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2015-04-28 07:33刘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者

◆刘倩

作者:刘倩,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个性化推荐、信息系统管理(430079)。

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是当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教师通过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提升教育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职教师教育培训表征的是以教师为本的终身教育,即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接受的和专业有关的学习培训,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仅着眼于教师的职前教育,而且还应关注整个教师生涯的终身教育。因此需要以教师为中心,在培训前充分掌握参训教师需求,从而使培训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

1 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及设计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学习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在学习化社会和开放式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下,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资源的共享平台成为首要之举[1]。传统的一次性面对面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制存在培训周期短、成本高、时效性差等不足之处,知识共享的学习平台有利于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由一次性的培训学习过程变革为专业发展需要的“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2-3]。教师知识共享平台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如教学培训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自由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可以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开展。

泛在环境即“泛在知识环境”,也是“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以构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空间都能通信的“泛在网络”[4-6]。随着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的日益普及,泛在环境下的教学知识共享平台是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广泛存在的数字环境,是学校存储知识、查阅知识、共享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意地获取知识服务、开展交流和进行学习。因此,建设泛在环境下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实现本校教学资源共享,还将促进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

个性化、共享性是泛在环境下资源共享平台架构设计的理念,为学习者提供的不仅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是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1)个性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学习资源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学习者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层出不穷,服务推荐是在学习者没有提出明确显性需求或需求模糊的情境下,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历史行为、偏好模式和当前情境来预测学习者可能感兴趣的服务知识,主动地向学习者推送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2)共享性。网络资源教学平台是开放的,可以供各学校中小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知识创新只有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共享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会在用户中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实现从“资源网络”向“知识网络”的转变,形成一种交互式知识网络结构[7]。泛在环境下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实现一方建设,多方利用,形成共享平台的网络系统。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应制定开放统一且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接轨的数据库建设标准与规范,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共享平台可按各学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学科分工,向体系内所有用户提供相应的资源服务。

2 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知识共享平台的用户信息资源需求分析

泛在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泛在性和情境感知(Context Sensitivity),为实现泛在学习按需、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研究用户在泛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需求特点,是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对于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信息资源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信息内容需求、服务方式的需求和信息系统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信息内容的需求。

信息内容需求分析 信息资源内容建设是师生信息需求的基础,需要关注学习者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有指引性和引导性地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通过分析学习者类别,针对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培训、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或教学能力的培训提供相应资源服务,如学历教育、校本教研等。每个参训教师可以根据工作与学习的需要自主选择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教学互动模块,如项目讨论会、案例教学等,体现课程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

信息服务方式的需求 信息服务的展现方式是用户信息内容需求的体现方式。泛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满足学习者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源的信息推送方式。通过创建开放性、参与式、协作性的学习型组织,培植团队的学习意识。共同研讨的学术模式对于知识共享和创新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信息系统需求 信息系统应具有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和易用性,即用户不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泛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知识共享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个性化特征的一站式检索界面。系统应建立用户使用体验的反馈机制,同时信息反馈可以帮助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3 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架构和功能分析

平台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即用户访问层、信息服务功能层、数据源层。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1)门户访问层包括各种用户访问界面,如公共信息平台入口、博客、讨论组等。

2)数据源层包含各种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如教学案例库、学习素材库等,包含教案、试卷、课件、网络课程、教学案例等多种丰富的文献资源。利用共享平台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检索,比如教案用的模板文档、学术会议的演讲文稿或视频、教学课件等。

3)信息服务功能层。

①获取学习资源:学习者可取得所需要的信息文献资源。

②学术交流服务:提供团队交流与协作工具,为研究组等动态的各种组织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方便而充分地共享知识、讨论问题、协同学习。

③个人信息管理:要实现个人知识的良好组织管理与便利分享,还要支持团队知识的有序组织与协同创新,从个人知识管理与分享来看,帮助个人将拥有的各种资料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收集、整理、分享和创新。

④个性化推荐服务:泛在环境下的个性化情境感知服务是指根据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及其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界面、信息内容和功能的服务方式。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用户从被动地接受服务转向积极参与服务,学习者可个性化定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及学习方式。

Schilit等人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情境感知的概念情景(context),也称情境、上下文。情境是指一组由周围环境状态如地理位置、时间、社会状况等所构成的集合[8-9]。用户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状态不同,所面临的任务不同,其信息需求也将会发生改变。通过自动感知用户的情境(如人物、地点、时间和任务等)发现用户信息需求,向学习者提供适合当前情形的相关信息或服务就是情境感知(context-aware)服务。Froehiich等人研究设计Myexperienee,利用手机本身的传感器和采集手机自身的相关信息来得到用户当时的使用环境,从而有效支持研究人员的用户研究工作[10]。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根据系统感知的情境,根据个性化推荐规则,将更新后的应用程序呈现给用户。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方式如下。

1)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门户信息导航,按照学科、主题来揭示各类学术资源。推荐学习者特定学科相关的培训资源。

2)一次性的培训教育无法适应知识更新环境下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关注教师兴趣时序的演变趋势,根据教师个人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分析学习的动态行为、学习习惯和趋势,推荐当前阶段相适应的培训资源,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模式。

3)泛在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感知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情境,即学习者当前使用的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习内容,根据这些情境信息向学习者推荐所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如共享平台根据用户当前所使用的设备,相应自动转化为移动设备能够播放的学习资源格式。另一方面,平台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信息行为操作,提供个性化内容和界面。如根据学习者的个人资料及偏好,建议参加哪些报告等;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假设用户在特定的时间应该做什么工作,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流程如图2所示。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许多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可能的研究方向如下。

1)泛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的共享将变得更为便利,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显性知识的共享,而隐性知识大多存在于人们难以言明的体会经验之中。知识共享平台如何感知来自用户的有价值隐性知识并转化为有形的显性知识,从而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将是泛在环境下共享平台信息服务所要面临的难题。

2)与传统的网络化学习不同,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在不同情境下会有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群建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中小学教师既成为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又成为资源平台的建设者,将新知识不断地回馈到资源共享平台内,通过知识的分享、整合推动知识的创新。

3)网络培训方式应和传统面对面的培训方式相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

4)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应建立及时的用户评价反馈体系,通过教师对学习资源使用的评价和反馈,可及时调整平台的建设方向,对教师的学习成效应进行跟踪评估。

5 结论

本文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提出个性化和共享性的建设理念。基于对用户信息资源需求分析,对培训资源共享平台模型架构提出建设策略,并针对情境感知分析资源共享平台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1]吴文峻,吕卫锋.大数据时代的大规模开放在线教育[J].计算机教育,2013(20):9-10,44.

[2]欧阳剑.马来西亚泛在图书馆的理念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9-112.

[3]任为民,施志毅.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研究,2010(3):3-8.

[4]陈雅,李文文,郑建明.泛在知识环境下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集成服务平台构建[J].情报科学,2011,29(11):1605-1620.

[5]杨灵芝.泛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情报科学,2012(3):347-351.

[6]王娜.泛在环境下基于用户协作的信息组织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4):97-101.

[7]王娜.泛在环境下交互式知识网络的形成与结构分析[J].实践研究,2010,33(9):57-60.

[8]Davis H C, Carr L, Hey J M N, et al. Bootstrapping a Culture of Sharing to Facilitat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2010,3(2):96-109.

[9]Hemandez-Leo D, Romeo L. LdShake: Learning design solutions sharing and Co-edition[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11,57(4):2249-2260.

[10]Adomavicius G, Mobasher B, Ricci F, et al. Context-aware recommender systems[J].AI Magazine,2011,32(3):67-80.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个性化学习者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