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红原风情万种正当时

2015-05-04 06:36张夏薇
中国西部 2015年30期
关键词:冰雹牧民草原

文/张夏薇

夏日红原风情万种正当时

文/张夏薇

百转千回的月亮湾 摄影/何林隆

红原大草原一隅

拿出行李箱里的夏装换上秋装,意味着我又要远行。其实我并不会走得太远,甚至不会出川,但我知道我要到达的地方已经改天换地,是另一番独特的景象。

在四川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繁华都市与古朴风情相得益彰,而我所要到达的红原县距离成都也不过四百多公里。清晨从成都出发,盛夏的阳光从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就咆哮着洒向人间的每一个角落。不过,车子刚过理县就能感受到阵阵凉意,两侧的群山连绵起伏,碧绿的树木在不久后的深秋就会变得五彩斑斓。一路前行着,高山慢慢变低,颜色由深变浅,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这已经是我第三次踏上红原这片土地,它一如既往地让人惊喜。快要到红原县城时天空下起了冰雹,司机将车速放慢,我坐在车里静静地感受这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红原县属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四季界线划分,在这个我抱着膀子感受冰雹的季节,其实已经是大草原的“三伏天”了。

作为一个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城市中长大的孩子,我对大草原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美丽的照片里。记得第一次和朋友开车来红原,行驶到草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漆黑的道路上没有一盏灯,只有两旁的帐篷透出星星点点的微光。同行的友人说:“你能想象你的两侧都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吗?明天你就知道这里有多美了!”是的,直到第二天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摸黑闯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此时此刻,躲过了下着冰雹的那片云后,车子疾驰在弯弯曲曲的路上,远处的天空和草地连接在一起,如同行走在天地初开的混沌世界,纵使一路向前也走不出这美丽新世界。

到达红原县已经是下午五点过,本来下着小雨的天空居然从云层里窜出了几缕阳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欣赏到晚霞。“大草原的天气变化很大,一会儿刮风下雨一会儿晴空万里,不过太阳下山很晚,一般都要八九点钟才会天黑。”一个当地人这样向我们描述多变的天气。同行的摄影师闻言兴奋不已,于是我们匆匆吃了晚饭出发去月亮湾捕捉落日与晚霞。

草原上的生物——梅花鹿

红原大草原的美在月亮湾发挥得淋漓尽致,黄昏时,近处绿草如茵,远处山峦叠黛,天边的云都镶着金边,山坡上的房子被透过云缝洒下来的阳光照成了金黄色,弯弯曲曲的河流被夕阳染红镶嵌在草原上,伫立在河边的马匹,悠闲地吃着青草,摆着尾巴,使草原更显得格外静谧。月亮湾就像是红原的缩影,站在观景台能够将美景尽收眼底。当摄影师用“长枪短炮”留住美妙画面的时候,我更喜欢用心去感受这一切。眼前的云卷云舒,耳边的马嘶风吟,草原和大海有着一样的宽广胸怀,包容世间万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享受着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马背文化。

次日,看着窗帘被映得发亮,赶紧洗漱出门一头扎进温暖的阳光里。清晨的阳光已经刺眼,跳上车便往大草原方向开去,行驶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黑如珍珠的牦牛以及骑着马放牧的小伙子。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现在藏民们还保持着游牧的习惯,他们往往随着季节的变更而进行或长或短的迁移,从而获得丰厚的食物。对草原地区的牧民来说,最初的主要食物来源依靠捕猎,于是他们不得不跟随着兽群的迁徙而迁徙。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蓄养动物比起单纯地追猎野生动物来说更有保障,畜牧业便慢慢发展起来。马的驯化是游牧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马相处逐渐形成了草原的马背文化。

骑马放牧对牧民来讲是习以为常的事,我们不时在路边看见策马狂奔的藏族妇女,其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让我们折服。于是乎我斗胆要了一匹马骑上去试试,牧民不放心执意要在前面帮我牵着马缰。身下的马儿闲庭信步,我抬头望望云朵,风将我的头发吹乱,此刻我的脑海里清晰地想起了仓央嘉措。他说:“天空中洁白的仙鹤,请将你的双翅借我,我不往远处去飞,只到理塘就回。”这个曾经布达拉宫里的王却有一颗飘荡于俗世尘缘中凡夫俗子的心,只因为“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仓央嘉措留恋过的草原应该就在不远处,当看到踏雪夜会的少女笑靥如花,不知道他会不会也骑在马背上抬头望着天空喃喃自语,天堂也不过如此。(责任编辑/夏薇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冰雹牧民草原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商人买马
冰雹的优点
夏日冰雹
快跑啊,下冰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