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要提升自己的修养

2015-04-20 01:45宋福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含蓄激情诗意

闫 旭 宋福春

作为语文教师,要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用慈爱的胸怀去接纳学生,用娴熟有魅力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用深邃有个性的思想去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涵养学生的心灵。作为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反复锤炼提升自己:

一、腹有诗书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这是职业本身的要求,也是生命的需要。读书能够改变人的气质,提升人的品位。语文教师要有因读书而积淀的深厚的文化底蕴,用丰厚的文学素养影响学生。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通过阅读拓展语文知识视野,以形成广博的知识空间,以独特的眼光去追寻那些隐藏在文字深处的精华,将那些值得欣赏玩味的文化元素融进自己的思想。用一种虔诚的心态,在书林里尽情畅游呼吸,心无杂念细嗅散发幽香的书页,分享着跨跃时空而来的微妙奇特的快乐。

二、语言精美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可以说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到语言文明畅达、用词优美,而不是晦涩、枯燥和单调。教师有魅力的语言对调动学生情感的作用不可小觑,有活力的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情境。教学语言的美,应做到高低快慢适度,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鲜明的节奏感。语文课应该是欣赏的、是审美的,要让学生爱听、想听,让学生进入语文的澄明之境,如沐春风。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 中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语言要有逻辑性,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于漪、余映潮、李镇西、韩军等无不如此。教师本身对语言的敏感体察,必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呈现自己的语言。以优美的教学语言为翼,让学生在语文的碧海蓝天中自由地翱翔。

三、富有激情

富有激情是构成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有了激情,才能点燃语文课堂的激情,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情绪,让课堂有生机有活力。语文承载着传承文化和人类情感的使命,教学的特性就在于丰富的情感活动。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具有激情,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如果教师冷漠机械,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失败,当然无法唤醒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潜在热情。

四、含蓄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含蓄幽默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钱梦龙一次去外地做示范课。开始,课堂气氛严肃紧张。钱老师微笑着说: “我请大家猜个谜,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财),打一人名。”此语一出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活跃了课堂气氛,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当有同学答出“钱梦龙”时,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幽默的语言是以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为前提,用诙谐含蓄的语言加以生动的呈现。它可以活跃气氛,唤起学习兴趣,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

五、人格高尚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颗宽厚仁爱之心,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仁爱,是一种十分高尚的情感。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偏袒,而是真诚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源于对学生态度的真诚和善,言行得体,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崇高的师爱,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让师生交流无碍,进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六、诗意情怀

荷尔德林在《人,诗意地栖居》中写道:“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于生活的执着态度,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审美观照。语文闪耀着诗性的光辉,抒发着厚重深沉的情怀。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对诗意语文有过这样的表述,他说诗意语文是“一种境界,它是自由对话的、唤醒意会的、精神契合的、追寻幸福的、实现自我的”。诗意是语文的最高境界。

内涵丰富,心中有爱,课上有情,我们唯有执著的憧憬和激越的搏击,才能像鲲鹏一样展翅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才能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在富有诗意的语文情怀中,不断提升语文的整体素养。

猜你喜欢
含蓄激情诗意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含蓄三义
含蓄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被耽搁的诗意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
憧憬含蓄是一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