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散文的哲思之美

2015-04-20 01:45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哲思散文情境

宋 雪

散文自古以来在我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散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初中语文的散文教学,感悟散文的哲思之美,是培养初中生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一、找准情趣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散文内容根据其体裁和内容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两大类。根据不同散文作品的特点,教师要发掘不同的兴趣切入点,以快速激发学生散文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对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类记叙性散文。切入时,应着重分析“老先生”的人物特征,从老先生的衣着、语言、行为等细节描写入手,揭示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老先生敬业的精神、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在对老先生钦佩之余也引发了对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加深了对文章所内涵的哲思之美的理解。在比如对《家里的灶头》 这类抒情性散文的阅读,教师要以分析文章情感的抒发方式和情感表达为主,通过由灶头的描写到对母亲的情感表达,揭示作者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从民俗的角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点,在感悟作者情感抒发的过程中发掘作品所内蕴的哲思和审美情趣。

二、注意方式方法,深化审美体验

学生的审美体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直观感知到深入挖掘的过程。教师在进行初中散文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方式方法的传授。首先,要重视初中生在散文阅读中的感性特点,鼓励学生的“灵光乍现”和新奇的思维活动。尊重学生对于作品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新鲜的阅读感受。如在《想北平》的阅读欣赏时,学生第一感觉往往都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老舍对北平的那种痛彻心扉的爱。在阅读《金岳霖先生》时,学生也都会对金岳霖先生的个性着装报以会心一笑,同时对金岳霖先生幽默的人格魅力和对爱情的坚守执着给予发自内心的敬重。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的直观感受是学生对文章最直接、最基本的感知,也是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的第一步。

其次,在学生对散文作品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圈点、批注。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准确的理解自己对文章字、词、句、文的疑惑之处,同时对文章所表现出的精彩点、内涵点、寓意点等亮点给予自己的评价和感悟。如在阅读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一文时,文章结尾处的点睛之笔需要学生自己去仔细品味、感悟,并将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加深了学生对“结尾处文章整体内涵得到升华”的理解。圈点、批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在散文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再次,在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散文作品的审美议题,从而将对文章的鉴赏感悟养成初中生散文阅读的习惯。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审美议题的设计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审美体验点、培养思维习惯和文学素养的过程。如在阅读学习于坚的《云南冬天的树林》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然美”、“文辞美”、“社会美”、“内涵美”以及作者流露的思想之情等几方面进行审美议题的设置。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感悟,领会作者在白描手法和哲理性语言背后所要表达的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尊重之情。

三、创设审美情境,感悟哲思之美

初中散文教学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课堂作为这个交流的枢纽和平台,需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加以渲染。将学生引入与散文作品相符的特定情境中,更能增加学生对散文内容的审美体验。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是初中散文课堂教学的情境化创设成为了可能。多媒体具有图片展示,音乐渲染和动画互动的特点。利用图片,可以将学生难以想象的唯美画面直观展示给学生;音乐的渲染,可以使作者的丰富情感变得形象生动;动画视频的展示,不仅丰富了散文情感的表达,也增加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互动性。例如在阅读胡适的《我的母亲》 一文时,教师可以采集关于母亲、母爱的图片制作教学课件,同时在课堂上配以阎维文的歌曲《母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中加深了对母亲辛劳、慈爱、无私等形象的体验,也加深了对作者所要表达的对母亲的爱的感悟。通过情境的创设,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散文作品中的哲思之美。

感悟散文作品中的哲思之美是新课称教学理念对初中散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初中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题中之义。教师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应找准兴趣切入点、注意体验的方式方法、巧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猜你喜欢
哲思散文情境
哲思小品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MADE IN CHINA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哲思小品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浅谈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