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5-04-23 11:36冯廷霞
绿色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油用临夏亚麻酸

冯廷霞

(甘肃省临夏县造林水保站,甘肃临夏731100)

1 引言

临夏牡丹(Paeoniaceae)属芍药科紫斑牡丹(Paeonia linyanshanii(S.G.Haw et L.A.Laeuner)B.A.Shen)是分布于秦岭山脉的紫斑牡丹形成的典型栽培品种群,也是甘肃各地栽培牡丹的总称[1]。临夏牡丹以花色绚丽,花瓣基部有红、紫、黑色组成的放射斑而得名。临夏牡丹(指乡土品种)不同于洛阳、菏泽牡丹,由于长期在临夏栽培繁衍,形成了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独特的品种群,是重要的观赏植物,目前已被大量地栽植于各城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

2 油用牡丹的由来

牡丹属毛莨科植物,为落叶小灌木,高1 m左右。树皮灰褐色,分枝粗短,叶脉常为2回三出复叶,互生,小叶卵形,全缘或3~5掌状分裂,长4~9 cm,上面粉白色。花单生枝顶,大而美丽,有“国色天香”之美誉,花瓣5或为重瓣,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牡丹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根皮(药名丹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用于热病发斑、阑尾炎初起、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痛肿疮疖等,其牡丹酚具有抗炎、镇痛、降压、抑菌和解痉等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国人就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开始了药用栽培利用。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牡丹就已进入皇家宫苑,日渐成为最为著名的观赏花卉。而牡丹油用价值的发现却是近30多年的事情。

紫斑牡丹专家陈德忠先生在栽培牡丹和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发现,风丹白和紫斑牡丹单瓣、半重瓣品种结实率都很高,且子实饱满,约占果实重量的2/3,籽仁的油脂含量高达33%。根据油脂含量大于30%即为高含油率油料的分类标准,紫斑牡丹属木本油料作物,见表1[2]。

实生紫斑牡丹5~7年开始开花结果,10年生后大量结果,可连续结果20~30年。结果量和千粒重株系间差异较大,优选株系结果量与风丹白不分上下,唯千粒重略低。初步研究,油用牡丹在山旱地的产量不亚于当地的传统油料作物胡麻。进入盛果期,亩产量可达100~250 kg(山旱地为100 kg,阴坡山地是175 kg,水浇地约300 kg以上。)具有年均产150 kg的潜力。丰产期可达30年以上。平均亩产值在2500元以上。作为木本油料作物,可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2011年3月22日,卫生部批准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牡丹作为油料作物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表1 三种高含油率作物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3 牡丹油的价值

牡丹籽油的成分分析利用 GC-MS。经鉴定分析出30种成分,其中亚麻酸占46.49%,89%为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的亚麻酸含量为37.6%,菜籽油的亚麻酸1% ~10%,大豆中的亚麻酸为2% ~10%,可见牡丹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远远高于其它籽油。色拉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指标为85%,牡丹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远高于这个标准,详见表2。

表2 几种食用油的脂肪酸构成 %

牡丹籽油中富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构成体内脂肪的一种脂肪酸,人体必需的脂肪酸。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

2004年8月,中国林科院经过分析提出,牡丹果实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极具开发价值。2006年中国林科院通过对压榨牡丹籽油分析,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

油脂权威部门江南大学和中国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多家专业机构测试表明,牡丹果实油含有100多种活性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a-亚麻酸含量超过40%,是橄榄油的40倍。

a-亚麻酸被称为“植物黄金”,是人体必需而无法合成的重要脂肪酸,人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含量很少,它的缺乏会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身体机能的下降。a-亚麻酸在预防心脑血管病、降血脂、降血压、防癌抗癌、抗过敏、抗炎症、抑制并发症、抗衰老、保护视力、增强智力等方面的生理功效为国际医学界、营养学界所公认。牡丹籽油中还含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外用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杀菌等作用,对治疗口腔溃疡、皮肤病有奇效,还可以消除色素沉积,减少皱纹,使肌肤细腻光洁,富有弹性。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的牡丹籽油的毒理学研究得出结论:牡丹籽油无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具有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4 临夏州油用牡丹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临夏州有14个牡丹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范围涉及临夏市、临夏县、和政县、东乡县、永靖县、积石山县等6县市的38个乡(镇),合计投资达5 600万元,栽植面积为1781.5亩,共有176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有86种,引进的中原牡丹有73个品种,引进的国外牡丹有13个品种。引进4个种质资源野生原种:西藏大黄花牡丹、云南狭叶黄花牡丹、云南卵叶牡丹、安徽杨山牡丹。栽植芍药18亩,60个品种。以上这些品种,都是园艺化程度较高的观赏品种。目前,大多企业和合作社还未真正转型到选育油用牡丹的思路上来,有的企业正在尝试迈出第一步,但都以种子繁育,即使引进的油用牡丹,也以实生苗为主,未把结实量大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本地品种加以无性化扩繁。

4.1 临夏县金富贵牡丹芍药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位于临夏县娄高祁村,建立于2008年3月,属于股份制,法人代表李仲兰,栽培面积30亩,累计投资150万元。该合作社致力于观赏牡丹的培育和引种研究,收集和培育了金花状元为代表的地方紫斑牡丹品种50个,包括红色系、黄色系、蓝色系、白色系、粉色系、绿色系、黑色系、紫色系、复色系9个色系;引进中原牡丹'姚黄'等50个品种;引进西藏大黄花牡丹、云南狭叶黄花牡丹、云南卵叶牡丹、安徽杨山牡丹(原种);引进国外牡丹13个品种。收集培育芍药品种60个。这些品种的培育和引进,极大的丰富了地方栽培品种,也为油用牡丹的选育提供了优质资源。

4.2 永靖县瑞华牡丹园

永靖县瑞华牡丹园位于永靖县刘家峡镇尕塬村,2006年建立,面积246亩,共投资280万元。栽植地方品种紫斑牡丹76亩。引进2万株风丹白牡丹。2006年建立紫斑牡丹种质资源圃面积46亩,紫斑牡丹品种47个,2014年从中初选出结实量大的18个油用牡丹品种。正在实生繁殖观测当中。

4.3 临夏州振华牡丹公司

振华牡丹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完成投资500万元,经临夏县政府县发改局立项批复,建成了振华油用紫斑牡丹种质资源圃和黄泥湾1 000亩油用紫斑牡丹生产基地。发起组织成立了临夏县邓家坪、石碑湾、郭吴、红祥、凤凰山等5家油用紫斑牡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分别在各自合作社辖区种植油用牡丹、芍药砧木共计1 000多亩。

5 临夏州发展油用牡丹的对策

5.1 强化政府引导,激活民间资本

进一步加强政府领导,编制油用牡丹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把发展油用牡丹列入退耕还林工程;利用民间对喜爱、栽植牡丹的传统习惯,加以因势利导,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油用牡丹。

5.2 尽快建立资源圃

依托临夏州丰富的品种资源,搜集和保存油用紫斑牡丹种质资源,并系统观察,选择产量高,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推广应用到生产中。

临夏回族自治州栽培牡丹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习惯于实生繁殖,以期从中发现新优品种,目前拥有众多的紫斑牡丹传统品种和新品种,是发展牡丹的一方沃土,这为搜集油用牡丹种质资源提供了很大便利。保守估计,现散存于临夏地区的牡丹品种至少在300~500种之间,其中有油用价值的优良品种株系至少在100个以上,而群众缺乏对其价值的认识,需要及时挖掘搜集保存。

5.3 优化栽培模式,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择优批量嫁接快繁已选中的油用紫斑牡丹优良单株,并建园,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栽培模式、产量表现,总结出操作性强的丰产栽培技术规程,为大面积发展做技术储备。

5.4 开展常规育种

初选株型紧凑、生长势强、花量大,结实好、葖果易开裂、籽粒大而饱满的优良单株作母株,将初选优良单株进行采籽播种,从中优选遗传性状稳定、株形紧凑、抗病虫、综合性状突出的优良类型,并反复筛选,最终选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5.5 开展杂交育种

凭借目前已掌握的结实量大的牡丹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内进行杂交,或选中原牡丹和临夏牡丹或选国外牡丹和临夏牡丹进行远缘杂交,对F1代进行观测,选择出产量高、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系来,并推广到生产当中。

5.6 建立组培室,实现工厂化育苗生产

对选择出的品种,充分利用组织培养离体快速繁殖育苗技术,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或利用已有的牡丹组织培养离体快繁技术专利,实现工厂化育苗,给人们栽培牡丹提供充足的苗木。

[1]李嘉珏.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陈德忠.中国紫斑牡丹[M].北京:中国金盾出版社,2002:5.

[3]李嘉珏.临夏牡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

猜你喜欢
油用临夏亚麻酸
光伏支架对油用牡丹生长特性影响的研究
精料补充料中亚麻酸水平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
油菜高亚麻酸育种探析
高亚麻酸保健功能油菜新品系选育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相约临夏花海中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寻觅临夏至味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