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研究

2015-05-04 07:12韦梓旭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化学策略

韦梓旭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在创设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在实验操作探究中体验,在比较、联想中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等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体验式教学 策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体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1 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定式

有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课间十分钟就在写家庭作业,还要忙于应付频繁的考试,脑力消耗过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记忆力下降,听课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各科成绩。绝大多数学生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是应付中考,这些已是不争的事实。导致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将新课程应有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装在“心”里,另一方面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获取缺乏感受、体验的过程。

1.2 教师缺乏对情境的创设

教师的教案总有“引课”或“创设情境”一栏,设计目的明确。但真实的课堂,“情境”能否达到设计时的目的,教师对这一问题反思甚少。很多教师认为,这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实不然,对比同一节课,情境创设成功的课堂,其教学效果远远高于未创设或者创设失败的课堂。诸如,在《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节中,有的教师以“深呼吸”作为引入,证明空气是真实存在的,看似与生活联系,但似乎过于常识化,因为这个事实每个学生都确信无疑,这样的创设就是没有必要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1.3 化学课堂沉闷,师生关系不够和谐

为了中考,初中化学课堂很多时候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共享、沟通、理解、感悟,学生认为教师严肃、可畏,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了距离,难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学友型师生关系。其实对于老师的鼓励,学生是一种苛求、渴望的心理,渴望一个眼神,渴望言语的肯定,如果哪一天实现了,足以让学生心理乐开花;学生多么希望他们的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学生的要求其实一点也不高,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太吝啬了呢?

2 新课程理念的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相关策略

2.1在创设情境中体验化学知识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构建的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相适合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中的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一些新颖奇特的现象,更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体验,让学生过目不忘。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例如在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时给学生演示了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空气中的淡蓝的火焰学生并不以为然,而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的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分明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因为他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奇的感叹。学生也就在创设的实验情境中“发现”了问题的真谛。

2.2在实验操作探究中体验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产生以及形成过程,它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途径。对于实验探究的体验,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做科学”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应充分应用教科书上的实验素材,使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3 在比较、联想中体验

首先,使杂散的知识规律化。如C0还原Fe203(或者CuO)的实验。由于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验,导致不能深刻理解实验的操作原理,答题时往往容易把操作步骤颠倒。于是我总结出这么几句话:实验开始先通气,通气一会再加热;见红变黑(或者黑变红)先撤灯,装置渐冷再停气;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冷要氧化。既总结了实验操作的步骤,又使学生明白颠倒实验步骤的后果,学生记忆起来也容易很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比喻记忆法就是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的一种方法。

2.4 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直观

近年来,电教媒体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正是创设情境特别是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尤其是在学生较难理解时,可以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构成物质的微粒》教学中,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这些微粒构成,对刚接触化学微观世界的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无法想象,学生不感兴趣,觉得很枯燥。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以水电解为例,展示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再运用挂图和分子结构模型来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结合挂图分析分子的构成,通过演示活动模型说明新分子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现象宏观化,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产生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

3 结语

总之,教学并不是把人类传承的经验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不是单一地接受。体验式教学改变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真正的动起来,在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满足。

【参考文献】

[1]徐洪超.放飞心灵,启迪智慧——谈初中化学自主体验式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9):55-55.

[2]边策.初中化学教师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及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本溪市课改实验区部分化学教师调查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2.

[3]吴金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学园,2014(6):142-142.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初中化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