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清照的愁情词看其艺术风格

2015-04-20 01:45代守利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叠字情景交融写景

代守利

一代“情圣”李清照被视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其词作大多数表现哀愁幽怨的思想感情。据王学初校注的《李清照集》,其词共存四十五首,其中直接提到“愁”字的就有十一首,其他作品也大多洋溢着浓郁的愁情,构成了作品的凄婉缠绵的感情基调。

作为婉约派之宗的清照词在艺术上也自成一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

(一)善于将个性化的抒情和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即情景交融。

在其愁情词中,清照多次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创造了多种多样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她的词不止“善于言情”,还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笔触,塑造抒情主人公多愁善感、缠绵凄婉的自我形象,尤善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蓼园词选》 ),于细节中藏无限深情、含蓄幽深、生动细致、层次缜密地传达出自我感情。她既善于直接写闺阁生活和闺阁愁情,又善于结合写景咏物抒发美质难久,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极具个性化的意境和特征。

如《浣溪沙》这首词,本是一篇抒写闺怨之作,但全篇却没有出现一个“愁”字。闺人之愁,完全是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通过画面展现出来的。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轻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表面看来,这首词句句是写景,有庭院清冷、重帘不卷的生活场景,有云山雾霭,雨打梨花的自然风光。在这样的远景与近景上推出了闺人无语理琴的形象,是整幅画面的点睛之笔。她把一缕淡淡的愁情带入了画面,使每一景、每一物都笼罩着一层愁雾。这就使画面升华出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使人感到句句写景,句句也在写情。这种意境也同时扩展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窥见了词人观落花而念青春意逝的泪水,听到了闺人闻风雨而更觉孤寂难耐的叹息。清照的许多愁情词就是这样,运用融情入景、景中见情的手法,愁为词骨,点缀了优美的画境,使整个场景具有了空灵飞动的灵气,相铺相成,密融整一,将胸中之愁通过美妙的意境逼真地表现出来。

(二)将清新朴素和精美雅洁的风格相结合。

她善于用极朴素、浅近、清新的语言,提炼日常口语,采用白描手法,来表现自己真挚的感情;善于调动各种修辞手法,诸如比兴、比喻、拟人、夸张、用典,但又用得非常自然而不见锤炼的功夫,达到了“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艺概·词概》)的最佳效果,充满了和谐之美。如《孤雁儿》写丈夫死的凄楚:“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彭孙《金粟词话》 评为“皆为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她还善于自铸伟词,如《如梦令》之“绿肥红瘦”,还有《念奴娇》之“宠柳娇花”,都是前无古人的。和只知融化古人诗句以构成自己语言的词人如贺铸、周邦彦相比,她这种从生活中发掘出来的俊语,显然要可贵得多了。

(三)音律和美,流转自如。

清照对词的声律要求甚严。她精于音律,填词时更善于把握声调韵律错综变化的不同节奏,以适应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如《声声慢》开头连下十四个迭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双声,有叠韵,时缓时急,节奏顿挫,流转自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内心感情的波澜起伏,抑郁低徊。如此美妙绝伦的一串叠字,引起了后世词坛的一片喝彩:“以一妇人,能创意出奇如此。”(罗大经《鹤林玉露》 )“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冯金伯《词苑萃编》 引)“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谓词家叠字之法。”(陆蓥《问花楼词话》)

清照不但精于叠字,还善于叠句。如《行香子》:“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看上去若不经意,便自然和美,累累如贯珠。这些都表现了李清照深谙音律之妙,在声韵格律的严格羁束之下,能随心所欲地遣词造句,如珠走盘而又不逾其沿,变化多端而能合乎法度,在当时高手如林的词坛上,赢得了“公孙大娘舞剑手”(张端义《贵耳集》 )的极高赞誉。

总之,李清照用她一生,综合“本色当行”的词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向人们娓娓倾诉着她无边无际的愁情,使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诞生了“易安体”这种别具特色的词体。这此愁无计可消除的悲情,多层次的表现方式使其词格外感人,具有丰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猜你喜欢
叠字情景交融写景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情景交融更有效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奇特的叠字联
叠字家园
叠字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