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谷雨战略”发力农村互联网金融

2015-04-30 03:23马丽文
中国扶贫 2015年3期
关键词:宜信农贷谷雨

马丽文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一直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当下,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市场正在引起互联网金融巨头们的注意。1月20日,国内互联网金融P2P行业的领军企业宜信公司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谷雨战略”,这是宜信第二个农村5年计划。

未来5年,宜信将打造并开放农村金融云平台,通过农村金融服务生态圈,开放宜信小微企业和农户征信能力、风控能力、客户画像等能力,实现“为农村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和“促进农村地区消费金融发展”两大目标。同时新战略还宣布,宜信将自建1000个基层金融服务网点,不仅提供农村信贷服务,还将提供农村支付、农村保险等创新服务。

事实上,早在2009年宜信就把农村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市场,采用多种模式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其中一项公益性金融服务宜农贷业务,就是宜信在农村金融领域最初的实践,更是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次试水。到现在为止,宜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成功实践已成为国内的成功经验之一。

五年来,宜信通过宜农贷资源将城市白领的资金通过P2P的模式,支持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如今,宜农贷已经形成了1亿元的资金由东部流向西部贫困农户手中,这些农户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内蒙等西部偏远乡村。“目前,我们的服务对象只覆盖了全国21个国家级贫困县,覆盖率非常有限,今后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也许帮助他们开一个乡村小超市、小卖店就能改变其生活;也许帮助他们承包一个茶园就能改变其命运。”宜信公司企业文化与CSR中心总监徐秀玲告诉记者,从第一个100元出借,到现在的1亿元出借,已经有13万人关注宜农贷平台,这个项目作为一个桥梁,建立的是一种诚信与信任,表达的是一种关爱与真情。

据悉,2013年和2014年,宜信先后携手中山大学和兰州大学,在广东及甘肃进行农村金融调研。调研发现,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间接融资体系中,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扩张主要是通过网点和人员的比例扩张,这种单一方式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介绍,互联网金融是新的金融模式,多年以来,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投入不少,但是依然有超过7成的贷款需求无法满足。这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是大部分农户在央行的征信系统中是不存在的,这个数字大概在3-4亿之间,而且农户也缺乏传统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必须要有的可抵押资产。但根据宜信在广东和甘肃农村的金融调研显示,目前在农村已经有70%左右的人口拥有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作为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已经完备。

毫无疑问,对于农村地区的实体经济产业而言,互联网金融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能提供杠杆式扶持与支持,良好的农业扶贫项目与经营模式,如若借助现代互联网金融手段,农民就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益。之所以建立“谷雨战略”,是因为宜信相信农村也有摩尔定律。宜信进入农村市场,依靠手工刷墙把金融服务送下乡,把农户的资料、信息录入相关系统。现如今,通过大数据和爬虫等技术积累数据,嵌入农户的生活和生产场景,直接实现数据变现,产生巨大的价值,从而改变农村金融服务的方式和格局。在此基础上看,宜信依然走赢了坚实的第一步。

下一步,宜信将通过“一云一网”(农村金融云和1000个金融服务网点),让创新金融服务在农村“下雨”,滋润“干涸”的贫困地区。endprint

猜你喜欢
宜信农贷谷雨
곡우 ( 谷雨)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谷雨
基于农民视角的中国农民银行农贷政策检讨
——以湖北为个案(1935—1945)
P2P网络借贷中债权转让模式的问题分析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农业贷款
宜信携手清华MBA推出“金融创新大讲堂”
宜信财富:配置全球资产
从“农贷割据”到“农贷统一”——民国时期四川省农贷格局的演变(1935—1942)
宜信发布CSR“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