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2015-05-05 02:20杜秋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肝胃百分率理气

杜秋芬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疗效观察

杜秋芬

(云南省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南 宣威 655400)

目的 观察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RE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组予中药清热和胃理气降逆联合奥美拉唑钠肠溶片,疗程为8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1)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改善积分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3%和70.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2)2组均能降低主要单项症状积分(P<0.01或P<0.05),治疗组缓解反流症状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联合PPI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清热和胃理气降逆法;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 (GRED)是一个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抗反流防御机制的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的攻击作用增强。此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均对本病发病有重要作用。2013年美国最新发表的诊疗指南将具体反流部位加入定义中,强调了包括食管、口腔、咽喉及肺的组织损伤,新指南较前者定义更为完善、准确。烧心、反酸、非心源性胸痛是本病的典型症状[1]。近年关于GERD发病机制的研究更深入至细胞分子学水平及基因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本病的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研究病例均从2014年—2015年期间于宣威市中医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中筛选,共筛选出60例符合条件的GERD肝胃郁热证受试者入组。符合条件的入组病例共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治疗组中男14例,女16例,性别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年龄(53.50±12.008)岁,治疗组年龄(51.57±8.955)岁,对照组平均病程(15.83±17.349)d,治疗组(17.23±17.368)d,年龄病程经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表明2组病例的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本研究参考2013年美国《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管理指南》及我国2006年三亚制定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确定GERD的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①食管症状:包括反流症状(反酸、反食、反胃、嗳气)及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烧心和反流是特征性症状。②食管外症状:咳嗽、慢性喉炎、哮喘。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苏州)》、《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制定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如下:(1)主症:反酸,烧心或嘈杂,胸骨后灼痛,两肋胀满。(2)次症:胃脘灼痛,嗳气反流,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3)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滑。同时满足主症中的2项和次症中的2项及以上,符合舌苔脉象,则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GERD的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肝胃郁热证型的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18~75岁之间,性别不限。(3)2周内未服用治疗GERD的相关药物(停药2周后可准予参与)。(4)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2组方:法半夏10 g,苏梗12 g,川朴10 g,旋覆花10 g(布包煎)、生石膏30 g(先煎)、生地黄12 g,丹皮10 g,黄连6 g,党参12 g,白芍15 g,随主症加减。治疗方法每日1 剂,水煎2次合取300 mL汤药,于早晚饭后30 min分服,并配合西药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每日晨服20 mg(饭前),8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每日晨服20 mg(饭前),8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1.5 观察项目 (1)一般项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2)诊断指标:病史,病程,舌脉。(3)疗效指标:①主要症状观察指标:参考附表中RDQ量表的评分标准,观察并记录烧心、胸痛、反酸、反流4个主要单项症状及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每个主要单项症状积分为症状发作的频率与程度积分之和,最高为10分;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是4个主要单项症状积分之和,最高为40分。

1.6 疗效评定标准 (1)主要综合症状疗效评定(RDQ积分评定):症状改善百分率=(治疗前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治疗前主要综合症状总积分×100%。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改善百分率≥80%。进步: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无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恶化:症状改善百分率负值。(2)主要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根据RDQ积分标准,统计各单项症状总积分,进行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

1.7 统计方法 所有临床资料均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百分率描述;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

2 结果

2.1 2组病例治疗前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20.97±4.507),分对照组(21.13±3.674)分,经t检验,P>0.05,表明2组治疗前基线数据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2组主要综合症状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图1

表1 2组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图1 2组治疗后主要综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2.3 2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各主要单项症状总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祖国医学在《素问》中最早描述本病,认为火热之邪为其致病的主要因素,当代学者通过研究统计亦发现肝胃郁热证为GERD最常见的证型。本病病位在食管下段,食管经过贲门与胃相续,为胃气所主。胃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其通降功能的正常,而肝脾肺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胃的通降功能无常、胃气上逆,而呈现嗳腐、吐酸诸证。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此方中的半夏可降低胃液总酸含量和游离酸含量、抗溃疡、保护胃黏膜以及促进损伤黏膜修复,还可促进肠蠕动和胆汁排泄,抑制呕吐中枢以止吐以及抗炎抗真菌抗肿瘤等作用[2-3]。苏梗有解热、止呕、镇静、抗炎、抗真菌、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4]。厚朴有抑制应激刺激的胃液分泌及抗胃溃疡作用,对胃肠动力亦有显著影响,可增加胃底平滑肌张力以促进近端胃排空,增加胆汁排泄,双向调节肠管蠕动,即小剂量主要促进肠蠕动而大剂量则抑制肠蠕动,此外还有广谱抗菌、抗肿瘤、抗氧化、抗焦虑等作用[5-6]。旋覆花可起到抗炎、抗菌及保肝等作用[7]。生石膏中主要组成是含水硫酸钙,其中钙盐能中和盐酸,升高胃内的pH值,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促进黏膜愈合;生石膏的退热作用显著,目前药理研究认为生石膏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发汗中枢,起到退热却不伤津的功效,其中的钙离子和其他微量元素或杂质是退热的主要活性成分,且各微量元素协同可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病毒作用[8-9]。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在国内外均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学者统计发现肝胃郁热证是本病最常见证型,治疗组给予中药清热和胃理气降逆联合PPI,可通过同时削弱酸碱攻击因子、抗炎、抗溃疡、调节上消化道动力作用而缓解反酸、嗳气、反流症状以及烧心、胸痛等反流物刺激症状,同时,该复方还可调节精神心理、调节变应反应、抗肿瘤,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全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长期服用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1]Philip O,Lauren B,Marcelo F.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 ux disease[J].Am J Gastroenterol,2013,108:308-328.

[2]王志强,李炳超.半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1):65-67.

[3]刘亚平,邢素芳.半夏的药理作用研究[J].基础医学论坛,2014,18(32):4446-4447.

[4]王玉萍,杨峻山,赵杨景,等.紫苏类中药化学和药理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4):250-253.

[5]张林,王洪.厚朴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0:105-107.

[6]张永太,吴 皓.厚朴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5):96-98.

[7]张馨予,王喆星,单俊杰.旋覆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6):433-440.

[8]孙姝.石膏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170.

[9]王凤霞,郭劲松,罗立平.从石膏地质成因新的角度探讨其中药疗效与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13,8(7):798-800.

杜秋芬(1969.8-),女,云南宣威,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内科疾病的诊治。

R256.3

B

1007-2349(2015)12-0029-02

2015-09-29)

猜你喜欢
肝胃百分率理气
疏肝和胃方合左金丸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Liqi Huoxue drop pill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部级优课)
10%+10%为什么等于0.11
木蝴蝶
观察抑肝和胃饮治疗妊娠恶阻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研究*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纲举目张 一通百通