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改分组讨论模式的利与弊

2015-04-20 01:45向揽月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组讨论语文课新课改

向揽月

新课改使我国基础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每一个在传统模式教学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新环境下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使教师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课改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改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它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独特需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思维和空间。”

在这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分组讨论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各小组用讨论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试图通过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改大潮下,教师运用分组讨论模式的利在于:

一、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组讨论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增强了,有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受害者。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它让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合作,在自主探究中品尝合作学习的快乐。分组讨论的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分组讨论的模式撬开了学生的嘴巴,不再只是通过听、记等死板的方式学习,学生们更多的是张开自己的嘴巴,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起讨论,这样整堂课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但是,通过深入的学习调查,学生们在课堂上热闹的分组讨论,这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一些的问题。 教师运用分组讨论模式的弊在于:

一、追求形式化,教学效果打折扣。新课改,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分组讨论模式使语文课成了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

二、造成教学时间上的浪费,分组讨论的效果不明显。有些学生在上课之前并没有做充分的预习工作,所以课堂上的交流就不能深入。还有一些学生把课堂讨论的时间当做游戏娱乐的时间,缺乏管束能力,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再者,有些小组分工不明确,没有严密的组织,合理的组员搭配,没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致使小组合作讨论的效率不高。

三、教师的作用在降低。同学们热闹地进行分组讨论,这段时间有的老师在等待讨论结果,有的在忙自己的事情,对学生的谈论质量不能进行有效地把握。一堂课下来,讨论的时间过半,教师只是在最后的环节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好多知识点没有讲到位。

对于以上分组讨论模式在语文课中出现的弊病,我认为可以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一、小组成员固定,角色分工明确。小组长,要能够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成员间能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二、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问题,使学生愿意说,有话可说。教师必须结合相关资料充分研究教学目标,通过全面思考来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能够营造最为浓厚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创造性和逻辑性思维能力。

三、选择分组的形式要慎重。小组既可以是两人组成,也可以是四人组成。但如果长时间沿用一种分组方式,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产生惰性。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出多样化的分组讨论形式。

总之,初中语文课改大潮中分组讨论模式不是万能的钥匙,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利我们要不断地发扬,而所反应出来的教学效率低下、浪费时间、教师引导力差等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猜你喜欢
分组讨论语文课新课改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可怕的语文课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②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