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

2015-05-04 07:01马俊董雪梅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题文本阅读教学

马俊++董雪梅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些阅读教学的理念昭示: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而我们认为心灵自由的阅读是个大境界,看似不求成败得失,实则无为而无不为,以致藏丽景于脑际,揽明月于胸间。课文是个大千世界,真正的阅读是使学生沉潜、畅游在课文意境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各自带着迥异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淀,带着各不相同的个性特征,走进文本,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然而,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总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好,能够做到阅读时专心致志,边读边思,有个别学生还喜欢在语句上做上记号,画下自己喜爱的句子,而且在读后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有的是一两句话,有的则可以说一段话,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自我阅读习惯并没有养成,在学习中,他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对于阅读没有自己的兴趣,没有充分的热情,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就缺少对于文本的字词句段的品读能力,只能够跟随在老师的讲解后面,亦步亦趋,师云亦云。试问,长此以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何以养成?

阅读的本质是个性化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亲历阅读实践,才能真正有所得,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基于这一点和以上的分析,本课题组提出了《如何引导小学高段学生学会批注式阅读地研究 》的课题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批注式”阅读,尊重学生的理解,倡导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批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究文本的价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品读文本,从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等。

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开展好本课题研究,创设有效阅读教学课堂,改变目前靠磨时间、耗精力取得成绩的做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并且提高我们的科研素养,提升科研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做“研究型”教师的快乐。

二、课题的界定

1.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2.所谓“批注式阅读”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知识储备,积极地与文本展开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交流讨论为形式来推进阅读的深入,实现各对话主体间的不断超越的一种阅读教学形式。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本阶段的研究中,研究的重点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中进行,依托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细致研读课文,寻找适合批注的点,让学生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进行质疑、理解、表达、想象,仿写,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本课题研究目标

1.使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探索适合本年级学生实际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流程,使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选择一组好中差合成的学生,将观察到的新行为、新发现记录下来,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阅读批注的方法,改进教学,设计新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研究起点,避免重复已有的成果。

3.调查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 不同性质的教学现象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主导趋向。

4.行动研究法。此种方法不在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是以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通过完善行动,调整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良性的状态变革中达到问题的解决。

六、本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弘扬个性原则 2.及时反馈原则 3.最优化原则

七、本课题研究对象:五六年级学生

八、本课题研究的程序: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一年,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到2013年11月)。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 翻阅文献,进行理论研究,形成理论方面的支持,并进行研究前期的相关工作。(研究前期,认真调查、了解学生当前常态下的阅读方法与形式,形成调查小结。)最终拟定实施方案。

2.研究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根据实施方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方案,积累相关资料。

3.总结阶段(2014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收集学生“批注式”学习形式的体会文章展示作品,总结分析小课题研究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

九、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教师研究成果。包括案例与反思、教学论文等。

3.学生学习成果。学生“批注式”学习形式的体会文章展示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题文本阅读教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