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15-05-04 07:00韩月强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质疑能力探究学习

韩月强

【摘 要】在学习中培养质疑能力,是新课标对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要求。本文以初中语言教学为切入点,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更好培养塑造学生的质疑能力,全面践行探究学习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言教学 探究学习 质疑能力

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倡导探究学习,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语文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精神呢?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人人敢于质疑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要创设这样一种气氛,使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疑就怎么问。教师要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要以鼓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地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要以及时地表扬、随机地称赞、灵活的竞赛,使学生亮开嗓子。如果教师因担心学生说得不对而不让学生说,或者因学生说错了,教师就批评、责难,学生必不敢质疑。如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我是让学生自读文本内容,再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学生先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接着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由其他小组讨论朗读情况,认为读得语气、语调不准的地方,不但要说出理由,还要演示如何正确读,给全班做示范。为了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我又组织学生开辩论会,我也积极参与其中,气氛异常融洽,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我和学生一起研读文本,一起质疑,一起讨论,我们师生彼此平等,互相学习,互相信任,完全沉浸于融洽的课堂氛围之中。

课堂上,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通常有一种习惯性的思路,如怎样根据种种事实下判断,怎样进行分析、进行归纳等。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的思维的羁绊,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种种因素,培养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使学生想质疑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课堂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创设质疑的情境,将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启发、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与探索,从而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善于激“趣”。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新颖、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了使学生咀嚼到阅读课文的甘甜,教师可采用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等方法作为阅读、质疑的直接诱因,也可充分调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与文字相互映衬,入目入耳。

要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在学习艾青的《土地》一诗时,学生对诗人用“嘶哑”一词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不能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就抓住学生对情感的迷糊,以当时正在热播的《天龙八部》来引导,通过讨论游坦之把自己的眼睛献给阿紫的情节,进行类比,悟出“嘶哑”是因为它对土地爱的深沉不停歌唱的结果,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很容易理解诗的内涵。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

三、尊重主体,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能质疑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在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特别是在知识的探寻中孕育着一种问题意识而倍受青睐。它对于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有着绝对的优势。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埋头苦干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得出结论。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有个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几个朝代后,为什么穿的衣服还和外面一样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理解了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所谓的避秦时乱,实际是避东晋时乱,借以影射东晋的黑暗现实。

语文课关注的是“人”的发展,而学生形成思想的最初萌芽也许就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质疑。所以语文老师要精心呵护学生表现自己想法的意识,哪怕它是一个幼稚的想法,须知正确思想的生成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

四、适时点拨,规范引导,使学生善质疑

学生养成了一定的质疑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质疑能力后,教师要因势利导规范学生的质疑行为,启发学生提出有深度有质量的问题。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有些课文,或课文中的有些词句,学生阅读时一晃而过,不觉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或者是容易发生差错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激发学生思考。比如教《孔乙已》时,我故意设疑,问:“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有的学生一愣,接着笑了笑说:“不知道姓和名字,绰号叫孔乙已。”一“愣”很有好处,学生动脑筋想一想,理解就准确了。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没有阻塞的地方,就没有水的流淌;没有停止,就没有行动。要学生产生疑问,思维积极,教师用问题堵一堵,塞一塞,一堵一塞,学生思维就会活跃起来。

抓住矛盾加以展示,激发学生思考

提出的问题要结合生活体验,既新颖又富启发性,能够引起共鸣。学习鲁迅的小说《社戏》时,一个学生说,“偷”这种行为,一向被人们深恶痛绝,可在本文中,“偷豆”却表现了农村少年的美好心灵,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发了思维的碰撞。

总之,课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怀疑,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释疑,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通过被动的阅读寻找所谓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更富成效。学生质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把握,以及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要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进而步入创新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疑能力探究学习
新课标下探究学习“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