。所以在服务市场的选址上村镇银行应避开上述地区,向农村地区不断渗透,利用小微银行的优势拓展金融服务。

(2)坚持服务对象错位确定。村镇银行在服务对象上目前与其他商业银行定位重合,客户主要为中小企业,农户偏少。而由于村镇银行资本金少、体量小,利率市场化后竞争劣势更加明显。从分散风险角度考虑,村镇银行更应与其他商业银行错位经营,将目标客户定为小微企业和农户,如农村粮食加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3)坚持服务产品错位经营。村镇银行要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宣传,通过业务创新,推出对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户具有吸引力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除存贷款业务之外,还要重视开拓保险理财、顾问咨询等综合性业务。在抵押品创新方面要结合当地实际,尝试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门店抵押、农机具抵押等新型抵押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当地小微企业和农民创新提供新型特色化贷款方式,通过特质化产品赢得市场空间。

3.开展多元化业务并合理定价,增强产品创新能力

(1)合理确定价格。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存贷利差不断收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相比之下,中间业务具有差异性强、覆盖面广、利润增长空间大的优势。村镇银行要加快发展信用卡、支付结算、委托保理、资产管理等中间业务;还要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加强合作,推出差异化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利率市场化后,价格是银行经营的重要杠杆工具。村镇银行应设立专门定价部门测算和制定利率价格水平。在存款业务方面,要参考市场的资金供需状况和同业利率水平,确定有竞争力的存款利率;在贷款业务方面,则要根据自身实力统筹安排贷款利率水平,防止出现贷款集中度过高现象。

(2)加强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一是积极试行在授信额度内实行“分批使用、循环贷款”的信贷管理模式,提高贷款便利化。对运输和销售企业可以探索开展动产质押贷款。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开展订单担保贷款。对小微企业,可以探索将其收费权益和存货等作为抵押物来贷款。二是可以借鉴发起行优势,如农信社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等,村镇银行可以移植过来,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是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等来提升产品的适用性和便捷化。如江苏溧水民丰村镇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产品营销,深入宣传该行网络银行和移动银行的优势,吸引大量开户企业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服务。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控

受到主发起行制和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股本总额15%的限制,村镇银行在法理结构上容易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村镇银行无论是高管人员、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上都受到主发起行的深刻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对进入村镇银行积极性不高。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只有改变主发起行的股权限制,扩大民间资本股权占有比例,才能吸引民间资本大量进入村镇银行。此外,还需要在新的股权结构下,重建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职责权限,以利于各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一是放宽对发起人的限制。我国目前已经允许民营企业设立银行,因此应允许民营企业成为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应修改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并积极服务“三农”。二是要增强风险管理部门对利率风险管控的能力。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要强化风控部门建设,增加对利率风险的管控职能。通过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来衡量利率风险的危险程度、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通过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来加强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管理。

5.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和农业风险多发性、系统性特点决定了现阶段只能采取由政府扶持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性的银行保险合作信贷模式,可以有限降低“三农”风险,从而显著提高村镇银行的信贷支农意愿。二是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合适的担保机制,通过推动多种服务“三农”的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提高银行和担保公司合作水平,以满足当地小微企业、农户、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三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2014年底,央行出台《存款保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存款保险制度将要实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公信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实行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存款保险费率,可以正向引导村镇银行合规稳健经营。

1.徐相华:《利率市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对策分析》,《经营管理者》2013年第1期。

2.张迎春、张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差别监管的内在机理:由村镇银行生发》,《改革》2012年第5期。

3.柴瑞娟:《民间资本控股村镇银行:逻辑证成与法律规制》,《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4.赵志刚、巴曙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新金融》2011 年第 1 期。

猜你喜欢
村镇市场化利率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