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阅读教学的方向

2015-05-04 07:01吕科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想象力兴趣习惯

吕科

【摘 要】阅读教学并不仅仅只是教学一篇文章的内容,还应交给学生其他有用的技能。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好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善于积累、整理的习惯、运用工具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

【关键词】思维 想象力 兴趣 习惯

在语文课堂上只一味地品味语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或者只是表面地读写结合,仓促地将读带过,还有些课堂干脆将所学课文按考试阅读模式训练——熟记一些很难写的字词,掌握一些近义词、反义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些理解性地归纳等等。这样的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完全没有了个性的情感体验与创新潜能的开发。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欠缺,有对教材的错误认识,也有对进行素质培养的阅读教学能否应付考试的困惑。

那阅读教学应该怎样呢?在阅读中教给学生些什么?老师又该怎么做呢?下面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等于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做到主动学、积极学我想这样的语文课堂首先就成功了一半,也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一些教学用具与教学手段

这点特别适用低年级的小朋友,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专注的时间短,所以假如老师能在课堂上使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教学用具,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阅读教学时画版画,表演课本剧时设计一些头套,扩充一些与阅读有关的知识,类似的儿歌,多媒体课件等方式。

(二)以情激趣,保持学生兴趣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个引导者,要用仁爱之心去理解、尊重学生的回答,寓情于教。当他们在阅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对他们经过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稚拙的回答给予与肯定。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珍惜鼓励他们每一次的举手与回答。

(三)设计好阅读教学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说:“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与喜好,同一篇文章,也可以有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心理学家根据经验和实践证明,认知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派生出来。学生这种心理倾向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认知内驱力。所以教师应找准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呈现新颖不俗的教学设计,使整个阅读教学水到渠成。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这些习惯。

打好了阅读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激发思维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只有指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教学《七颗钻石》一文,抓住课文结尾可以续写的空白,让学生们展开想象,钻石上升到天空变成七颗钻石之后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引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事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质疑问难,发展思维。

如一位老师执教《卖火柴 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大人不卖火柴,让小女孩出来卖火柴呢?”老师机智地判断弄懂这个问题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文章的主题有一定的作用,便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启发,从各方面找答案。有的说:“她家里太穷了,于是她偷偷出来卖火柴。”有的反驳说:“她没卖掉火柴,爸爸一定会打她,说明她不是偷偷出来的,而一定是妈妈生病了,她卖火柴赚钱给妈妈治病……”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三)多动脑,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平常老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练习,给学生创造机会。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一位老师给学生写的美妙的他们喜爱的短诗,读完后让大家仿写,结果大家奇思妙想与创意体现在诗中,令老师惊叹不已。这样的练习,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我们的课堂需要这样的设计。

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所谓“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教正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从而达到不教的境界。老师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与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

(一)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以后他们能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的知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交给学生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如能够根据作品的问题特征,抓住阅读的重点。阅读文学作品,要要从情节、任务、环境去分析作者的意图与作品的主题;阅读科技作品,最主要的是能理解科学的依据与结论。再比如交给学生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怎样抓住文章中重点的段落、句子来进行学习等等。

(二)迁移巩固学到的阅读方法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之后,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引导他们可以将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相似的学习环境中,真正领悟这些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Z].2001.

[2]严华银.讲语文[M].语文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师[J].2009(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想象力兴趣习惯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