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堂多元评价的策略

2015-05-04 15:51王倩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3期
关键词:多元评价美术课堂策略

王倩

[摘 要]多元评价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检测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师可从当前美术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多元评价的重要性,将学生技能的提升纳入评价范畴以及设计多元评价量表,寻找多元评价策略,并通过多元评价量表解读与操作等几个层面阐述多元评价的方法和策略,旨在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更好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美术课堂 多元评价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01

评价是小学美术课堂师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多元评价是美术新课标所倡导的改革过去单一评价方式的新的手段。如何针对美术学科的不同课型,给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进行多方位、个性化的评价,找寻科学合理且多元化的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策略,是广大美术教师应积极思考并付诸实践的新课题。多元评价应当成为美术教师对学生在美术课堂学习中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估。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一书针对教学评价有如下建议:“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是分数、等级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美术教师可以对评价内容做适当的变更和调整。在变更和调整之前,应先梳理传统评价的一些弊端,只有克服弊端,更新评价的策略,有效的多元评价才能得以实施。

一、当前美术课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标倡导“构建以促进学生身心及审美素养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操作实施以来,美术教师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关注,也想出了一些办法和对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形式轻内容

这里所说的形式主要指评价主体虽然多元化了,实现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等做法,但是评价什么、针对哪些方面来评价等仍考虑不足或不够明确,评价主体对于评价结果的反思及如何保持或改进评价内容也有所缺失。

2.重鼓励轻指导

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有效的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鼓励不能盲目,一味地用“不错”“好”等评价语来鼓励学生,看似师生都很开心,但是好的原因、不错的理由却没有被明确,致使学生得到了表扬却不知好在哪里,有效的课堂指导被忽略了,或在执行的时候跑偏了、远离了。

3.重结果轻过程

评价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能只是在学生完成作业进行展评时集中地开展。这样做,说明美术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兴趣、答问时积极的表现、合作学习中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等被人为地淡化了。而学习过程的评价则是此次新课改大力倡导的,美术教师应规避不当或错误的做法,使美术课堂评价从理念上落实到实践中。

只有找准了这些问题与不足,在美术课堂具体操作实践中注重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评价,才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效果。

二、美术课堂应将学生技能的提升纳入评价范畴

美术学习有别于其他科目,如数学有标准答案、语文有正确的拼读和书写要求、体育有固定动作、音乐有规定乐谱和节奏。而美术则例外,无论是平面的绘画,还是立体的手工,既没有标准答案,又没有固定模式,除了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的运用,剩下的都是创作者自身的主张和内心的构思和想象。可见,美术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从情感上、精神上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形象化的空间,而美术教师则应担当起促使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手脑并用、大胆创造的学习助理的角色,并且承担起多元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任。美术教师应将学生技能的提升纳入评价范畴。

1.评价学生技能的提升首先考验的是教师

美术教师要在学生的技能指导方面下工夫。例如绘画教学,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确立绘画主题,大胆构思、想象,巧妙构图勾画,学会运用技法,注意色彩搭配及趣味表现,鼓励他们画自己能画的、会画的、拿手的画;另一方面,要介绍各种作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围绕一个创作命题适度进行绘画示范。例如,点、线、面的组合方法,物体的基本形、变化形、组合形的认识方法,色彩的对比、渐变的绘制方法,画面主体与陪衬的关系、物体的远近、前后的遮挡处理等。示范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创作者的意图、思想及表现技法,并且在学生创作之前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影像、图片及同伴的作品等素材,来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同时,教师应告知学生不要苛求形象的准确,而是要画出心中的想象物,以此启迪学生运用学到的表现技巧表现自己心中的画面。

教师有效的课堂技能指导对学生创作水平的提升可以起到关键性的点拨作用,同时,对美术教师专业技能是否扎实也是一个考验。通过有效的技能指导,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评价才会更加有针对性。

2.美术课堂要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美术学习尤其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灌输特点,摆正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平衡关系。美术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足够的创造活动机会,在“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美术天赋,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心智得到发展,心灵得到放飞,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学习实现由兴趣到能力的跨越。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观察、跟进和多元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即价值评定。多元,即多面而不单一。只有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倾听参与、感悟表达、合作探究、技能提升等纳入评价范畴,才能够突破课堂随机评价以及只关注作业展示评价的瓶颈,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设计多元评价量表,寻找多元评价策略

要克服美术课堂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教师就必须尝试多元评价。那么,多元评价如何开展?怎样体现评价的多元化?采用什么方式开展多元评价?笔者认为,可以从设计多元评价量表入手,寻找多元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在思考并设计美术课堂多元评价量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全程性、主动性、情感性和有效性如何。

(2)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有无深刻的感受以及表达的观点是否带有审美特性。

(3)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意识、合作学习能力、知识技能是否逐步增强。

(4)学生对自身和同伴的美术学习效果能否作出积极的评判。

以下是以小组学习为单位的美术课堂多元评价量表,旨在进行有效性的尝试。

四、多元评价量表解读与操作

这份量表除涵盖教师及学生个人信息外,重点从学生美术学习的倾听参与、感悟表达、合作探究、技能提升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了组员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教师给出的综合成绩等第。另外,组员寄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话语权,教师寄语改变了以往口头评价的随意性和单一化,发挥教师书面语言评价的功能,给予了学生更多的鼓励性和激励性的书面评语,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评价。

要填写好这份量表,美术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也要注意关注同组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记录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在课的结尾,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这份量表以“打钩”或“文字”的形式填写好,粘贴在课堂作业的背面,便于教师审阅作业并及时填写。

这样的一份多元评价量表适合三到六年级的师生,若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可以及时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对美术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课堂观察以及语言素养等方面的磨炼。

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教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其根本在于强调教学的发展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一次活动、一堂课学习效果的总结,更是下一次活动与下一堂课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美术课堂的多元评价势在必行。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多元评价美术课堂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如何提高焊工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多元评价,不拘一格
开展科学绘本活动建构生动课堂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