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我国阅读问题实验研究述评

2015-04-20 01:46陈忠裕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结论文言文

陈忠裕

编者推荐辞:艾伟为何人?谁对中国近现代的儿童阅读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从殷商甲骨、战国铜器、秦汉篆隶、晋后楷书到中国近现代的规范汉字为何由右到左直排最终变为由左到右横排?这种重大变革对于后人的阅读速率、阅读习惯等又带来了怎样的方便?艾伟等人又如何引进西方先进民主的教育观念来改变中国近代古老刻板的教育理念?陈忠裕先生的《近现代我国阅读问题实验研究述评》为我们解开了诸多谜团。

我国近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一开始就和教学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如艾伟、龚启昌等在汉语文教育心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有的侧重于综述性研究,如龚启昌曾撰文从“阅读之机能”、“阅读之理解与速率”、“阅读之兴趣”、“阅读的方法与条件”和“阅读之教学原则”五个方面,介绍了自20世纪初国内外近20年的研究成果,其中着重评述了国内学者研究汉语文阅读心理的一些重要结论;而另一部分则侧重于专题性实验研究,比如艾伟等人支持的一系列单项实验等等。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方面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一、阅读兴趣研究

教育心理学家艾伟一直潜心于自己的实验研究,在中文阅读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心理研究成果,对语文教育界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1938年9月,艾伟以文言文作材料,举行了第一次阅读兴趣实验。实验对象为小学五、六两个年级上学期的9名学生,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在阅读中不同特质的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高低排列依次为:儿童故事,惊人的描写与叙述、生动的描写与叙述、静的叙述。由于此实验存在着被试人数少,材料也少且仅是文言文,实验手段不够科学等因素,所以实验的结果不太可靠,结论也相对比较片面,在编写教材时可采的价值不大。

1939年6月,艾伟又举行了第二次规模较大的阅读兴趣实验。被试对象仍为小学生,分布在四、五、六三个年级下学期,共计26人。最后,艾伟对四、五、六三个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了归纳:(1)随着读物特质的转变,学生阅读兴趣的浓淡也发生了转移;(2)读物的特质可以分为惊异、生动、动物叙述、谈话式、幽默、情节、男性、女性、儿童、成人、静的叙述、知识灌输、道德暗示等十三类,前九类为儿童最感兴趣的,而后四类则最不感兴趣;(3)小学各级儿童对于读物兴趣都比较相近;(4)韵文对于儿童而言似乎没有特殊兴趣,此外儿童在寻常家庭的生活经验方面的兴趣表现也很淡然。(5)阅读兴趣与阅读难度没有太多相关;(6)儿童对于文言文兴趣不如白话文浓厚。通过种种分析,最终得出了结论:为儿童文学之写作,异常重要,而写作者对于儿童心理应有认识,更加重要。相比首次实验,本次实验结果可信度有所提高,科学性也大大增强。

到了20世纪40年代,艾伟还把实验的对象和范围扩大到初中,先后进行多个实验,主要有“学生对读物兴趣之评判”实验、“由背诵结果分析学生之兴趣实验”等。实验的结论是:儿童的兴趣与成人不同,成人依照自己的喜好为儿童选择读物,不尽受到儿童的欢迎。所以说在儿童所读的材料中,儿童不喜欢内容的比例和教学质量是呈反比的。

1943-1944年,胡士襄、江文宣在艾伟指导下从事了一次小学中高年级儿童阅读兴趣的实验,此次实验规模比较大,被试者为初小三年级上学期至高小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共计685人。由研究结果可知,它与艾伟的研究结果颇为相近,这说明实验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对于国语课本的编写、国语教学的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速率研究

1、汉字直排横排对阅读速度的影响

自商朝的甲骨文开始,我国的文字均为纵行排列,阅读者的目光关注点一般从上往下移,看完一行再向左移。一页有十几纵行,阅读的顺序是从右至左。这是我国阅读文字的一般习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来自西方的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冲击也日益加剧。同时,很多来自中国的有志之士也开始主动的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以期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在这种西学东进的背景之下,以拉丁文字为主的外国文字相继传入中国,一些学者注意到西文的阅读方法与我国的阅读习惯恰好相反。汉字的组织与西文不同,是方块字,既可以直排也可以横排,所以在民国初年以来的一些坊间教科书中,出现了横排和直排混杂的现象,在排版上没有一定的标准。1904年,我国首部汉字横排的印刷品《汉语字典》的发行,1915年, 《科学》杂志的创刊号业首先采用了横排印刷,横排与直排这两种相互并存的印刷局面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试图从中西文字排列方向的比较中,得出汉文是横排或是直排更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更利于提高阅读速率的结论。但是,究竟哪种排列形式更加完美,哪种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的规律,在当时来看,依旧是一个谜。

早在1918年张耀翔以中国留美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结论是直排优于横排;1923年杜佐周的实验结论倾向于横排优于直排。1925年沈有乾运用照相机研究眼球运动方法来实验阅读横排或直排材料哪个效率高的问题。最后,艾伟得出的结论是,汉文适合采用横排印刷以改变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同年,陈礼江、哈尔二人也进行了汉字横排与直排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横排和直排阅读没有好坏之分,速度的快慢纯粹受习惯与训练的影响。艾伟的横直读实验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艾伟得出初步结论:对于低年级而言,直行阅读成绩较优秀。对于高年级而言,横行阅读成绩较优。对此结论,他又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意见,例如杜佐周、陈礼江、哈尔、沈有乾等人,认为在排除习惯和熟悉材料干扰的情况下,通过速视法进行实验,证明横行阅读成绩最佳。总之,艾伟所研究的汉字横排与直排的问题,充分肯定了汉字横排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而且将会为以后教材、印刷物的印刷做出巨大的贡献。

对于汉字横行和直行排列问题,直到建国前夕还有不断的争论,但是随着汉字左起横排的书籍和报刊的增多,在实践中横排阅读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最终在建国不久便得到了广泛推行。

2、篇幅长短等对诵读速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背诵一些经典文章对于初学者提高语文成绩是大有裨益的。如何提高诵读速率,已为人们所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艾伟曾对此作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这个问题,艾伟一共做了四次研究。首先是“篇幅长短与诵读速率”的关系研究。其次是“文章内容在背诵与默写上的影响”。以初中一年级所读的文章为研究材料,从中选出七篇让学生诵读,直到会背诵为止,同时观察内容的深浅与诵读次数的关系。

此外,有学者从整读和段读的角度实验其对阅读速率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主要是:(1)朗读与默读在理解和速率这两个因子上,都能表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朗读在速率上次于默读;(3)在理解方面,朗读比较适合低年级,而默读在高年级则独显优势。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都采用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情形的弊端在高年级尤为突显,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的提高。艾伟等人诸多有关阅读速率的研究,对于改进当时的阅读教学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今语文教学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启示作用。

三、阅读理解能力研究

1、中学生文白能力的比较研究

“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很深,废除文言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首先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消除的,其次从继承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讲,传统文化并不尽是糟粕,文言文中有许多优秀的内容是儿童学习所必要的。鉴于此,艾伟先后做过三次实验以探测儿童学习文白的能力,他的结论前后稍有不同。1926年艾伟来到沪宁杭三地,通过对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测验,艾伟认为对于儿童来讲全面理解文言文有很高的难度,所以艾伟认为应该废除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内容,在初中教材中从易到难开始编写文言文内容并进行教授,同时文白内容之间有一定的比例。从1940年开始,艾伟在中大实验学校主持教学工作,并在小学高年级中进行文言文教学实验,这次教学实验成果十分突出,因此艾伟提议从高小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这是他文白观念的三次转变,对中学文言白话的阅读能力的分级测量以及文白的理解力都有细密的研究。

2、默读能力研究

默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在20世纪20年代时逐步得到重视,对于默读能力的研究以艾伟的研究最为突出。1936年,艾伟开始对默读行为与阅读速度及理解程度的关系进行实验,结论是:(1)阅读理解力越强,阅读速率也越高,同时,默读能力与智力也是呈正比例的关系。(2)中国孩童的默读速率与理解都可以借助训练而逐步提高。 (3)原本默读能力比较高的,训练起来提高较慢,而原本比较差的,经过训练则会进步较快。艾伟通过这些测试实验,得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结论。艾伟还依此编制了中小学各级默读能力测验,都有常模,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得以广为流传。

对于阅读(默读)的理解能力,艾伟曾作过深入的实验研究。他通过对实验成果的总结把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分为三类:(1)理解是人类的一种思维习惯,是人类思维对于理解客体的习惯性本能主观反应。(2)在第一种的习惯性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的情况下,需要长时间的联系作为理解能力的补充,使得这个本能反映得到巩固和加强,叫做第二种理解能力。(3)在普通的阅读习惯已经养成的前提下,阅读者的理解能力仍然不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的生疏文字和生疏内容无法深刻理解,就需要循环往复地多次阅读。称之为第三种理解能力。由此可见,艾伟的三种理解力,实际上表明它们与个人经验背景以及联想、习惯等因素的密切关系,经验的厚实、联想的迅速、阅读习惯的养成等都有助于阅读理解力的提高。

在西学东进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寻找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别,希望来以此改变中国古老的、刻板的教育制度,来繁荣中国的教育事业。艾伟等人进行的关于阅读教育问题的心理实验,带领着更多的人开始使用科学的民主的方法来进行语文教育,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语文阅读教育科学化的进程,而且对当今的语文教育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结论文言文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会背与会默写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