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兴趣,因势利导

2015-05-04 02:55胡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胡滨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则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的描述和反思,提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不应只停留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考虑,而应该因势利导,在课上提供一些机会正确引导学生走上他们喜欢的、擅长的、愿意为之付出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67-1

一、案例背景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不应只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考虑的第一要素,因为每位学生对电脑的兴趣都是如痴如醉的,不用操心他们会迟到或旷课,他们只会早到迟退,甚至小病小恙都能克服,带病坚持上课。可遗憾的是,教师要教的东西在大部分情况下却不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因此在上课时控制他的电脑就等于控制住了他的人,这是掌控课堂的第一要素。但控制与被控制,制约与反制约就成了我们信息技术课堂的一道风景,经常你屏幕广播了半天,正讲得热火朝天,突然发现一个家伙左手键盘右手鼠标,咦!屏幕广播时他的电脑应该是操作不了的啊!再一看他早已不在你软件的掌控之中了,正随心所欲地遨游在他的世界中,旁边的孩子目光也不在自己电脑上了,而是羡慕地盯着他的电脑……

怎么办?冲下去惩罚?这可是每节课每个班都有人这么干的,在这种气氛中教的教师和学的学生会有怎样的结果?

二、案例描述

准备上课了,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机房,打开电脑,突然后面有几位同学喊道:

“这台电脑的桌面怎么乱七八糟的啊?”

“好像是上节课的作业?”

“还有游戏!都装好了!”

“老师,我的电脑也是”……

刚上课,就有好几位同学向我反映情况。

机房的电脑全部安装了还原卡,电脑重新启动后,将恢复到初始状态,也就是说会删除上节课学生们保存的作业和资料以及所有操作。以上几台电脑一定是还原卡没起作用。排除了还原卡坏掉的可能,发现它被人为破解了密码而没有工作!只有我才知道密码,一定是哪个学生干的好事!很容易,我锁定了学生***,此人喜欢钻研各种软件,特别是黑客软件,由于我上课使用软件控制学生机来进行授课,他经常和我对着干,刚开始是拔网线,后来我讽刺了他一下:“高手不会通过物理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此他宁可被控制也不拔网线了,开始在网上找破解方法,他经常在课上尝试破解我的软件,据说回家还请教高手咨询,由于他电脑基础还可以,我对他也比较放松,在反复的“较量”中他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常上一些编程类的论坛。看来这次这小子破译成功了。想着他得意的表情,我心生一计,嘿嘿,下节课有你好看。

又上他们班课了,果然不出所料,这小子进机房时面露得意之色,我问他:“成功了?”“你说呢?简单!小菜一碟。”仿佛以前都是他让着我。我偷眼观察着他,上座、开机、插U盘……脸色由晴转阴,瞟瞟我,我故意不看他开始上课。正好这课是《信息道德》,讲课时,我特别提到:“现在有很多黑客是伪黑客,什么叫伪黑客呢?这些人通过网络下载别人的黑客软件攻击用户的电脑……”课后,他主动跑过来问我为什么他的软件失效了,开始的得意之色没有了,我告诉他,你下载的软件虽然成功破解了我的软件,但只是强制结束了进程,今天我特意给你的电脑加载了一段代码,定时检测进程,只要你结束这个进程,我就强制重新启动它。所以你要搞懂其中原理,光靠下载别人的东西,只能逞一时之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矛就有盾。

从此他开始研究程序设计,从下载别人的程序到修改别人的程序再到自己编制程序。这个狂热的电脑爱好者,性格倔强而张扬,为了多出时间来研究他的软件,对我的课堂作业草草应付了事。对这个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我也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法,甚至不用他做作业了,他一上课就鼓捣他的软件,并经常跟我比拼一下,刀、剑、掌十八般武艺都拼过,从一开始的头破血流到后来输多赢少,我想可能在他心中,中学生涯最值得留恋、最开心的事之一就是编制了一个病毒软件,搞的全校电脑鸡犬不宁,最后我找他谈话,我首先肯定了他能力的进步,技术突飞猛进……然后检讨我对他的引导不够,没能让他把所学知识运用在真正有用之处,而是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等等,最后谈到请他编个专杀工具来解决。此时他的脸上又露出了熟悉的表情,以至于后来一遇到拔网线的学生,我就想起了他那张兴奋地脸。他后来考上了某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一直与我保持联系,编了什么软件,遇到什么问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公司,为客户定制财务软件……总要在QQ上给我留个言。我给他的QQ印象写的是:年轻人,电脑高手。他给我的是:年轻人,电脑高手,我老师。

三、案例反思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中这句千古名言,是为人师者的一个准则。以我的理解,“传道”是放在第一位的,置于“授业”和“解惑”之前。我不敢肯定韩愈说的“传道”中“道”的本意,传授道理?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我想应该很接近“指明方向”这个意思吧?那古人的意思是不是要求老师应该因势利导,提供一些机会正确引导学生走上他们喜欢的、他们擅长的、他们愿意为之付出的发展道路呢?是不是要求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勇于创新,而不是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吧?我想,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会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学生,虽然我不再年轻,但我想我还会一直保持年轻的心态,用年轻的方法与这帮年轻的学生打着交道,产生共鸣,引导一部分学生走上专业的道路。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