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对合作课堂进行有效反思

2015-05-04 02:50陈文蓉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合作反思数学

陈文蓉

【摘 要】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教学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数学合作课堂有效与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反思目的与动机方面是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反思在过程与效果方面是否表现出活而无序,缺乏实效;反思内容与形式是否简单空泛,频繁单调 ;反思在反馈与评价时是否切合实际,片面失衡。

【关键词】数学 合作 反思

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如何评价?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是否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且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评:一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三是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四是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五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为积极有效,师生相互影响、促进提高。

数学合作课堂有效与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目的与动机方面是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都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一大法宝。但对有些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笔者认为,不用小组合作讨论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三角形稳定性的用途”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题:“讨论一下三角形稳定性的用途有哪些?”学生很快进行组合讨论并得出了答案。但这个问题在教材上有专门的插图和文字介绍,加上生活经验,不用讨论,通过阅读课本自主学习以后,学生也能准确回答。相反,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又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往往是刚出示讨论题,学生还未充分思考,讨论还未深入开展,结论尚未统一,教师就草草收场,使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没有达到。

二、反思在过程与效果方面是否表现出活而无序,缺乏实效

通过对一些公开课的观摩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讨论、表现的机会,但课堂中也常出现这种现象,即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后,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则“活而无序”。此现象的表现有三: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均不作声,既不查阅资料,也不参与讨论,等着老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问题答案;二是有些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有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讨论成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三是小组讨论热闹非凡,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发表见解无序化。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至于讨论结束了,小组观点还未统一。无论是哪种现象,从实质来说,都不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学习,实际效果比较差。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困难,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因此,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首先,尽量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其次,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三、反思内容与形式是否简单空泛,频繁单调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不少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空泛,问题指向不明确,从而导致学生无话可说,造成冷场。一些问题由于内容过于空泛,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说起,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失败。也有教师过于频繁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单调的形式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逐渐失去了兴趣。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剖析重难点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寻找出他们认为是最为自豪的发现,这要比教师直接告知的效果好得多。

四、反思在反馈与评价时是否切合实际,片面失衡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倡导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但不少教师却走入了一个误区。无论学生回答问题回答得怎么样,总是充斥着“你真棒”“你真行”、“你非常不错”“大家为他鼓掌”等激励性语言。不可否认,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但用得过多、过滥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是由教师不科学地评价造成的。究其原因: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

对小组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应进行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动力源泉。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对学生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出。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激发个人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反思数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