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梅:轮椅上的传奇

2015-04-30 03:24
中国扶贫 2015年3期
关键词:渭源县种薯中药材

一个弱女子,能做什么?一个遭遇了人生不幸,从此站不起来的弱女子,又能做什么?李晓梅用她的实际行动做了回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不断创业摸索脱贫路

2000年, 李晓梅筹集15万元,购置了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灯盏洼山底下闲置多年、谁也瞧不上眼的10亩滩涂地,注册了成立了渭源县田地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建起了3座塑料大棚,试验性地种植天麻。

在此期间,她先后建起了厂房、仓库,搭起了发展中药材的骨架,并以此地为中心,在会川镇的梁家坡村、本庙村、新城村、杨庄村等8个村的200多户农民地里建起当归、党参、黄芪、红芪以及天麻等中药材种植基地300亩,并成立了天麻研究会,发展会员120人。在她的带动下,会川镇的群众纷纷种植中药材,全镇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000亩发展到15000亩,仅药材种植给农民一年带来的经济效益就达到1亿多元。

药材种植成功后,李晓梅又成了农民最知心的“经纪人”,上河西、下广东……她在全国中药材市场打听行情,寻找销路,与外地老板艰难地谈生意、签合同,一笔笔订单把农民的药材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开启了当地农民的致富路。

2005年3月,为了让农民种植的地道药材增值,李晓梅通过贷款办起了药材加工厂,把渭源当地生产的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中药材加工成礼盒,产品远销省内外,部分产品打入超市,倍受客户欢迎,既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工厂又投入620多万元建成药品GMP生产车间,注册成立了公司,先后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与云南白药、昆明制药厂等国内多家制药企业签订了供货协议。公司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路子,在会川镇大庄村、祁家庙红土庄村建成2000亩的当归GAP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农户2000多户,使项目区农户年亩均增收1000多元。

随着药材产业的壮大,她把目光转向了当地马铃薯特色产业。“药材生意虽然好,但只能让少数人致富,繁育马铃薯良种群众参与面大,带动效益更明显。”李晓梅开始了她的企业转型之路——马铃薯种薯繁育。2008年7月,她注册成立了渭源县田源泽马铃薯良种合作社,建设占地2000亩的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同时在会川镇西关村建成马铃薯日光温室20座、脱毒快繁中心综合楼1栋、马铃薯贮藏窖1座、PC中空板组培温室1座,购置脱毒繁育、种苗种薯检测、日光温室自动卷帘等仪器设备。虽然因品种、窖藏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当年效益不是太好,可她从这次试验中真正看到了通过马铃薯种薯繁育增加农民收入的巨大潜力。

身残志坚为民铺富路

正当中药材生意红红火火、马铃薯育种方兴未艾的时候,李晓梅遭遇了意外,她在去良种基地检查种薯收购进度途中,驾车从一座桥上翻了下去,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但坚强的她并没有放弃,依然坚持发展合作社。

为了保证老百姓的最大收益,合作社除了免费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外,还包销售,更让大家心动的是低于亩产4000斤减产后保赔产,换句话说,就是老百姓种马铃薯会有每亩1600元的保本收入。为推广马铃薯种植,李晓梅采取“五免六统一保证”的方式,挨家挨户与群众签订单合同,让群众心里有底。

所谓的“五免六统一保证”即免费技术培训、免费投放籽种、免费搭建网棚、免费投放钢管网纱、免费全程技术指导,统一规划、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搭建网棚、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统一贮藏销售,签订收购订单,以保护价收购种薯。这一发展模式有效保护了社员和订单农户的利益,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扶贫项目的牵引带动下,目前李晓梅的合作社辐射带动会川镇、祁家庙乡、五竹镇、锹峪乡等周边乡镇20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达到5000多元,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次,并通过多方联系将渭源县的马铃薯良种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为贫困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她还和甘肃省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引智”,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以此保证马铃薯质量,进而提高收入。

杨庄村的邓永寿是最早与合作社签订种植订单的农民,邓永寿当年的4亩马铃薯良种田,亩产超过6000斤,根据订单合同,保产4000斤按每斤4毛钱算,超产的2000斤合作社以奖励价格每斤6毛钱收购。这一年,邓永寿收入过万,一算账比往年增收翻了近一番。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参观了解了田源泽马铃薯良种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你们要进一步努力作好甘肃的马铃薯产业,要做精做深,做大做强。越是贫困的地方马铃薯种植面积越大,要从扶贫开发的角度发展马铃薯,多加支持。一是要疏通和拓展鲜薯销售渠道,二是要提高加工能力,加大就地转化力度。”

近年来,公司被确定为定点扶贫单位和双联单位,在扶贫帮困的路上,李晓梅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她始终坚持“誓为农民铺富路”的坚定信念,积极帮助贫困劳动力解决就业途径,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用淳朴的感情回报着这片沧桑的土地,用柔弱的肩膀担负着带领农民奔小康的重担。

回报社会情暖人生路

生活中的李晓梅是个热心肠,她积极为灾区群众慷慨解囊。先后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14411元;2012年渭源县“5·10”泥石流灾害中,她为祁家庙乡捐赠了价值10万元的40吨马铃薯良种,帮助群众恢复生产;2013年“7·22”地震灾害中,她先后为岷县灾区捐赠了价值18.43万元的方便面和矿泉水,给漳县灾区捐赠了价值9.4万元的25吨面粉,给渭源县灾区捐款2万元;为田家河乡汤尕沟村提供帮扶资金1万元,为发展本县旅游产业捐款20万元……

李晓梅先后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甘肃省扶贫先进个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第六届创业带头人”、“定西市十佳优秀创业青年”、“定西市十大杰出女性人物”等荣誉称号。

2014年5月16日,习近平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的李晓梅,时隔一年后再次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两次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李晓梅深情地说:“党的好政策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生命,我们永远跟党走,力所能及地反哺农民、回报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渭源县种薯中药材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渭源县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渭源县文化综合馆馆前广场景观设计
渭源县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渭源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