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要重视再现境像

2015-05-04 07:00高志强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意境

高志强

【摘 要】小学古诗教学要重视让学生再现境像。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认知,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蕴含境像,进而体味其中意境情趣,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教学 经验知识 境像 意境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含蓄,内容深广,意境深邃,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和高度的艺术美感著称于世,倍受人们喜爱。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写作艺术的启迪。

古诗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如按季节有写春、夏、写秋、冬的;按歌咏对象有咏月、梅、菊、荷的;依诗歌情绪而言,有怀友、惜别、思乡、爱国等等。但不管怎样的古诗,它总是有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省略与空白之处颇多的特点。这样在教学时就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小学生在理解诗歌意思和其内涵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教学过程中弥补当时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体会诗句的言外之意,领悟诗情画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再现古诗所蕴含的境像,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体会、品鉴古诗。

一、调动学生经验知识

尽管古诗寥寥数语,内涵丰富,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之美,但其中所涉及的物象却往往古今同一,为学生所熟悉。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中的“云”“江陵”“猿”“舟”“山”等,古今一样,这样就为学生理解古诗打下了基础。而这样的物象一般都沉积在学生的经验知识当中。与物象相关的动态或静态,或发展变化等也是学生经验知识的一部分。所以在古诗教学中要首先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让物象在学生心目中印现出来。根据古诗中的描述学生可以在头脑中重构物象,并让它们产生相关的联结,通过想象建构出其中的景象。如学习孟浩然的《春晓》时,当告诉学生“眠”是睡觉的意思时,它所蕴含的意思和所要表现的内容马上被学生理解,因为学生对“睡觉”很熟悉。而“春眠”,让学生联系温暖的春天人们酣然而睡的模样就自然比较容易了。同样“啼鸟”,可想象到欢叫的小鸟。

二、再现诗中蕴含境像

古诗中相关联的物象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往往联接成某种画面——镜像,或动态、或静态,但不是简单的图面组合,而是注入作者思想情感,形成某种意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将诗中所涉物象“唤醒”之后要进行再组合,再创造。或形成一幅山水图画,或形成一幅生活图画。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在我国古老的文化建构中,诗与画向来都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的。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自然山水画,或者是一幅真实的生活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使古诗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镜像画面。这样,才能为学生领略诗的意境做好铺垫,使其受到熏陶和感染。

如学习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其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学生头脑中转绘成这样的生活图画:忽然,有个孩子从小路上追着一只蝴蝶急匆匆地跑来,转眼间,蝴蝶翩翩飞进了菜花丛里。小家伙找啊,找啊,在一片黄菜花中,怎么也弄不清蝴蝶藏在哪里了!这样就为进一步地体味诗情画意、作者思绪、意境内涵打下基础。

三、体味其中意境情趣

自然物象是生活现实中的事物形象,是“天地自然之象”,它是没有思想感情的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诗境中的物象已经被诗人赋予某种特定情感,是某种特定情感的艺术载体, 是具有诗人主观化的物象。因此诗中的境像是蕴含意境的境像。有学者认为“理解了诗歌的语言只接触了诗歌的表象,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同时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们对此十分认同,所以只止于有“表象”特点的境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到蕴含意境的“境像”。“诗的意境是在直觉形象的实境基础之上,以具体的物象为依托而产生的美学境界,是情与景的交织,意与象的融注,神与物的浑成,即作者主观的情与客观外物的感应而形成的艺术审美空间。”如杨万里的《小池》一诗,通过“泉水”“树荫”“荷尖”“蜻蜓”“阳光”这些个别物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一幅明澈、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小池夏景图。要让学生结合“惜”“爱”等字眼,体会画面所表现的洋溢着清新活泼的生活情趣。树荫下,一泓碧水。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水中一枝小荷,荷叶还卷着,刚刚露出尖尖的嫩角,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小荷尖尖的角上。通过想象体味,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感染,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从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情感体味。

总之,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只停留在指导学生释词解字、直译诗句上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对深入理解诗意,发掘诗句意境,发挥学生想象力,都有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蕙萍.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2):93-94.

[2]曹明海,史洁.论语文教学中的诗境解读[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101-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中國畫的意境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