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班主任工作的初三年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2015-05-04 06:08黄恒
教育界·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教育

黄恒

【摘 要】本文分析了初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急躁心理、依赖心理、偏重结论等心理问题,提出了初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对策,主要有:一是利用自我分析法,二是系统脱敏法,三是自我暗示法,四是学习技能法,五是焦点转移法。

【关键词】班主任 初三年级 学生 心理 教育

初中生一般年龄都在12一16岁,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脱离了儿童群体,但又被排斥在成年人行列之外,是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发育成长,心理上正经历着急风暴雨般的变化,初三学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矛盾时期。他们首先遇到的是自身发展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不适应的矛盾,因而加强对初三学生的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初三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有升学考试,也有各类学科竞赛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方面会出现一些情况,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急躁心理

一些学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解答试题时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原因有:一是末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取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并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1.2依赖心理

在初三各科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期望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1.3 偏重结论

偏重结论而忽视学习过程,这是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仅是对答案,比分数,很少见同学问有对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和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至于思维变式、问题变式更难见有涉及。从教师方面来讲,也存在自觉不自觉地忽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形成过程,忽视解题方法的探索,对学生的评价也一般只看“结论”评分,很少顾及“学习过程”。

2 初三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对策

2.1 利用自我分析法

自我分析法是在自己感到紧张、压力大、自信心不足时,采取写小结或写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复习情况、优缺点、改进方法和措施等做一番分析。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实力、长处和薄弱环节,消除畏惧心理,克服骄傲心理、自卑心理和怯场心理。如,我曾经指导初三某同学采用这种方法来克服骄傲心理。我让他列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各十条。他列优点很容易,但列缺点就较困难。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他与班上同一层次的同学相比较,才完成此项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通过列优点环节树立了自信心,而且通过列缺点环节意识到自己的骄傲自满情绪。

2.2 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是指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增强刺激强度的一种抑制训练方法。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中考设计出一系列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的训练内容。如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要求怯场的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时进行限时训练,最后将他们训练到“将做作业当成考试,将考试当成做作业”的地步。这样的训练就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怯场心理。

2.3 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又称自我安慰法。在复习考试阶段,当初三学生感到压力很大时,可用这种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如A同学就对我说过“该复习的知识点,我都认认真真地复习了,还怕什么怕?考试内容无非就是这些复习过的知识组合。”B同学在考试前聊天时也表达过“这学期一来,我在听力部分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在考试中肯定不会比以前差很多。”

2.4 学习技能法

学习技能法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一些考试方法,让他们掌握一些应试技能,以减轻各种应试心理障碍。如我向学生推荐一下应试口诀:审题要细心,题意须看清;遇到拦路虎,不妨绕道行;细中求速度,快中不忘静;不争交头卷,检查必慎重。我还向学生介绍不同题型的应试技巧等。通过介绍学习技能法,学生在考试中因审题不清、时间不够、记忆堵塞等造成的过失性失分的分值明显下降,而那些即使不会做,但可通过应试技巧而得分的题的得分率明显上升。

2.5 焦点转移法

焦点转移法是在复习考试期间,自我感觉疲劳、紧张、厌倦时,应把自己注意中心从复习考试转移到其他与复习毫无关系的事情上,从而消除厌倦心理和怯场心理等。如,在中考冲刺阶段,我并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为了争取多一点复习时间,就取消每节课前的值日报告环节。我不仅延长了学生的报告时间,而且还扩展了学生的报告范围。学生可以说笑话,讲故事,报新闻,谈心得等,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临考紧张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可以开阔视野,改善学生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友谊。

3 结语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在教育教学中分析和研究初三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一般心理问题及应试心理障碍,积极寻找矫正应试心理障碍的方法,真诚帮助学生克服应试心理障碍,使他们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考出自信心,身心健康地度过学生时代!

【参考文献】

[1]郝圣秋.初中生心理辅导案例:如何避免遭到班上同学的欺负[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2.

[2]谢芸.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对学习投入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张宇.初中生心理辅导教学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3(2):52.

猜你喜欢
班主任心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题解教育『三问』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夸夸我的班主任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