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赏识教育中幸福成长

2015-05-04 02:57余水生
关键词:后进生信任学会

余水生

摘要:本文从积极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师生间建起信任的桥梁;在沟通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孩子学会赏识别人,在赏识中快乐成长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在教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赏识教育;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5-072-1

一、积极培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师生间建起信任的桥梁

要树立自信心,离不开老师的尊重、信任和关爱。后进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严重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状况。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的一步。老师通过在其身上找到闪光点,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一个“我能行”的人。从而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我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形成自信心、培养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学生的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为此,我鼓励学生要树立“更强、更自信、更有魅力”目标,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坚信“我最棒”。

信任是被人赏识的前提,是可能做好事情的一种动力,人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信任。来自老师的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有了“我能行!”“我很棒!”的意识,于是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力求维护自己在老师和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形象。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老师的信任无疑给孩子提供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在沟通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学会宽容、真诚地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赏识中加强沟通,在沟通增进师生感情。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真切地感到老师是和蔼可亲、一视同仁的,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生才能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尊重人的天性,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贴心人,谈心人,走进学生的心灵里。蹲下身来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学习上的好伙伴。只有是好朋友,才能做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只有做好伙伴,才能做到彼此信任,无话不谈,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与你交流。

教育需要对话,教育需要理解,对话教育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在对话中师生是平等的、互动的、互为主体的关系,它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灵魂的交融;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信心点燃信心,用希望托起希望。

教师经常鼓励学生用说悄悄话的形式与我进行交流。也就是学生有什么想对我说的或者有什么想对教师说的都可以通过这种式进行表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真实的想法。有些胆小的学生向教师这样说道:“老师,这种交流的方法很好,有什么话都可以谈,避免了面对别人的尴尬,而且还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很多教师认为这种方法不仅便于操作,还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很值得去坚持。在这一点上,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学生问的问题,我要及时给他回话,坚持与学生交流。从而带动了学生倾诉的愿望,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和回话十分在乎,你回一句话,学生就会多向你倾诉一点。(2)学生反映的事情,老师必须尽快作解释,尽量地去解决。只有如此,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真正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会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随着交流的增加,一些平时比较腼腆的学生后来也能较随意的来与教师交流。

三、教孩子学会赏识别人,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作为教师,不仅要用赏识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学生,也应该教孩子学会赏识别人,因为,能够坦荡地赞赏别人,是一个人的美好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以赏识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同学,就会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地关心同学,团结同学,向同学学习,消除嫉妒、敌对、冲动等不良心理品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时常让孩子学着自己的样子赞赏别人。在教师的熏陶引导下,孩子们学会了赞赏,赞赏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一句赞扬的话;有时是一个动情的手势,有时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在相互赏识中,不仅正视了别人的优点、长处,找到了榜样,产生了上进之心,还学会了谦让,懂得了精诚团结,大大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获得赏识,需要及时得到鼓励和鞭策。就好像汽车前进需要加油一样,“激励”就是给学生最好的加油和鼓励,它能使学生得到巨大的力量,所以,老师应当毫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与鼓励。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人,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改正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如果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动辄就上纲上线,无情打击,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当然,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决不能等闲视之,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醒,帮助学生认识其危害并加以改正,让学生快乐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的缺点、出现的过错多种多样,有的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学生一有过失,就大声训斥,态度粗暴,方法简单,还美其名日是为了学生好。有的教师则先了解原因,然后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帮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态度、方法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前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孩子“破罐破摔”;而后者则往往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取得进步。

赏识,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爱;赏识,让孩子确立了自我,变得更积极、更主动、更自信。只要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用好赏识这一教育艺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天才,我们的学生将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猜你喜欢
后进生信任学会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学会分享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学会分享
信任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