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5-04-20 01:45吕晓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泰山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吕晓丽

笔者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着深切的感受。本文主要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要,“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

2.用于创设课文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语文教材中有情节跌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

(1)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性课文的有效途径。上《雨霖铃》时,播放配有充满愁情的音乐的朗诵,为把学生带进那种离情别恨当中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氛围。同样,上《念奴娇·赤壁怀古》 可以播放充满豪情的音乐。借助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2)以画面再现情境

如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利用多媒体光盘,在播放课文配乐朗诵时,通过VCD展现月下荷塘中“亭亭的舞女的裙”般的荷叶,“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以及荷塘中素淡朦胧的月色和深浅不一的月影。这一幅幅画面形象逼真,让散文的神韵出神入化地感染学生,学生的情思自然会飞向文学的自由王国。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美境,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于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悟能力的培养。

3.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我在上姚鼐《登泰山记》时,首先展现的是一组有关泰山的画面:西谷、中岭、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石刻、泰山雪景、泰山日出图等。把课文中对泰山的抽象描写通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郭华建老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的时候,首先在投影仪上展示了辛弃疾的画像,让学生根据画像来研究辛弃疾的特点,结果得出那幅画像上的辛弃疾具有很浓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为理解全诗提供了一把钥匙。虚实结合、动静相生,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驰骋于美的画面中,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教学之中。

二.多媒体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弱点表现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有着它的弱点,这主要表现在:

1.运用多媒体,往往会使教师放弃一直以来运用的教具——粉笔

用粉笔写出的字是充满着灵动的,遒劲有力的,而投影仪上的字都是方方正正,缺少一点个性。教师在书写的时候是饱含着自己的激情的,教师写板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情感的感染,学生这时一般都会很认真地看着教师写。学生对板书的内容印象特别深刻,记忆比较牢固。而且教师那一手飘逸的字,也往往是学生临摹的对象。

2.多媒体教学的程序化限制了教师的自由发挥

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它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注重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感到最大的缺憾就是太程序化,无法尽情地满足我的上课需求。特别是在教学过程的先后上,显得比较死板。

由教学实践可知,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一柄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只有在课堂中恰当、巧妙、有效地使用这一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功用。

猜你喜欢
泰山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