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5-04-20 01:46吴宝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蔺相如项羽高中语文

吴宝钏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的重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课标的实施。那么如何开展呢?

1.开展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我国传统教学理念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课后的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点,最后借助考试的手段,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地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低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个性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改善高中语文成绩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将相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视角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就人物的性格、品质、历史地位和作用展开讨论。在传统的概念中,《将相和》中的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正面人物,蔺相如是识大体的代表,而廉颇是知错能改的典范,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过程,很多人忽视了赵王的存在及其历史作用。试想如果没有赵王的知人善任,唯贤是举,那么蔺相如和廉颇还能够拥有展示自己能力和完美人格的舞台吗?还能够创造丰功伟业,并且历史留名,千载传颂吗?因此,在《将相和》的学习过程中,单纯分析蔺相如和廉颇的人品、处事的风格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只有把赵王的历史作用充分地给予展示,才能够实现以古喻今、古为今用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展问题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问题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作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问题教学也是新课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益探索,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的弊病,促进课堂教学风气有根本性的转变,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手段之一,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从以往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对学生的辅导,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培养高中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问题教学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问题提出、分析及解答的过程中,也是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的过程,对于学生的成才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高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及价值观。

3.通过课堂讨论培养求异思维

讨论是交流的摇篮,是进步的阶梯。只有在适宜的氛围中,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彼此在创新思维的能力方面的进步。思维只有依托外力的刺激,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例如:项羽在乌江自刎是英雄主义的行为,这在历史中早有定论。但是,唐朝诗人杜牧对此却提出不同的意见,主张依托“江东子弟多才俊”实现“卷土重来”的政治目标。姑且不论项羽的自刎的历史意义及杜牧建议的可行性,仅仅从创新思维的角度出发,杜牧的观点就是值得提倡的。他采取反弹琵琶的方法,对历史的定案进行翻案,一改前人主张的悲观的历史论调,提出了对于项羽结局的全新的解读,即项羽可以忍辱负重,摆脱名利的束缚,从军事的视角重新定位成功和失败的关系,以胜败是兵家常事的心态,考虑未来的去向,如果如此,那么项羽在江东重新建立势力,卷土重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汉朝的历史也可能就此改写。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也应该采取类似的方式,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以便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步。如果完全拘泥于常理,按照惯性思维的方式展开课堂讨论,那么就会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重新走入千文一面的怪圈,对于高中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4.总结

总之,创新是前进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蔺相如项羽高中语文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将相和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
梦遇项羽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