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探索学生自主发展之路

2015-05-04 01:03沈银花
关键词:参与自主合作

沈银花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它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就成了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提出了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自主;参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07-2

自主教育作为我校的特色,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努力挖掘学校“特色”潜能,培养出更多的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形成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是创建学校发展特色的良好的平台。

在“太湖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本人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其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中,采用了完全由学生选择研究课题,自由组合成立课题小组的做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收益。

一、重视教师指导,培养自主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对学生的研究实践和自身的指导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解决和记录在研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积累活动的经验。

教师的指导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不代替,不越权,把握好指导的度,留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在开展综合实践的过程中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天地,也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外,校外是孩子们大胆探索的广阔天地和创造乐园。

1.注重指导:在太湖茶文化实践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下面的这些环节,较好地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自主地融入了社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首先,我们到茶商那里询问、了解太湖一带农家常用的一些茶叶,了解了它们的生长特性、形状等,了解到茶叶的来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学生渴望了解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笔者以此为契机拓展延伸,从学生最关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茶叶分类知多少?江苏名茶知多少?挑选茶叶知多少?泡茶要素知多少?茶叶药用价值知多少?茶历来是和文人雅士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名人与茶的故事,文人关于茶的笔墨知多少……有了问题,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搜集有关数据资料,展开交流。正是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敢于放手:如在研究蚕桑文化活动中,笔者在学生设计好研究方案后,将研究方案的评议权放给学生,学生参与非常积极,他们纷纷指出了方案中的不足,如研究方法选用不当,小组分工不合理,困难预计不充分等,还针对这都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老师主导课堂的时间少了,却为学生释放学习激情提供了更为充足和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3.实践体验:为了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自主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实践。在蚕桑文化主题的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参观、访问、实践、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蚕桑文化对我们太湖一带人民生活的影响。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乐,活动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进行中,同学们亲历养蚕过程,与蚕宝宝朝夕相处,亲眼目睹了蚕宝宝由小小的蚕卵孵化成小蚕,成长为大蚕,吐丝结茧,变化成蚕蛹,直到最后羽化成蛾,产下新的蚕卵的整个生命过程,各种情感得到培养和深化;活动中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解决,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学生自己克服,活动过程本身成为了一个改变不良品行,不断磨炼意志,形成优良个性的动态生成过程。

二、关注学生参与,保证自主地位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它又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采用“聚餐式”交流、无组织辩论等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由对话交流,不断触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保证学生学习和创作活动的良性持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接受创新教育的启迪,用小的成功堆积成学生成长过程中巨大成功的基石。

学习参与,不是取决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否,传授之量,而是取决于学生有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要促进学生学习参与就要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怎样优化课堂教学却不是一个简单地问题:

1.独立性: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这是从教育学的关系来阐述独立性的,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现有的问题。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合作伙伴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热情抒发自己的个性体验,乃至自己做出合理的评价。

2.创造性:自主学习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简单复制,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的需要,完成知识的再创造,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参与性:参与性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变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式和探究式学习。关注学习参与是一种时空释放,学生的学习参与只有在学生高度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把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中的时间和空间最大程度地还给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活动开展教育学生养成好品行,培养学生收集、选择、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学习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例如中年级开展的“菜根滋味长”活动,高年级引导学会观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主确立反映时代特点的研究主题(例如港桥文化、蟹趣、民族节日等)。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一种积极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注重合作学习,拓宽自主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是否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能否主动与人合作完成本职任务;有无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和主动负责的态度。

如在“五都留遗韵——走进太湖港桥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把教学活动生活化。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绘画、泥塑、摄影、习作、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融入生活,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使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彰显了个性,达到了教育目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那份浓浓的乡土人情,热爱家乡的感情也愈发深厚,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笔者惊诧于学生的能力,原来学生头脑中所蕴藏的能量并非我们教师所想象的那么肤浅,只要给予表现的机会,就能焕发出创造的热情。

在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小组合作没能实现实质的、有效的合作,那么综合性学习只能是“走过场”而已。因此,为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实现真正的有效合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如果学生活动角色相对固定,缺乏动态机制,容易产生小组霸权主义,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制定小组角色分工轮换的常规,以维持小组平等的机制,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在小组活动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所以在评价小组活动时,评价的对象是小组而非个人,要重视对小组的评价,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这样才能建立学生的小组归属感,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地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话题。我们的实践刚刚起步,相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征途上,只要克难奋进,勇于实践,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猜你喜欢
参与自主合作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