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

2015-04-20 01:46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僻字记忆法基础知识

胡 莉

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整体语文分数、素养的高低。为此,在高中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记忆的有效方法,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对此谈谈自己教学感想。

一、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生僻字词,积累知识常识

一般来说,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本篇幅一般都较短,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也不多,比较浅显,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文本内容自然而然有所增加,而且尤其文言文部分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点更多,形式也更为丰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尽量掌握更多的生僻字词,为高考做准备。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在生僻字词这一块,都不够重视,忽略对生僻字词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如在《琵琶行》中,出现了“钿头银篦”这个生词,对于这个词,有些学生虽然不知道它具体指的是什么,但从文本阅读中也能猜到,它大致是与古代女子妆饰修容有关的物件,所以认为知道了这个词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无需知道它的正确读音与写法。面对如此形势,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了,让学生明白这篇文言文之所有优美,就在于其文辞的丰富与准确,可谓是“增一字,则啰嗦,省一字,则减色”,而要想全面把握这篇文章,就必然需要对文中的各个基础知识加以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来把握“钿”与“篦”的具体含义,还可以通过网络查看“篦”这种物件的样子。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两个生僻字,而且还进一步地领略到这篇文言文中文辞优美的所在。

当然,在生僻字词学习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咬文嚼字到弄懂每个生僻字词的意思,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握生僻字词的基础上,深化对文本的了解。

二、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记忆办法,展开知识记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记忆办法,进而针对不同的基础知识类型,灵活运用各种记忆办法,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第一,归纳记忆法,即在分类的基础上将某些具有相同特点的基础知识点按照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进行强化记忆的一种记忆办法。比如,在记忆文学常识方面的基础知识时,就可采取以下办法进行归纳记忆:①按照标题进行归纳记忆。如归纳题目中带有“记”字的文章: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等;②按照文本的文体进行归纳记忆。如归纳属于乐府诗的文章: 《春江花月夜》 《琵琶行》《长恨歌》 《木兰诗》 等等。将初高中乐府诗全部集中在一起,既便于识记文体知识,又便于进一步理解相同文体所具有的写作特点;③按照文本的流派进行归纳记忆。比如归纳我国古代“豪放派”和“婉约派”诗人及其典型代表作。豪放派: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声声慢(寻寻觅觅)》,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

第二,联想记忆法,即从一概念中的理解记忆诱发对另一概念的理解记忆,以此来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由此及彼,最终构成一个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便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扩大自身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知识记忆效果的记忆方法。比如,在学习某一作品的时候,就应该马上联想到作者、作者所处的年代、创作的背景、他人对作品作者的评价等,而从一个朝代(时代)中,就可以联想记忆这个处于这个朝代(时代)的作家、作品、名人名事、文学流派等,以此来将众多基础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加深记忆。

第三,口诀记忆法,即将具有相似特点的知识点连接在一起编成口诀进行记忆的一种方法,多用于易错字、语法知识、文学知识等记忆中。比如,利用口诀记忆法记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形象);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形象);征战沙场收复失地(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蔑视权贵淡泊名利(的形象);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归隐田园避世脱俗(的形象);寄情山水洁身自好(的形象);亲友离别难舍难分(的形象);羁旅他乡思乡念亲(的形象);相思无限肝肠寸断(的形象);独处深闺惆怅忧郁(的形象)。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对于语文科目中的众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生字词,以领略到文字的优美,灵活运用各种记忆办法,以全面把握各类基础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生僻字记忆法基础知识
生僻字里识青铜
清律的基础知识
让语文老师也会怀疑人生的生僻字
学习生僻字
挑战动物生僻字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