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 激活课堂

2015-04-20 01:46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悬念孔乙己父爱

季 萍

好的课堂导入犹如动人乐曲的前奏,精彩戏剧的序幕,富有艺术魅力,往往容易拨动学生心弦,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讲究导入艺术,把握导入技巧,营造“先声夺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学习氛围,从而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教学有效性。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悬念导入,激趣诱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导入时,巧妙地设置悬念,往往可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潜能,唤起学生追根溯源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巧妙地制难设碍,留置悬念,营造矛盾,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例如,教授鲁迅《孔乙己》一文时,笔者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有人说,古希腊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是“性格悲剧”,易卜生悲剧是“社会悲剧”。 《孔乙己》这篇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孔乙己悲惨一生,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全文笼罩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鲁迅又是如何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孔乙己这个悲剧形象的?这样,通过激将设疑,悬念导入,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承上启下,引出了本课学习重点,而且激活了学生好胜心,拓宽了学生思维空间。

二、情境导入,情感渲染

情境导入,重在感染,以情动人,以景引人,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情感,获得启迪,陶冶情操。在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借助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动人心弦的音乐艺术或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之与文章作者产生内心共鸣,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激情。譬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朱自清《背影》 一文,作者以小见大,选取“背影”这个独特视角,用朴素真挚语言,细腻传神手法,客观真实地抒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浓浓深情。在开展新课前,笔者先播放崔京浩演唱的歌曲《父亲》,让学生从歌词、旋律欣赏中领会深沉的父爱。然后在音乐氛围渲染下,絮语般地导入新课,引出主题:“父亲是一把伞,为我们撑起无雨的晴空;父亲是一池湖水,包容我们的无知和娇嗔;父亲是一座桥,渡我们从悲伤飞向快乐。”以深情的话语增强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体会父爱的真谛,感受父爱的伟大,从而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中。

三、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故事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引入入胜,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与青睐。以故事导入新课,往往可以使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爱听奇闻轶事这一心理特点,立足课文内容,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趣味性强、寓意深刻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新课,激活课堂氛围,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投入新课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进行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孟子》 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的学习时,笔者以“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小故事导入新课,引出作者,并以此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做到持之以恒。再适当地添加一些诸如《始作俑者》 《五十步笑百步》《一暴十寒》等有关孟子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了解孟子的生平及主张,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良好的铺垫。

总之,一堂课的成功,离不开课堂导入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情况,优选策略,巧妙导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其以饱满积极的热情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悬念孔乙己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父爱如山
没有悬念的对决斯巴鲁森林人 VS 上汽大众途观L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