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统计研究的国际进展与展望

2015-04-25 07:16焦微玲
统计与决策 2015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分类服务

焦微玲

(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0 引言

随着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服务业统计数据用户的数量和需求日益增加。面对大量迫切的数据用户需求,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统计工作,服务业统计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服务的特殊性、各国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差异性、服务生产过程的国际性等因素,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国际层面,服务业统计仍有许多复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远远不能满足数据用户的需求。

要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服务业统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托联合国统计委员会(UNSC)、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促进更多国家的统计机构和经济统计学家开展深入的服务业统计研究,加强服务业统计研究的国际整合。目前,服务业统计的国内和国际需求、服务业统计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服务业统计研究与发展的国际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服务业统计的未来研究方向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1 服务业统计的需求分析

1.1 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需求

服务业统计首先必须为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不同宏观政策的数据用户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需求不尽相同:

(1)国民经济核算:它是服务业统计数据最为关键和最有影响力的使用者,同时也是这些数据的生产者,在统计服务业生产总值的时候,既需要使用结构化数据进行基准统计,也需要辅以短期指标进行推测统计,并尽量做到两者的平衡,才能正确反映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

(2)中央银行:央行关注的也是宏观层面的数据,除了各种服务价格指数,以及与服务业产值和需求相关的短期指标(如订单、零售、出口、就业和劳动力成本等)外,为了保证货币稳定,央行还需要与贸易和国际收支相关的信息。

(3)财政部:除了关心与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宏观数据外,财政部还关心与长期竞争力相关的指标,如生产率、经济增长或投资的驱动因素、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等。

(4)商务部:商务部需要详细的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来了解国际贸易进展和监控国际贸易协定。就服务贸易而言,其统计数据除了要满足《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需求,还要满足其他区域贸易协定,如欧洲单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需求。由于大多数服务只能在当地传递或交付,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成为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主要形式,所以对FATS(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DI(外商直接投资)、海外临时工提供服务进行科学统计是必要的。

(5)工业部和各行业协会:除了宏观数据,它们还需要微观层面的工业和服务业数据进行经济分析,以便了解经济增长中的动力和障碍、行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竞争力和对FDI的吸引力。具体来说,它们更关注有关中小企业的绩效、生产率、劳动成本、人力资本、创新、研发、科技、信息社会、ICT(信息和通讯技术)与其他动态增长领域的统计数据。

1.2 服务企业决策的需求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以它们对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更为关注,它们需要宏观的工业和服务业数据对经济环境进行分析,也需要微观的企业绩效、生产率、劳动成本、人力资本、创新、研发、科技、信息社会、ICT等数据对市场和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1.3 数据国际比较的需求

在国际贸易中,服务业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商业存在、服务外包等发展迅速,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服务生产过程的国际化产生了对服务业统计数据进行国际比较的迫切需求。此外,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金融、卫生、教育、旅游、交通运输、环境、文化和法律等服务业监管部门对于本国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本国服务业改变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数据以及数据的国际可比性越来越关注。

2 服务业统计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看到数据用户对服务活动、服务企业竞争力、服务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绩效、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统计数据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提供的官方服务业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反应整个服务业的规模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与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服务企业)相关的统计数据不足,已有的统计数据无法真实反应服务业增加值和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大大影响了国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行为,也使得数据无法进行国际比较,因此,急需改进服务业统计工作。

改进服务业统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的研究,企业经营者、专业组织、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媒体等必须充分认识改进服务业统计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具体的研究内容,见表1。

3 服务业统计研究的国际动态和最新成果

为了解决表1中的问题,2003年3月,UNSC邀请OECD协助开展当时由国际组织和国际专家小组承担的服务业统计研究与发展工作,十年来它们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统计的质量,相关的国际动态和最新成果如下:

3.1 服务产品分类体系和方法的修订

目前在国际上对服务产品分类比较有影响力的体系和方法有: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中央货品分类号列(CPC)、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国际收支手册(BPM)、欧盟统计局(EUROSTAT)关于服务价格及总量计量的手册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分类标准(ANZSIC)、北美工业分类系统(NAICS)和北美产品分类系统(NAPCS)等。这些分类体系和方法规定了服务业和其统计数据的基本概念、定义、框架和国际标准,随着它们的推广实施,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数据越来越多。

从长远观点来看,改进服务产品的术语表,促进其在商业和贸易统计中的使用,是提高服务业统计质量长期目标的重要因素。2004年6月联合国国际经济和社会分类专家组和技术小组(TSG)启动CPC第二版修订工作,2008年12月31日正式完成该项工作。在当前的CPC框架中,对服务的阐述得更加具体;新增了对信息产品的分类;对ICT、旅游及健康服务的范围进行了扩展[1]。

表1 服务业统计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研究内容

2004年,联合国统计署(UNSD)在全球范围内对ISIC第四版修订的详细草案进行了咨询,2005年,TSG完成对ISIC第四版的修订工作,2008年8月,ISIC第四版正式发布,与第三版相比,它丰富了对服务的描述,增加了4个部分和27个分类;旨在促进国际分类和区域分类的融合;新增信息和通信分类,为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提供了便利;扩展了专业服务、商业支持服务、文化、娱乐和卫生健康服务的范围;将供水服务归入环境活动和服务中[2]。

3.2 国民账户体系(SNA)的更新

国际国民核算工作组(ISWGNA)主要从技术方面负责SNA1993版本更新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在它的努力下,2011年SNA的最新版本SNA-08发布[3]。与SNA-93相比,SNA-08版本新增或对以下领域的统计进行了新的规定[4],包括对于租赁或自己使用非金融资产,如软件、音乐和电影版权、R&D等产生的非金融资产和资金流的处理;R&D支出的资本化;源自国有资产的服务;原版和盗版(如软件);关于决定公司和个人如留学生、海员、海外临时工(这也是BPM修订的对象)住所的指导方针;非正规经济;一般政府和公共部门;和非盈利部门的服务。

经过修改和更新,SNA中心框架的灵活性得到提高,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不同需求。SNA-08逐渐演变为成熟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分析工具,在与其他统计体系的互动中奠定了中心地位。

3.3 国际收支手册(BPM)第六版的撰写

BPM第六版的撰写工作与SNA更新工作同步进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督下,国际收支统计委员会(BOPCOM)专门成立了技术专家小组,讨论BPM第六版撰写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特别是与直接投资、货币联盟和其他国际收支相关的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2006年专家小组最终完成BPM第六版撰写建议,2008年11月,BOPCOM在其年会上通过了BPM第六版,同年12月公开发布。

BPM第六版解决了BPM第五版发布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巨大发展和变化引起的服务业统计问题,包括:企业和个人法定住所;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对服务的分类(这与联合国的分类工作相链接);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界定(如修理、加工品、再出口、信息产品和原产地产品)等。

3.4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MSITS)的更新

考虑到CPC、ISIC、SNA93、BPM5的更新和修订可能带来的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机构间服务工作组(ITFSITS)于2009年启动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MSITS)的更新工作,以保证其实用性和与各国的相关性,更新仅限于国际服务统计的范围,不过涉及对IMP编制的扩大后的国际收支服务分类(EBOPS)和4种服务提供模式统计方法的评价,2010年8月1日更新后的MSITS正式实施,主要涉及服务进出口统计、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和自然人统计三方面。

为了更多的国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ITFSITS采取了许多措施,旨在促进和监督新版MSITS在各国的实施、促进各国共享未来有关服务贸易技术援助活动和研讨会的信息。UNSD成立了一个归属ITFSITS的技术小组,专门负责对由于贸易、移民和就业引起的自然人流动的统计,主要任务包括:给新版BPM中关于“住所”的章节提供附录、给更新后的MSITS提供一个关于服务贸易提供模式4(自然人存在)的章节和改进国际汇兑数据的质量。

此外,UNSD还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协同各国际组织对服务贸易的数据收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数据的重复收集和统计,如IMF在自愿的基础上向其成员国收集基于EBOPS的服务贸易数据,将其作为国际收支平衡的一部分;OECD将伙伴国提供的FATS和服务贸易数据汇总并出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主要收集服务企业海外附属机构的数据。在此基础上,UNSD开发了一个全球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按照伙伴国、服务类别和供应模式等提供详细数据。

3.5 服务业短期指标

与其他行业相比,服务业特别缺乏能够反映服务业短期发展情况的指标和数据。为了满足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对服务业实际产值短期统计数据的需求,2002年OECD短期经济统计专家小组(STESEG)成立服务业专门小组(TFS),着手制定服务业生产指数(ISP)手册,于2006年完成。

TFS提供了目前最科学、最实用的方法和最适合的指标变量,并向成员国推荐了编制服务业生产指数所涉及的一系列概念和方法。TFS认为,为了与国民经济核算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构建服务业生产指数的过程中,权重的首选指标应该是实际增加值而不是实际总产出。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澄清,如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周期性指数(月或季度)、部门覆盖(营利性服务部门还是全部服务部门)及其和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3.6 服务价格和数量

要改进对服务业实际产值和增加值的统计,服务价格和数量的统计非常重要,其中改进服务价格和数量的统计实践和国际可比性是重中之重。

Voorburg小组一直从事有关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SPPIs)的研究,主要贡献有:提出服务的异质性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产出价格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服务业实际产值采用基本报告的形式,以标准格式标明特定类型服务输入的价格,在实践中被证明非常有用;提出了航空运输价格、电信价格、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价格的统计方法。

秘书处间价格统计工作组(IWGPS)负责制定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手册,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物价指数提供概念性的原则和实用的指导。IWGPS建立了技术专家小组,该小组由IMF召集,负责制定关于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价格指数的指南[8]。

3.7 企业统计

随着宏观政策和经济分析等对服务业统计,特别是服务业竞争力、服务业对其它行业影响力的需求日益增长,更多的注意力开始转向企业统计。为此,OECD成立了服务业统计小组,就下列主题进行研究:(1)制造业及服务业统计的整合。研究表明随着服务业作用日益增强,需要对各经济部门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互动的结果加以统计;由于供应链是不断变化的,现有的投入-产出表不能完全反映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企业级数据的使用必须明确由服务活动引起的制造业增加值有多少;企业的就业数据可以显示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劳动力构成的变化等。(2)服务业产值和生产率的统计。工作小组认为这对所有国家而言都是的挑战;小组提出了测量服务生产率的替代方法,并重点研究了零售业产值的统计。(3)从微观视角对服务业进行统计。研究表明企业级的统计数据能够显示服务业新增企业和增新就业的增长水平和发展趋势;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因素还包括服务业内部资源配置从生产率低的企业转向和生产率高的企业;成员国关于企业层面数据的统计和实证工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服务业的增长。

此外,企业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OECD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与各国专家合作,研究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成员国间对于结构商用统计(SBS)的共性和差异,负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统计口径、变量、分类和规模的研究,按照企业规模等级提供年度结构商用统计数据,并对改善企业统计数据在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可比性提供建议。

3.8 信息社会统计

1997年,OECD成立信息社会指标工作组(WPIIS),专门负责信息社会测度,以统一ICT统计的国际标准。WPIIS强调ICT生产和消费统计必须遵循以下标准:ICT部门分类、ICT产品分类、电子商务交易测度定义(包括互联网和所有以电脑为介质的网络)、覆盖ICT使用和企业、家庭和个人电子商务的模型问卷。

WPIIS的许多工作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其他国家和组织进行信息社会测度奠定了基础:(1)其提出的ICT分类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作为CPC的补充完成了最新版的修订;(2)其信息社会测度指南除了作为数据库存放WPIIS指导信息社会统计的方针,还包括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在ICT统计领域中的元信息,成为OECD继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之后的另一个重要贡献;(3)其修订的用于企业、家庭和个人ICT使用的模型调查,旨在提高OECD成员国对于ICT使用情况统计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并对那些与政策相关程度较高的领域的测度重新定位,如数字化产品、移动接入、IT安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

在全球范围内,信息社会统计最有力的倡导者是欧盟。刚刚进入21世纪,EUROSTAT就开展了关于ICT在企业、家庭或个人中使用的年度调查,即它提供标准问卷,由成员国国家统计机构执行,数据由欧盟委员会数据库保留确保了区域内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的协同[6]。之后它为全球数据库开发了核心指标和数据传输模式的列表,在欧盟内部进行ICT使用测度方法的研究,还与国际电信联盟合作构建了关于通信业的数据库,为其成员国服务。

由几个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的关于“信息社会测度”的日内瓦会议通过了所有国家搜集ICT核心指标的一览表,包括家庭、个人、企业和学校的基本接入和使用;确定技术援助需求;确定那些与千年发展目标相关的ICT指标;推进关于ICT指标国际数据库的进展等。

3.9 研发和创新统计

OECD科技指标工作小组(NESTI)旨在改进对科技输入、输出、传播和影响的国际可比数据的统计方法。1963年,《弗拉斯卡蒂手册》(Frascati Manual)诞生,它是对科技活动进行测度的基础。如今,NESTI已经完成了对弗拉斯卡蒂手册第六版的修订,新版对OECD成员国R&D各项指标及其测度方法作了详尽的解说,包括R&D各项指标的定义、机构分类法则、领域分类、人员与经费的分类、调查方法与程序、政府依据、R&D预赛拨款或决算等[7],旨在加强服务业研发活动的覆盖面,例如,建议R&D经费支出按照产品领域(或行业服务)来分类,而不是按照企业实际的R&D活动来分类。

OECD与EUROSTAT合作完成的《奥斯陆手册》(Oslo Manual)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创新调查指南,是世界各国测度创新必备的指导书,如今最新的第三版已经公开发行,涉内容包括创新的定义、类型、数据收集及创新调查的方法与程序等[8]。《奥斯陆手册》第一版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技术生产和工艺创新,第二版将创新调查的范围扩大到服务行业,第三版则着重扩大技术创新的概念以便更好地反映服务业创新,新增了市场营销创新、组织创新、有关非技术创新和非OECD国家的创新测度等方面的内容[12]。

3.10 服务部门统计进展

医疗服务统计方面,2011年,OECD等国际组织出版了第二版卫生费用核算体系(SHA),SHA2011在核算原则、各核算维度的具体分类上更接近国民经济核算,它将卫生总费用核算维度分为核心维度和扩展维度,增强了卫生费用核算数据的政策应用性[9]。此外,它构建的卫生费用核算国际分类(ICHA)和统计报告制度与最新版的ISIC和CPC更加符合,从而增强了卫生费用核算数据的国际国内的可比性。

由于旅游经济的复杂性,多年来UNSC一直强调旅游统计领域的国际协同和定期修订。最近的成果是由UN、WTO、EUROSTAT和OECD共同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2008》(TSA:RMF2008)和UN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与WTO合编的《2008旅游统计国际推荐标准》(IRTS2008)两个文件,大大促进了旅游卫星账户(TSA)与旅游统计的发展[10]。此外,WTO/OMT开发了关于入境旅游旅客开支的模型调查,对于收集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入境旅游支出非常有用。

4 服务业统计研究的国际展望

过去的十年中,尽管国家统计机构和国际组织对服务业统计工作和研究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服务业统计数据还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未来需要继续推进服务业统计的改进,尤其要着眼于加强国际合作、推进现有国际标准的执行、加强统计基础建设、解决统计概念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4.1 国家层面

从国家统计局的角度来看,服务业涉及的面广、量大、企业成分复杂,服务业统计难度大,因此,各国要将服务业统计列入优先级列表,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尽快解决:

(1)制定整体的服务业统计战略:由于新的统计项目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可靠的测度结果,所以必须精心策划每一个可能产生新的服务业统计数据的统计项目。在许多国家,应特别关注服务业统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尤其是SBS(如企业注册登记、统计口径、分类、变量的定义)、服务产品数据开发、服务贸易统计、服务业统计数据间的链接等。此外,对于服务业短期指标和服务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也需要特别关注。

(2)重视企业统计:如何增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服务业统计的认识和改变服务企业统计口径,充分理解服务业的实际竞争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此外,服务业统计应该在充分收集企业统计信息的背景下进行,为了降低企业被统计者的负担水平,必须建立相关的企业统计优先制度。

(3)借鉴他国经验,执行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虽然服务业统计研究中还存在许多方法和概念上的问题,但是国际最新研究成果中的许多统计方法已经能够解决服务业统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这些成果的实施和实现将促使各国大幅提高其服务业统计数据的质量,这方面有不少国家成功的经验供他国借鉴。

4.2 国际层面

从国际组织的角度来看,为了避免重复工作,继续推动与服务业统计概念和方法相关的研究工作,国际组织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尝试解决:

(1)服务业统计中存在的概念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这些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各工作小组在工作中需要关注如何贯彻全球化意识和增加研究成果的可获得性。

(2)统计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OECD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表明现有的各个服务业统计国际标准自身没有明显的缺口,关键是要推动对各个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其中有关统计方法的实现,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现有的指南和手册才能为服务业统计提供新的动力。

(3)服务价格和数量的开发工作:这是对服务业统计工作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与服务业增长相关的统计数据的质量,需要继续展开研究,如对阿特金森审查在公共服务产出测度国际实践中的影响进行更深层的思考等。

(4)提高国际间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可比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际间服务业统计数据,特别是GDP增长数据,在可比性方面远远不能让数据用户满意,需要国际组织和各国统计机构在推进现有国际指导准则的实践中作出更多努力。

(5)促进更多的国家加入服务业统计的研究议程中:由于经费预算和技术发展的差异,各个国家的服务业统计工作进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影响了国际标准的实施和国际间数据的可比性,所以有必要促进更多的国家加入到服务业统计的研究工作中。从国际组织的角度来看,要解决以下问题,即加强跨部门技术支持的协同和合作、使用多种语言传播统计方法以满足各个国家的需要、让更多的国家加入专家组、对各国实现现有标准和手册加强监督、更加关注各国服务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可比性、严格审查由国际组织执行的数据收集和传播标准以正确反映服务业对现代经济的贡献。

(6)加强对信息社会统计的研究:由于信息社会统计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虽然已经取得很多进展,但是信息社会领域仍面临很多统计问题和挑战,短期至中期的工作需要跟踪和解决很多问题,如进一步推进现有标准的实现,继续完善ICT服务的分类,在数字内容、隐私、信任和安全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利用信息技术从大量的信息源中收集数据等。

[1]联合国统计署.CPC第二版.[EB/OL].[2008-12-31].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cpc-2.asp.

[2]联合国统计署.ISIC第四版.[EB/OL].[2008-8-11]http://unstats.un.org/unsd/cr/registry/isic-4.asp.

[3]联合国,欧盟委员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民账户体系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联合国统计署.National Accounts.[EB/OL].[2013-8-28].http://unstats.un.org/unsd/nationalaccount/default.asp.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EG-PPI手册修订.[EB/OL].[2005-11-01].http://www.imf.org/external/np/sta/tegppi/index.htm.

[6]李国秋,吕斌.信息社会统计:一门正在形成的新学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6).

[7]OECD.弗拉斯卡蒂手册:研究与试验发展调查实施标准(第6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8]OECD,EUROSTAT.奥斯陆手册:创新数据的采集和解释指南(第3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9]翟铁民,张毓辉等.卫生费用核算新体系:SHA2011介绍[J].中国卫生经济.2013,(1).

[10]Tamer Ayad.旅游卫星账户(TSA)实施的评价框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服务业分类服务
分类算一算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分类讨论求坐标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