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5-05-04 07:23李永娟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

李永娟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因为它始终调动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教学 整合

我们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明显优势。

一、设置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兴趣和动机有赖于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引起,小学生尤其如此。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和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再现动物旅游公司派来了三辆公共汽车来接动物们去旅游的画面。伴随教师的提问:同学们猜一猜看,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哪一辆车?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观看三辆车行进的效果图:第一辆车,车轮是方的,车子在行驶时颠簸不已;第二辆车,车轮虽是圆的,但它的轴心没有装在中间,车子在行驶时也会颠簸;只有第三辆车,车轮是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车子行驶起来,又快又稳。为什么第三辆车开起来又快又稳呢?认识了圆以后,就能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了。

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 ”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待学生自主探索后,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我演示了课本中的直观图制成的课件:3个完全一样的圆饼→3个饼重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1份中3个1/4展开重新拼合成1个3/4。这个演示过程,使学生认识到3/4不仅可以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 ,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看作“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这样设计既与学生此前已学过的分数的意义巧妙地结合起来,又能使学生加深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

三、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增进理解记忆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具体操作上,可运用定格、慢放、加速、重复等手段,增、删、变、调。显示动像和静像时,还应因材施教。低年级学生的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主要显示动像;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较强,已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而要适当增多一些起诱导作用且有抽象色彩的图像,这样才能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CAI课件这样教学:呈现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固定的一点不断闪烁 → 甩动小球,使小球作圆周运动,屏幕上留下了小球的运动轨迹,并用变色、闪烁的效果把它定格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圆的特征→演示验证。至此,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协助学生释疑解难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当这只蝴蝶刚“飞”上屏幕时,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他们结合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情形,很快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受此现象的启发还列举出了不少轴对称的实例。在这种动画式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学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从而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五、提供合作探究机会,培养合作意识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六年级数学 “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每个组里的同学大胆地进行创造性地拼摆活动,然后由代表到视频展示仪上交流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体思维空前活跃,互相启发,创新意识得以增强,竟然想出了多种解法,有图解法、列表法、假设法、抬足法等。

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软件,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事物,选择自己所要的学习内容,积极性很高。另外课余大量的时间老师可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各种资料,更好地为学好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和教育决定我们的未来,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信息技术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